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之戰的過程:元末,南方各反元武裝不斷取得勝利。至正二十年(1360年)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了以武昌為統治中心、「盡有江西、湖廣之地」、自立為漢帝的陳友諒,以應天(今南京)為統治中心的吳國公朱元璋和以平江(今蘇州)為統治中心、控制了蘇浙之地、自稱吳王的張士誠三大勢力,由於轄區相鄰,彼此展開了武力兼併。
「陳友諒兵強志驕,張士誠糧足財富而無遠圖。為避免兩線作戰,朱元璋決定先集中兵力西征陳友諒,因為他控制了安慶、九江、武昌三個戰略重鎮,佔地廣闊,野心和力量都很大,是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礙。」汪紅亮說。
正當朱元璋運籌滅陳之際,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率水軍10萬進攻應天府,被朱元璋打敗,退回江州(今九江),據守故地。朱元璋趁勝不斷向西推進,僅用一年就攻佔了蘄州、黃州、興國、樂平、撫州等地,並於至正二十二年取得龍興(今南昌),改為洪都府,袁州、瑞州、臨江、吉安相繼歸屬,實力大大增強。
洪都告急兩軍相遇鄱陽湖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因疆土被朱元璋所佔,大為氣憤,趁朱軍主力北援安豐之機,以60萬水陸大軍圍攻洪都。當時守城的大都督為朱元璋之侄朱文正,率眾兵浴血奮戰,死守洪都85天未投降。
同年七月初,朱元璋親率水軍20萬回救洪都,於十六日進抵湖口,他先派兵守住涇江口和南湖嘴切斷陳友諒歸路;又派兵扼守武陽渡以防陳軍逃跑;自己則親率水師進入鄱陽湖,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大軍來援,即撤洪都之圍,東出鄱陽湖迎戰。一場規模空前、激烈異常的生死大決戰就此展開。
陳軍擺巨艦連鎖為陣
七月二十日,兩軍在鄱陽湖康郎山湖面相遇。陳軍巨艦聯結佈陣,展開數十里。據史料記載,「聯巨舟為陣,樓槽高十餘丈,綿互數十里,族旗戈盾,望之如山」,且「乘上流,鋒銳甚」,氣勢奪人。朱元璋針對其巨艦首尾連接不利進退的弱點,將己方艦船分為20隊,每隊都配備大小火器和弓弩,下令各隊接近敵艦時,先發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敵艦時再用短兵器進行格鬥。
次日,雙方展開激戰。陳友諒軍的船為紅色,朱元璋軍的船為白色。一開戰,朱軍大將徐達便身先士卒,率艦隊勇猛衝鋒,擊敗了陳軍的前鋒,斃敵1500人,繳獲巨艦一艘;俞通海也乘風發炮,焚燬陳軍20餘艘艦船。陳軍被殺和淹死者甚眾,但朱軍傷亡也不少,朱元璋的座艦擱淺被圍,險遭不測。
此時,戰鬥陷入膠著狀態。從清晨打到日暮,仍未分勝負。
朱軍巧施火攻燒連船
七月二十二日,雙方重新部署兵力,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決戰。朱元璋親自率領水師出戰,但陳艦巨大,朱軍艦小不能仰攻,接連受挫。這時,朱元璋及時採納了部將郭興的建議,決定改用火攻破敵。
待湖面上吹起東北風,朱軍將領率「敢死隊」駕7艘裝滿火藥柴薪的漁船迫近敵艦,順風放火。一時間,湖中火光沖天,陳軍大亂。朱元璋抓住有利戰機,立即調動水軍主力全線出擊。只見千艘戰船一齊駛向敵軍,朱軍將士喊殺聲震天動地,火器齊放。陳軍連船頓成一片火海,上百艘巨艦均被燒燬,死傷過半,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及大將陳普略均被燒死。
朱元璋趁勢揮軍進擊,殺敵2000餘人。次日,雙方又有交鋒,陳友諒瞄準朱元璋旗艦展開猛攻。陳軍發現朱元璋乘坐的指揮艦後,集中炮擊。朱元璋緊急移往他艦,原艦被擊得粉碎。為挽回危勢,七月二十四日,俞通海等人率6艦突入陳軍艦隊,和朱軍主力艦隊裡應外合,出奇制勝。在朱軍的前後夾擊下,陳軍大敗,「棄旗鼓器仗,游蔽湖面」。陳友諒只好收拾殘部撤退,不敢再戰。
妙用攻心戰術分化陳軍
當晚,朱元璋乘勝進扼左蠡(今江西都昌西北),控制江水上游,陳友諒亦退保諸磯(今江西星子南部)。兩軍相持3天,陳軍屢戰屢敗,形勢漸越不利,其兩員大將見大勢已去,投降了朱元璋,致使陳軍力量更加削弱。
原來,朱元璋怕陳友諒焚舟逃跑,便寫信激他決一死戰:「公乘尾大不掉之舟,損兵蔽甲,與吾相持,以公平日之強暴,正當決一死戰,何徐徐隨後,若聽吾指揮者,無非丈夫乎?」這樣一來,加之大將叛敵,陳友諒又氣又惱,下令把抓到的俘虜全部殺掉以洩憤。而朱元璋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俘虜全部送還,受傷的給良藥治療,並祭奠已陣亡的陳友諒弟侄及將士,下令「今後凡擒獲的敵軍俘虜,一律不准殺害」,還對前來投誠的官兵加以優待。
朱元璋的這些策略大得人心,促使陳軍內部分崩離析,日趨瓦解。緊接著,朱元璋又乘勝控制了戰略要地湖口,在長江南北兩岸設置木柵,置大舟火筏於中流,待機殲敵。
陳軍糧盡援絕全線潰敗
經過1個多月的對峙,陳軍被困湖中,糧食殆盡。於是孤注一擲,冒死突圍。八月二十六日,陳軍由南湖嘴突圍,企圖進入長江退回武昌。行至湖口時,朱軍以舟師、火筏四面猛攻,陳軍無法前進,復走涇江,又遭伏兵阻擊,完全打不開生路。
在激戰中,陳友諒被飛箭「貫睛及顱而死」。主帥陣亡,全軍潰敗,5萬餘人全部投降。至此,鄱陽湖大戰以朱勝陳敗而告終。
次年二月,朱元璋率師圍攻武昌,盡佔陳友諒所轄長江中游廣大地區。
鄱陽湖之戰的勝利是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為他平定江南、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他在消滅陳友諒後曾對諸將說: 「此賊亡,天下不足定矣。」明末著名史學家顧祖禹也評價道:「混一海內之業,肇於鄱陽一戰。」
此次水戰前後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戰鬥之激烈都是史上空前的,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小擊大、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在中國水戰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