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觀點形成文字並被發表,這些觀點就變成了「知識產權」,作者有權擁有它,就像一個人有佔有房屋或汽車的權利一樣。而唯一的不同點就在於知識產權傾注的是心智努力而非金錢。只有那些絞盡腦汁解決難題或是嘗試一切推陳出新的人才能體會到心智努力絕非易事。
剽竊是將他人的觀點和用語據為己有的過程,而剽竊加上欺騙更是罪加一等。在學術圈裡,剽竊被認為是一種違反道德的行為,一經發現,課程成績或論文都會被判不及格,更有甚者會被學校開除。在學術圈外,如果被原作者指控,那麼剽竊者會因罪名成立而鋃鐺入獄。從法律角度來說,盜取他人觀點或語言就像偷盜他人電腦一樣,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剽竊案中,一部分是蓄意欺騙,另一些是粗心造成的,但更多情況下是由誤解導致的。「文章要基於研究而不是自己未成形的觀點」和「不要將他人的觀點據為己有」這兩個觀點有點自相矛盾之處,尤其在無進一步闡述時,或許讓你感到更加困惑。幸運的是,總有方法能讓這兩個指導語表述得更為清楚,同時避免剽竊。
步驟1:當你在研究一個主題時,請將你的觀點和參考文獻的觀點分離。對你查閱到的每一個來源的信息都做記錄。對於網絡資源,記錄下網址、作者、題目和你瀏覽網址的日期。對於書籍,記錄下作者、題目、出版刊物、出版商和出版時間等。對於雜誌或是期刊論文,記錄下作者、題目、出版物名稱和發行日期等。對於電視或無線電廣播,記錄下節目主題、電台和發行日期。
步驟2:在閱讀每一個信息來源時,請在寫作過程中標注你想參考的觀點。如果作者的文字非常清晰準確,那麼將它們複製下來並做上引用標注。否則,運用改述的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原作者的觀點,並寫下作者文章的頁碼。
如果作者的觀點引發了你心中的思考(比如一個問題,這一觀點和你閱讀到的其他觀點的連接,或者是你自己的經歷支持或挑戰作者觀點),記下來並用中括號(非小括號)標注出來以便於在重新複習筆記時能辨明自己的想法。下面一則案例很好地闡述了這兩個步驟。
莫蒂默·阿德勒《偉大的思想:西方思想詞典》(紐約:麥克米倫出版有限公司,1992,第867、869頁)指出,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哲學家就從未停止對多樣性觀點正確性的爭論。據說很多享有盛名的思想家都認為事實是「思想和現實的統一」。第867頁同時提到弗洛伊德把此看作事實的科學視角。他的原話是「和真實的外界世界的統一稱為事實。即便工作中的實踐性價值讓我們毫無興趣而言,事實依然是科學工作的宗旨。」(第869頁)(我認為真實的陳述和事實相符,反之亦然。)
不管是什麼時候回顧這則記錄,就算已經距離一年了,你還是能清楚地分辨哪些是作者的觀點,哪些是你自己的看法。前三句是間接改述了作者的觀點,第四句話做了直接引用。最後一句在括號裡的話,是你自己的觀點。
步驟3:寫作時,通過巧妙地引用和改述,將借來的觀點和語言寫到你的文章中。同時對提出這些觀點的作者表示稱讚。你的目的就是消除大家對觀點和語言來源的困惑。在正式的報告中,讚揚可以放在腳注裡;在非正式報告中,簡單提及作者的姓名即可。
以下是一則將引自莫蒂默·阿德勒書中的材料融入文章的例子(注意腳注的位置和格式),第二段闡述了怎樣擴展你自己的觀點。
莫蒂默·阿德勒提出,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哲學家就從未停止過對多樣性觀點正確性的爭論。但阿德勒的卓越之處在於,不管他們怎樣爭辯,大多數思想者在事實的本質上都達成了共識。他們把它看成是「思想和現實的統一」。阿德勒指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它是事實的科學視角。他引用了弗洛伊德的一句話:「和真實的外界世界的統一稱之為事實。即便工作中的實踐性價值讓我們毫無興趣而言,事實依然是科學工作的宗旨。」[1]
