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是個道人,道號一清,一加入晁蓋的搶劫集團就坐上了第三把交椅。上梁山後,林沖火並了王倫,大家在重新排定座次的時候,林沖讓完了晁蓋、吳用,接著就讓公孫勝,並且說以上三人,「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後來山寨上來了一個宋江(晁蓋死後來了一個盧俊義),公孫勝坐上了第四把交椅,但實際地位作用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也就是說,公孫勝始終處於管理決策層,是核心領導層的一員。不過,公孫勝在取得這個位置之前,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才能表現,他的所有「本事」,都是自己介紹給人的,這讓人有點兒感覺他是自吹自擂。比如說晁蓋,不管他出過力還是沒有出過力,人家是大哥,大家擁立他當「領袖」,官府拿他當「賊首」,這是不可以爭辯的。再說吳用,人家幫助晁蓋擴大隊伍,說三阮入籌,「智取生辰綱」,那個輔佐的作用一目瞭然,坐第二把交椅理所應當。尤其是從林沖的角度看問題,他是一個蕭何、諸葛亮式的人物,自己不是這方面的人才,因而不能相爭。也就是說,讓了晁蓋必須繼續讓吳用。可這個公孫勝既不是蕭何張良,也不是韓信、關羽,我憑什麼就要讓你?再看看坐了第三把交椅之前,公孫勝都做了些什麼?
前來說服晁蓋劫取生辰綱。這件事情劉唐已經做過了,且晁蓋已經做出了幹這件事的決定,所以這件事有他沒有他都一樣。如果說他有一點出上力氣的話,就是打聽了一個日期,其作用就是讓劉唐省了一趟腿。何況這不是一個道士該幹的事情,你一個修行之人,理應視金錢如糞土,他自己也說看那十萬貫「如同等閒」,為什麼還要自願前來加入強盜團伙呢?在石碣村的河汊裡放了一把火。這件事情實際上就是看了一下風向,做了一回「天氣預報」,至於說這風是祭風祭來的,現如今只有鬼才信。當時的情況,假如吳用相信,那他肯定不是智多星,連孔乙己也不如。至於放那把火,隨便一個士兵都能幹的,更是不足為奇。
更有甚者,宋江在江州犯了大事,就要押赴刑場開刀問斬,晁蓋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救援行動,公孫勝卻沒有參加,不知道他為什麼不把那個法術拿出來一用?宋江上山後,公孫勝馬上告假回鄉,並且是長期超假不歸,梁山上一直給他留著位置,就更是令人費解。更有一件怪事,人是晁蓋允許走的,卻是宋江請回來的。
在四人決策集團的梁山泊,公孫勝既不用上陣廝殺,這比宋江都安逸自在,二不用費神勞力調兵遣將像吳用那般勞累,他的功勞只是在高唐州和芒碭山做了兩回法。看看他的幾次施法,就好像一個魔術師做了一個很傳統的節目表演,既不新鮮也不精彩,其功勞實在是和那些衝鋒陷陣的將領們難以相比。一句話,公孫勝在梁山上並沒有與其地位相匹配的表現。宋江在初上梁山時,曾經有言在先,要根據日後出力多寡決定名次,可是這個公孫勝出力不多,位置卻毫不動搖。是這個宋江沒有改變什麼嗎?不是,林沖的位置被關勝取代,劉唐、阮氏三雄這些晁蓋梁山的創業者位置一降再降,唯有這個公孫勝始終不變。
從公孫勝這方面來說,還有一個更大的疑問,他請假回鄉,只是看望一下「本師真人」,其次就是安頓一下老母。為了能夠讓他及時回來,晁蓋提出來讓他把老母親搬上山來,公孫勝的回答是,他母親愛清靜,家中有田產,老母自能料理。等到宋江派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淡淡地推辭了一下,然後說稟過師父以後,同意了,他便回去。結果是,他的師父羅真人說的是:「吾弟子既脫火坑,學煉長生,何得再慕此境?」也就是不同意他回去。當戴宗說只是讓公孫勝走一趟,破了高廉再讓他回來,羅真人說的是:「此非出家人閒管之事」。還是不同意。可是,李逵用斧子劈了羅真人,羅真人卻一反常態,不但沒有再阻止公孫勝回梁山,反而說看在李逵的面子上讓他走一遭!並且給了他一個很長的期限,要他協助宋江。
可以做一個假設,當宋江或者梁山有難時,公孫勝為了兄弟之義或者是「天道公理」,下來幫助一把,完事以後回家去繼續修行,他可以不在梁山泊佔據一個位置。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留了下來,究竟是為什麼呢?師傅本不同意,他卻再一次前去請示,這說明他是願意在梁山上坐這個交椅的。問題在於,梁山上一定需要這樣一個人坐這把交椅嗎?現實世界當中,道士給人家驅鬼辟邪做道場,完事後走人,公孫勝為什麼不走人還佔著高位?回到我們基本的問題上來,公孫勝的存在,對梁山意味著什麼?
