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居易:《放言》
王莽沽名釣譽,大奸似忠,是中國古代史上最著名的野心家、陰謀家。他外示恭儉,以博得朝野的好感;內懷貪毒,時時覬覦皇帝的寶座。一旦大權在握,便撕下偽裝,露出篡權竊國的狼子野心。上引白居易的這首詩,寥寥數語便把王莽欺世盜名的面貌揭露無遺,真可謂春秋之筆。
假謙恭先奪實權
竟寧二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病死,太子劉驁繼位,是為漢成帝。漢成帝尊母王政君為皇太后,拜大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掌握政權,給其餘六個舅舅也都封了侯。外戚王家一門七侯,成了西漢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顯赫家族!
漢成帝在位二十六年,政權始終操在王氏兄弟叔侄手中。那時,王氏兄弟盤踞要職,家族糾結掌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都是王家的黨羽。從上古到秦漢,外戚專權尊貴,從來沒有及得上王氏家族的。王氏兄弟競相奢華,聲色狗馬,無所不為,四方賄賂,絡繹不絕。他們各有姬妾數十,奴僕千百,高宅大第,連屬彌望。王家子弟更是變本加厲,每日裡不是彈丸跑馬,就是挾妓狂飲,惟獨不干正經事。但是,紈褲子弟成群的王家,也有一個例外,他就是王太后同父異母兄弟王曼的兒子王莽。
王莽,字巨君,是王曼的次子。王曼死得早,是王太后諸弟中唯一未被封侯的。王莽少年喪父,後來哥哥也死了,和其他各房的堂兄弟們比起來,也算是孤苦無依,家境貧寒了。可是,他似乎並不羨慕堂兄弟們終日聲色狗馬的奢靡生活,一直衣食儉樸,謙恭待人。他勤奮好學,知識廣博,對待親屬和師友都很守禮法,生活上和普通儒生一樣。對那些當權的伯叔,王莽曲意奉承,拚命巴結。特別是對於執掌朝政的大伯王鳳,王莽更是孝敬周到。王鳳生病的時候,他日夜守護,親嘗湯藥,幾個月衣不解帶,弄得蓬頭垢面。王鳳深為感動,臨死前,他向王太后和漢成帝推薦王莽。不久,王莽被任命為黃門郎(皇帝的侍從官),接著被提拔為射聲校尉(護衛京師的高級軍官),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王莽的品行才學,也為世人所稱道。當時的名士戴崇、金涉等都一致推薦他,漢成帝亦日漸親信。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漢成帝封王莽為新都侯,並任命他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成為皇帝的親近侍從。王莽官職越高,行為越恭謹,仕宦所得,都用來贈送賓客,以致家無餘財。他廣泛結交名士,甚至對待他侄子的教師和同學也折節交往。因此,王莽聲譽鵲起,有口皆碑,成了眾望所歸的人物。漢成帝末年,執政的王根病重時,便舉薦王莽繼任。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三十八歲的王莽被提升為大司馬,執掌朝政。
王莽是王家第五個大司馬,前四個都是他的伯叔。為了使自己的名聲能夠超過他的前輩,王莽更加嚴格地約束自己。他勤於政事,孜孜不倦,用心網羅名士,來作自己的屬官。他把所得俸祿賞賜都用來資助貧困的儒生,自己生活卻極為樸素。有一次他的母親生病,公卿列侯的夫人都來探問,王莽的妻子出來迎接。她穿的衣著非常儉樸,竟被那些貴夫人視為王家的女傭。後來她們知道這就是大司馬的夫人時,都大吃一驚。此事傳揚出去,王莽的名聲更大了。