這種對事實的統一性觀點和常識規則相一致,常識性規則指的是符合事實的陳述就是事實,反之亦然。比如,「紐約國際貿易中心的雙子塔在2002年9月11日被炸毀」這一則信息是錯誤的,因為它們是在2001年受到攻擊的。你可能直覺地認為這則信息是正確的,但是這種直覺對你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毫無幫助。同樣,如果一個無辜的人被指控謀殺,法院的裁決也不會判他有罪。我們可能自由地想像著自己希望看到的場景,但是事實卻不容改變。
在引用和改述過程中常會遇到以下3個問題。下面是對於每一個問題的解釋,同時給出解決該問題的實際操作方法。
問題1:決定到底是引用還是改述。只有當你覺得原作者的表述精準完美,改述後表達力度減弱且顯得冗余時,才考慮引用。而這種情況十分少見。多數文章改述後表意清晰,有些甚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下這些陳述需要引用而不是改述:
「勿以善小而不為。」——伊索
「思想決定人生。」——佛陀
「要一個人去學習他認為自己已經瞭解的知識是不可能的。」——愛比克泰德
以下是一些可以改述的句子(以及改述後的句子)。(注意材料的來源在改述過程中呈現出來,同時對引用的觀點予以讚揚。)
「他心裡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聖經·箴言》23:7)(改述後:就像《聖經·箴言》告訴我們的那樣,我們會成為我們所想像成的那樣。)
「一個不按照自己的信念生活的人,對什麼都沒有信心。」(托馬斯·富勒)(改述後:要想做一個真實的人,必須要練就自身信念。)
問題2:把作者的話變成你自己的語言。改述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因為這要求從各種視角來表達觀點。人們總是輕易地認為「作者表述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並將這一表述用作引言,但你一旦照這樣做了之後會發現,你文中的絕大部分語言都貼上了引用的標注。如果想避免這一「慘狀」,你可能會放棄引用的記號,而這種做法就變成了剽竊。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在承認表達方式多樣性的同時,加入自己的想像和創新。下面是一則對謝爾比·斯蒂爾的White Guilt有效改述的例子。(為了達到練習的效果,出現在不同頁面中的5篇文章被聚合在一起,並用省略號表示。)
原文
「……這種新型的黑人覺醒運動(20世紀60年代)將黑人引入了一個巨大的誤區:在談論自己的時候毫無目的地丟掉本已贏得的個人自由,不為別的,僅為觸發白人的職責和義務……民權運動的結果將純粹簡單對平等權利的要求升級成對黑人和白人社會責任的重新分配,進而使得黑人地位提升。這對於為了美好生活在美國長期奮鬥的黑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悲劇……黑人的鬥爭性在60年代末不可避免。它充分利用白人的內疚,並把其當作一種壓力,使更多美國白人對黑人進步承擔責任……因此,自60年代以來,黑人領袖已經得到一個壓倒一切的論點:如果沒有美國白人承擔主要責任,黑人不能實現平等。事實上,黑人的戰鬥性在白人的權力中成為一個激進的信念,一個相應的激進分子拒絕承認黑人的權力。但這一悲傷的事實體現了一個重要特性:如果不能承擔責任,那麼人類的人性,個人或者集體,都不能自我改變,這就是自然規律。如果有人已攬下所有責任,其他人在意識到他們要對此負責的前提下,能做的也僅僅就是從旁協助。但是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哪個群體通過另一群體變得卓越並富有競爭力。」
資料來源:Shelby Steele,White Guilt:How Blacks and Whites Together Destroyed the Promise of the Civil Rights Era(New York:HarperCollins,2006),45,58,59,60,62.
[1]莫蒂默·阿德勒.偉大的思想:西方思想詞典[M].紐約:麥克米倫出版有限公司,1992:867,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