李逵的一句話道破了天機。晁蓋救得宋江上梁山,排完了座次,說起社會上所傳言語一事,李逵跳起來說:「好哥哥,正應著天上的言語……晁蓋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吳先生做個丞相,公孫道士便做個國師,我們都做個將軍……」一句話道破了天機。在這裡,只需說明一點,宋江這個小皇帝是什麼?那就是太子。皇帝活著,太子也是臣子的君主,皇帝死了,太子接班當皇帝。也就是說,公孫勝的存在,意味著梁山就是一個自立的王國。李逵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大字不識一個,凡事除了掄開板斧排著砍去,並不願意去動心思,所以說,他都看明白的事情,梁山上還有誰看不明白?如果把公孫勝當做一個國師來看待,一切疑問都會得到解答。
宋江上山,公孫勝為什麼要離開梁山?應該說他看得很清楚,將來這個梁山是宋江的,即便是眼下,宋江也已經當了一大半家。你看那宋江,只是讓了一下第一把交椅,剩下的根本就不用讓。可就是這第二把交椅還沒有放穩屁股,他就已經發號施令,將領們新的一邊,舊的一邊,日後按出力大小排定座次。日後的宋江會不會需要「國師」,他必須看明白了再說。所以,他是需要宋江派人來請的。晁蓋不需要再請他,他本來就是前去投奔晁蓋的,如果梁山上僅僅只有晁蓋當家,只要晁蓋招呼一聲:「兄弟,該回來了」,他就會回來。而宋江則必須要請,還要不止一次地請,堅決地請,否則,他就會繼續當他的「出家人」。
再看那個羅真人,李逵劈了他,他反而看在李逵的面子上同意了公孫勝回梁山,這不是很反常嗎?其實這很正常。戴宗進了公孫勝的家,公孫勝不出來相見,李逵要打要殺的,他只好(實際上是藉機)出來相見。按照李逵的這個表現,以及公孫勝以前對李逵的瞭解,晚上李逵會做出什麼事情來,你公孫勝應該事前有所預判吧?如果連李逵晚上會有什麼舉動都不能預判,還敢說是真人高徒?這樣的人不用說出山當什麼國師,恐怕連一個參軍也當不好!因此只能說,李逵只是公孫勝和羅真人之間的一個「舌頭」,因為這個人還是宋江最忠實的幹將。公孫勝用這個「舌頭」告訴羅真人,我想去,他們是真心的請我,我假如不答應,他們是什麼事情也幹得出來。羅真人聽懂了這個「舌頭」所說,我知道了,是你想回梁山,我攔不住你。但你必須記住,有些事情是有限度的(逢幽而止),到了時候要記著回來(遇汴而還)。
宋江為什麼要請公孫勝回來?當他遇到一個裝神弄鬼就會唬住他的軍隊的時候,他必須找一個更有「神通」的人來穩住陣腳。宋江的排座次終於用上了他,公孫勝自己把自己放在了這個位置。當宋江看到了這個人更大的潛在作用的時候,公孫勝的地位確定並穩固了下來。公孫勝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宋江也終於在公孫勝的幫助下弄到了一份蝌蚪文字,上面寫著天罡地煞的座次名單。
必須說明,像公孫勝這種人,幾乎每個朝代都有,秦始皇時期的徐福,漢武帝時期的欒大,從本質上都是公孫勝的「先師」。唐朝皇帝姓李,道教的祖師老子也姓李,道教成為唐朝國教也就理所當然。在這種氛圍當中,袁天罡、李淳風的事情撲朔迷離,分不清他們是官家秘聞外洩還是民間的訛傳。《水滸傳》裡的皇帝宋徽宗,他自稱是道君皇帝。不僅人間這樣,就是天庭還有個太上老君。可以說,公孫勝不過是這些人的影子而已。
事情到了這兒,我們終於明白,這個自立的王國就是作者的一個理想王國。在這個王國裡,統治集團成員都沒有妻子,他向人們表明,這裡的人憑本事吃飯,沒有裙帶關係。這裡不是沒有女人,九天玄女是他們的保護神,還給了宋江一本天書,只不過這兒沒有僅靠女人臉蛋富貴的外戚!這個王國恪守忠義,在忠義的旗幟下每個人的性情都得到了淨化,不管是殺人越貨的強盜、弄權枉法的官吏、專門前來剿殺義軍的將軍、兩手沾血的出家人,還是富豪鄉醫,以及雞鳴狗盜之徒,經過忠義的洗滌都是好漢。這兒有等級沒有貴賤、有長幼沒有尊卑,有的只是兄弟情義。這兒再也沒有犯罪,每一個人都在此快活,這兒沒有欺詐,這兒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
只不過,這兒沒有土地,種不出糧食,他們缺少的正是最底層的 「養娘全不濟事」的李逵的哥哥李達。公孫勝能夠呼風喚雨,卻喚不來糧食,他們只好到那個渾濁的社會裡去「借」,其結果還是一夥兒強盜。這反映了一個問題,作者的這個理想,並沒有現實事例的支撐,無論他怎樣去挖掘,都找不到一個曾經的事例。相反,有州縣有土地有糧食的方臘都沒有成功,你宋江只有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還想成功嗎?當理想的光芒照不進現實,現實的無情就必然要撲滅理想的火焰。這就是梁山的結局!當宋江明白了這一點的時候,原來他所追求的,不過是一個玄幻的泡影,一切回歸現實的時候,曾經的梁山泊不過是一個眼前的「廖兒窪」。所以,他不要李逵再去折騰,他要李逵和他一道到另一個世界去。
公孫勝其人,昭示著一個理想王國的可能出現。但公孫勝比不上師傅羅真人地方就在於,他很晚才知道,這種虛幻的理想光芒照不進無情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