次年三月,漢成帝去世,無子。他的侄兒定陶王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漢哀帝未登帝位前就對王家的權勢熏天心懷不滿。此時繼承帝位,便拚命排擠王莽。這一年七月,王莽不得不稱病去職,二年後有被迫離開長安回到他的封地新都(今河南新野東),在那裡閉門閒居了三年。
一朝天子一朝臣。漢哀帝上台後,一面將王家的人一個個趕下台,一面又把自己祖母家傅氏、母家丁氏的人紛紛封侯賞官。傅家的人有六人封侯,丁家的人有兩人封侯,一時尊貴無比。
當暴發的傅、丁兩家迫不及待地追逐權位、謀取富貴的時候,王莽卻努力爭取政治聲望。在他執政的最後時期通過了著名的「限田令」,次年正月又以王太后的名義宣佈王氏的田地除墳塋外,全部分給貧民,表示帶頭限田,這同丁、傅兩家的抵制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王莽到新都後,閉門不出,並嚴格管束自己的子弟。他的次子王獲將奴僕殺死,這對於貴戚豪門來說,本屬常事,但王莽不只責罵兒子,最後竟令其自殺。此事傳揚開來,不少人讚揚他大義滅親,克己守法。王莽在新都閒居三年,為其上書申冤的官吏竟達百人之多。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發生日食,漢哀帝下詔求過失,賢良周護、宋崇等上書稱頌王莽的功德。由於眾情難違,漢哀帝不得不以侍奉王太后的名義將王莽召回長安。
次年六月,二十六歲的漢哀帝忽然死去。這時,傅太后、丁太后已相繼死去。王太后聽說漢哀帝駕崩,當天便趕到未央宮接管了皇帝的玉璽,並立即傳召王莽入官。接著她發出詔命,任命王莽統領禁軍並主持政事,罷免了漢哀帝寵臣大司馬董賢。董賢隨即自殺。
董賢一死,大司馬一職空缺,王太后下詔令公卿大臣公舉。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等主要大臣都認為王莽本來就是大司馬,又是王太后近親,而且聲譽卓著,所以都推薦他。於是,王莽又一次當上了大司馬。
漢哀帝死後無子,由王太后作主,把漢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劉衎立為皇帝,是為漢平帝。漢平帝當時年僅九歲,由王太后臨朝稱制主持政事。但此時王太后年已七十,實際上朝政大權歸於王莽掌握。從這時起,王莽就開始一步步地篡奪漢朝的天下了。
謀篡位邀買人心
王莽重掌大權,怕漢成帝、漢哀帝的外戚再來爭權奪利,就找個借口,迫使漢成帝的趙皇后、漢哀帝的傅皇后先後自殺,又將傅、丁兩家在朝官吏統統罷官,攆出長安。王莽自己的叔伯多已去世,只剩下一個最小的叔叔紅陽侯王立。王立雖然沒在朝中擔任具體的官職,但他畢竟是王太后的弟弟,容易在王太后面前進言。王莽嫌他礙眼,便令自己的親信孔光發其舊惡,迫使王太后叫王立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不許他來干預朝政。
在排除異己的同時,王莽又在朝中安插自己的親信。王舜、王邑、甄豐、甄邯、劉歆等皆其心腹和謀士,王莽都讓他們當了大官。王莽又以三朝元老、名儒孔光為丞相、太師,名義上讓其成為群臣之首,實際上孔光完全聽從王莽的擺佈。
為了進一步專斷朝政,王莽又令人假造祥瑞。他暗地派心腹到益州(今四川),囑令地方官吏買通外夷人,讓他們冒充越裳氏(一個少數民族小國),向朝廷貢獻白雉(一種野雞)。
