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趙昀,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60歲。趙昀,紹興府人,宋皇室宗戚,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原名趙與莒,1222年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宋寧宗駕崩後,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史稱「宋理宗」。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於臨安),原名趙與莒,1222年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時間是從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早期很少理會政事,登基後將所有國家事物都交給史彌遠,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一直到1233年史死後,理宗才開始親政。1234年南宋聯蒙古國滅金。理宗崇拜理學[1],對政治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的丞相處理,先後有吳潛、丁大全、賈似道等。
1259年,蒙古攻鄂州,右丞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1264年逝世於臨安。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個親戚,他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他的前任宋寧宗死後,宰相史彌遠矯詔廢太子趙弘,立貴誠,即為宋理宗。
宋理宗繼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權相史彌遠挾制之下,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一直到1233年史死後宋理宗才開始親政,親政之初立志中興,採取了罷黜史黨、親擢台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執政後期,朝政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奸相之手,國勢急衰。1234年南宋聯蒙古國滅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義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理宗死後的謚號是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廟號理宗。廟號定為理宗,原因就在於他對程朱理學的推崇,他是理學官學化進程中最為重要的一位君主,其廟號可謂實至名歸。
理宗病重時,曾下詔,徵求全國名醫為自己治病,但無人應徵。理宗病逝,死後葬於會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後不過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幾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個叫楊璉真珈的僧人盜發,理宗的屍體因為入殮時被水銀浸泡,所以還未腐爛,盜墓者便將其屍體從陵墓中脫出,倒懸於陵前樹林中以瀝取水銀。隨後將理宗頭顱割下,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統治者,其軀幹則被焚燬。這是宋理宗生前萬萬沒有料到的。理宗的頭顱直到朱元璋攻佔大都後,才在元大都的皇宮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將理宗顱骨重新安葬於宋陵遺址,並對被毀壞的陵墓進行了修復。
宋理宗無子,立他的侄子趙祺為太子,是為宋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