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包拯以為官清廉,敢於得罪權貴而著稱於世,民間百姓親切地稱呼他「黑臉包公」。在他七十大壽之際,吩咐家人拒收賀禮。令其為難的是,第一位來送禮的竟然是當今聖上。
詩言志,歌詠言,言為心聲。在我國古代,有許多為百姓津津樂道的清官詩歌作品,同普通詩人一樣,清官在詩中言說著真情實感,同時他們的詩作又充滿著凜然正氣,他們的故事成為百姓代代相傳的佳話。
晉代廣州刺史吳隱之赴任時,路過距廣州城不遠的石門,聽聞當地有一處「貪泉」。當地人傳說:貪泉相當靈驗,即便是清官飲用了泉水,也會變得貪得無厭。吳隱之不信邪,隨從苦苦相勸。吳隱之正色道:「無貪污之欲,就不會見錢眼開,過了嶺南就會腐敗,純屬一派胡言。」言畢親自來到泉邊取水飲用。隨後作詩言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吳隱之不僅沒有貪腐,上任後勤儉清苦,廉潔奉公,而且力革弊政,使得廣州官場風氣大變。
北宋包拯以為官清廉,敢於得罪權貴而著稱於世,民間百姓親切地稱呼他「黑臉包公」。在他七十大壽之際,吩咐家人拒收賀禮。令其為難的是,第一位來送禮的竟然是當今聖上。太監在送來的禮品盒上題了一首詩:「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包拯看過揮筆回敬道:「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言辭不卑不亢,有禮有節,令皇上不禁讚歎不已。
明代宣德年間,蘇州知府況鍾到任後關注百姓疾苦,嚴懲貪污腐敗,興學府、平冤獄,時人謂之「況青天」。在他任滿離別時,城中官員百姓向他贈送禮物,況鍾拒絕後贈詩一首:「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兩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淚灑注發泉。」趕赴京城,況鍾向皇帝述職時,寫下這樣的詩句:「檢點行囊一擔輕,長安望去幾多程。停鞭靜憶為官日,事事堪稱天日盟。」好個「行囊一擔輕」!身無金銀累贅,心無貪慾羈絆,人生坦坦蕩蕩,豈能不自在輕鬆?
明朝永樂年間,監察御史吳訥為人剛直不阿,為官廉潔自律。有一天,他到貴州巡視,返京途中,當地土司相贈黃金百兩。吳訥憤然拒絕,當場題詩回贈:「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贓私並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情操超然物外,正氣感天動地,詩句不啻為根根荊條,抽打著行賄者苟且陰暗的內心深處。
清乾隆年間,河南巡撫葉存仁仕途數十年,清廉為官,潔身自好。在他告老還鄉時,官員們為他送行,卻遲遲不讓船起錨,直到夜半時分,遠遠駛來一葉小舟。原來是部下送給他一些告別的禮物,擔心有人看見,所以故意拖延到月上枝頭。葉存仁隨即取來筆墨紙硯,賦詩道:「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隨後退還了禮品。我不怕別人知道,但是我怕自己知道——情操若此,令人肅然起敬。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身處封建時代官場,很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受賄已然成為事實,能夠為之愧悔者,古來鳳毛麟角。唐代詩人兼杭州刺史白居易為官期間,從未受賄或向地方官員索賄,但是在他離任返鄉時,發現自己行囊中帶回兩片玲瓏可愛的天竺山石,感到有損清白名聲,追悔莫及寫下詩句:「三年為刺史,飲水復食葉。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為官一任,拿走當地兩片石頭,似乎在情理之中,能夠自覺慚愧,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