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正月,「越裳氏」派使者到長安貢獻白雉。白雉是當地獨有的特產,格外珍貴。據說,一千多年前周公輔佐周成王的時候,越裳氏也曾經向周朝貢獻過一隻白雉。這會兒越裳氏又送來白雉,豈不是說王莽就是漢朝的周公嗎?於是,群臣一下子轟動起來,紛紛稱頌王莽,說王莽有定國安邦之大功,其功德可比周公,應賜號為「安漢公」,贈封他的食邑。王莽卻上書說,孔光、王舜、甄豐、甄邯都有很大的功勞,應當封賞他們,不應當封賞我。甄邯又向王太后上書請封王莽,王莽又再三推辭,並且因此裝病不上朝。王太后封賞了孔光等四人後,王莽還繼續推辭。群臣又繼續聯名上書,請求王太后一定要加封王莽。王太后又一次下了封賞的詔書,王莽才勉強接受了安漢公的封號,但卻堅決不肯接受給他增加的封邑,說等到老百姓家給人足的時候再接受。他又建議增加官吏俸祿,大封劉姓宗室和前代功臣之後,對普通老百姓也施以小恩小惠。史載:「上尊宗廟,增加禮樂;下惠士民鰥寡,恩澤之政無所不施。」
在取悅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同時,王莽又力圖進一步專斷朝政。他知道王太后年老,厭倦政事,便鼓動親信去勸王太后放權。後來,王太后果然下詔,規定除封爵以外,其他政事均由王莽等處置。這樣,王莽就取得了和皇帝差不多的威權。
元始二年四月,華北災荒嚴重。先是大旱,繼之蝗災,老百姓紛紛流亡,死了不少人。王莽向王太后建議:宮中要節約布帛,減少開支,以示節儉。接著,他又向王太后上書,一下子獻出自己的三十頃土地和一百萬錢,讓朝廷救濟災民。在王莽的帶動下,有二百三十多個官員和貴族,也紛紛拿出自己的錢財救災。王莽還派了很多使者,到各處去督促老百姓捕捉蝗蟲。老百姓把捕得的蝗蟲交給官府,官府就按數量發放賞錢。他還讓漢平帝下詔書,免除貧民和災民的租稅。凡是死了人的災民都發給安葬費,死了六人以上的,每家發給五千錢;死亡四人以上的,每家發給四千錢;死亡兩人以上的,每家發給二千錢。王莽還堅持不吃肉,以示與民同苦。這樣一來,王莽在普通百姓中的聲望更高了。
王莽威權日盛,聲望日高,但他仍嫌不足,又欲以其女為皇后,以鞏固自己的權勢。於是,他建議給漢平帝選立皇后。主管部門呈上預選名單,王氏女多在其中。王莽怕她們和自己的女兒競爭,又宣稱自己的女兒不宜參與候選。王太后信以為真,也下詔說,王氏女是我娘家的人,不必採選。人們見王莽這麼謙虛,反而更認準了他的女兒。儒生吏民守候在宮門上書的每天有一千餘人,公卿大夫也紛紛在朝堂上表態,一致要求立王莽的女兒為皇后。王莽派官員分頭勸解,上書的人卻越來越多。王太后不得已,只好將王莽的女兒選為皇后。有人建議加封皇帝岳父王莽的土地,王莽堅辭不受;皇后的聘禮應當是黃金二萬斤,王莽只接受四千斤,並以其中的三千三百斤分給同時選中的十一家嬪妃。群臣都說皇后的聘禮應與妃嬪有所區別,於是王太后又下詔增加黃金二千三百斤,合為三千斤。王莽又把其中的一千斤分給親族中的貧困者。
王莽吸取漢哀帝時丁、傅兩家的教訓,不許漢平帝的母親衛後及舅父衛寶等到長安。他的長子王宇擔心漢平帝長大以後怨恨,便私下與老師吳章和妻兄呂寬商議對策。吳章認為王莽不聽勸諫卻迷信鬼神,可以裝神弄鬼警戒他,然後再乘機勸他歸政衛氏。王宇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委託呂寬乘夜弄了些狗血去往王莽門前潑灑。不料事不湊巧,偏被門吏發覺。王莽聞訊大怒,將吳章、呂寬處斬,對自己的兒子也不寬容,竟下令將王宇毒死。王莽又藉機誅滅衛氏,並牽連捕殺很多反對自己的官員。王莽此舉,不僅清除了朝廷內外反對自己的人,還撈了個「大義滅親」的美名。元始四年夏,太保王舜(王莽的叔伯兄弟)等邀集吏民八千人上書,說安漢公謙恭下士,大義滅親,輔佐幼帝,其功德只有古代的伊尹和周公才可相比,應兼采伊尹、周公稱號,加封安漢公為「宰衡」(伊尹官阿衡,周公官塚宰)。王太后依議。又封王莽母為功顯君,封其子王安為褒新侯、王臨為賞都侯,還把召陵、新息、新野等縣的田地賜給王莽。王莽上書固辭,百官一再堅持。王莽不得已,乃接受封號,但堅持不接受增封的土地。
