要想擔負起責任,我們就必須質疑我們對自己、對他人的概括。我們必須去掉我們所經歷事物的標籤,一遍遍地問自己「我真的理解這個或者那個了嗎?」
通常情況下,錯誤的概括要麼是「匆匆」做出的,要麼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以下兩個建議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錯誤概括:
(1)注意開始做出概括的時機。
(2)注意是否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你的概括。也就是說,確定你是否已經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你的概括,確定你的證據能夠「代表」所有相關信息。
有能力的時候,要對你的概括進行限制(「大多數」、「許多」、「一些」、「少許」比「所有」好)。
作為人類的一員,你的話語中充滿了概括和抽像。努力培養自己的這樣一種能力——自己不論在說什麼事情時,都能避免用自己的內在經驗對事情進行解釋。看看將解釋性的概括降到最少之後,你能否更加準確、不偏不倚地進行你的描述。
思考下面概括的例子,這些都是人們常做的,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不是:
●例子:「昨天,我見到了一位卓越人士——友好、細心、敏銳又富有思想」。
評註:對剛接觸不到一天的人進行特質概括通常是不合理的。
●例子:「好吧,你不打算去捍衛我們的國家嗎?我認為你是個愛國主義者。」
評註:這裡具有壓倒性力量的概括是:一個人不應該批評自己的國家,因為這樣的批評相當於對國家的不忠。這樣的政治概括類似於對人類之愛的概括:「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不會批評我。」這兩個概括忽視了一個重要前提,即合理的批評是正常的、必需的。許多偉大的批評家也是偉大的愛國者,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就是這樣的人。
●例子:「你為什麼總是這麼挑剔?你就不能人性化一次?」
評註:除了「這麼挑剔」表述太過模糊外,這裡一個壓倒性的推理就是挑剔、批評是「非人性的」。另一個壓倒性的推理是你「總是」太挑剔。你有時太挑剔是可能的,你經常太挑剔是可能的,但是你總是太挑剔的可能性不大。
●例子:「不,我不是一個理性的人,我有情感。」
評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理性和情感是不相容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個理性人的情感可以像非理性人那樣飽滿,兩者的差別就在於,理性人的情緒反應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和環境相適應的。理性人更加完整,面對的衝突很少,有更多的洞見。對於理性人來說,思維、情感和需求的一致性是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投入的基礎。這個例子認為理性和情感不兼容是以刻板印象為依據做出的有偏見的論斷。
●例子:「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愛,愛是創造更好世界的唯一通路。」
評註:如果每一個人都愛其他所有人的話,無疑我們會有一個更好的世界。但要是這愛充滿了人類自我中心和民族優越感帶來的貪婪、暴力、自私和殘忍時,會怎麼樣?要是我們通過操縱人的思維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愛會怎麼樣?「愛是答案」不是一個好的概括,需要從多角度來限制這個概括結論。
●例子:「與其他挽救生命的方式相比,我們花費在打擊生物恐怖主義上的錢的作用有限。我們花費數千億美元來挽救生命的行為可能造成,大後方每日有成百上千的人和死神見面。根據醫學研究所的報告稱,每年有18000人由於沒有保險而過早死亡,這是『9·11』死傷人數的6倍。」(資源來源:San Francisco Chronicle,April 27,2003.)。
評註:如果上述事實是準確的話,這個例子中的邏輯很精彩。這個概括是合理的,減少死亡的錢應該花在能夠產生最佳成效的地方。
●例子:「世界糧食產量足以養活所有的人。我這麼講的原因是:世界產糧超過15億噸,每天消耗兩磅糧食的話,這麼大的產量足以養活世界人口。此外,按照美國人的平均熱量消費,現在的蔬菜、水果、堅果和肉的產量足以每日向每個人提供3000卡路里的熱量。」
評註:如果上述事實是準確的話,這個例子中的邏輯很精彩。世界能夠產出足夠多的食物來養活所有人是合理的。
●例子:「飢餓是人口過剩引起的,如果人們少生養孩子的話,人們就不會挨餓。」
評註:在點評這句話之前,我們先看看其他相關事實。根據食品與發展政策研究所的報告稱,人口過剩並不是飢餓的原因,相反,飢餓是人口過剩的原因。貧困家庭生養的孩子越多,他們就越可能在艱難的環境中倖存下來。他們的子女可以在田間或到城市工作來添補家用。而且成年後,他們能照顧年邁的父母。高出生率是社會體系(不足以養家餬口的收入、營養不良、失去教育機會、醫療和養老保證不健全)不健全所致。如果這份報告是正確的,上述概括就是不合理的。
在審視概括時,首先要確定你是否準確理解了概括所要表達的內容。例如,如果某人說愛國的重要性,你就要準確理解他說了些什麼、沒說些什麼。比如他說的愛國指的是愛什麼呢——是土地、天氣、理想、傳媒、好萊塢電影、司法體系、醫療體系、清教觀點、政客、法律、財富、軍隊還是外交政策?一旦人們清楚概括講的是什麼,就要找到相關的信息和證據來檢驗這個概括。此外,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仔細使用限定詞「大多數」「一些」「少量」對於避免錯誤概括有重要的作用。記住以下規則:
●當你指大多數的時候,不要說所有。
●當你指一些的時候,不要說大多數。
●當你指少量的時候,不要說一些。
●當你指一個的時候,不要說少量。
事後概括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是一句關於錯誤概括的拉丁名言。它的字面意思是「它在那之後而來,故必然是從此而來」,指的是如果我們僅僅因為一件事發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當然地認為前者是後者的原因,那麼我們就犯下了事後謬誤。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昨天我做代數題時胃疼,我以後就不做代數題了」,再此如「昨天我兒子出車禍了,事故發生時,我感到不詳的事情將要發生。這說明對你摯愛的人產生消極想法也會傷害到他們。」
在任何一件事情發生之前,都會有許多其他事情發生。這並不意味著前面的這些事情引發了後面的事情。週一在週二之前不意味著週一帶來週二;夏天在秋天之前,不意味著夏天帶來了秋天;早餐前我穿上鞋子,不意味著我穿鞋子的活動導致我吃早餐的行為。
●例子:「上次,許多老師罷課,一名學生在衝突中死亡。這顯示出罷課的老師不負責任。」
評註:聽到這個消息很難過,但是老師罷課和學生死亡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僅僅是罷課發生在學生衝突之前,將罷課認為是學生衝突的原因,理由是不充分的。
●例子:「上次在傑克家吃過飯後,第二天我就胃痛了,傑克家的食物一定已經變質了。」
評註:關於傑克家食物變質的推斷是事後概括。胃痛有許多引發原因,你可以看看其他在傑克家吃過飯的人是否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