群臣見王莽拒不接受封賞的土地,紛紛上書。截至元始五年四月,吏民上書者竟達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王侯宗室多人口頭申請,都說應該趕快重賞王莽,太保王舜還上書說:「天下人民聽說安漢公不受大國的封地,辭退萬金巨款,散財施予成千上萬,莫不感化。蜀郡有個叫路建的男子自覺慚愧,主動撤消了爭奪財產的訴訟。這完全可以媲美古代周文王平息虞、芮兩國爭訟的佳話,應該通告天下。」王莽卻說:「諸臣民所上奏章,都應壓下不議,使我能有時間制禮作樂,完成大事。事成以後,我願退休回家,以避賢路。」群臣上奏說:「過去周公攝政七年,制度乃定;今安漢公輔政四年,功名遠揚。宜升宰衡位在諸侯王之上,賞以『九錫』之禮。」王太后依議。五月,王莽被賜以「九錫」(即特製的衣帽、車馬、旌旗、弓矢、用具等),以象徵其超越百官的地位。
元始五年秋,王莽派出的八名觀覽風俗的使者陸續還京。他們偽造了郡國歌謠三萬餘首,歌頌王莽功德。王莽非常高興。他向王太后奏請劉歆、陳崇等治明堂、宣教化之功,劉欣、陳崇等隨之被封為列侯。
王莽除了渲染自己「市無二賈,官無獄訟,邑無盜賊,也無饑民,道無拾遺」的「致太平」之治,還大力宣揚自己「北伐匈奴,東致海外,南懷黃支」的安撫蠻夷之功。當時,「唯西方未有加」,王莽便派中郎將平憲等以大量金幣誘使西羌「獻地,願內屬」。平憲秉承王莽之意,極力奏言王莽對四夷的感召之力,又給自己添上了收撫西海郡之功。
隨著地位和榮譽的不斷提高,王莽已不滿足自己已經實際控制的全部國家權力以及宰衡的稱號,他決心要作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最高主宰皇帝。他要加快步伐向那個最高也是最後的目標衝刺了。正當王莽苦心思慮如何加快篡漢步伐的時候,一個被王莽所收買的皇室宗親泉陵侯劉慶上書說:「周成王年少,稱『孺子』,周公居攝;現在皇帝也很年輕,應當讓安漢公行天子事,如同周公那樣。」群臣都表示贊同。但是這一幕還未及演出,漢平帝卻死了。
原來,這時漢平帝已經十四歲,多少懂得一些事情了。別人越是稱頌王莽,他越是覺得王莽可恨。自己的幾個舅舅都被殺害,只剩下母親一人,卻又不許相見。王莽如此刻毒,漢平帝實在難以容忍,所以背地常有怨言。不料有人報告了王莽,王莽怕漢平帝將來對自己不利,便伺機謀害。十二月裡的一天,君臣在宮中宴飲。王莽向漢平帝獻上一杯椒酒。漢平帝不知酒中有毒,接過便飲。第二天,宮中傳出話來,說皇上患了重病。王莽心中暗喜,表面上卻顯得很悲傷。他還倣傚周公在周成王生病時的行為,向上天禱告表示願以自身代替皇帝,也將禱文藏於金匱。他還假惺惺地叮囑大臣們千萬不要聲張。王莽清楚,這套把戲不但不會損傷自己的一根毫毛,而且還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好處。它既能表達自己對皇帝的「忠心」,迷惑視聽,又可以巧妙地以周公自況,對群臣起到提示作用。漢平帝的病情當然不會因王莽的「祈禱」而減輕,幾天後,漢平帝死於未央宮。
漢平帝死後無子,王太后召集群臣會議立儲。此時漢元帝后代已絕,只有漢宣帝曾孫五人為王,封侯者四十八人。群臣擬就從五王和列侯當中,推立一人。王莽嫌這些人年紀大,不易控制,借口兄弟之間不能相互繼承皇位,否定了群臣的意見。他從漢宣帝玄孫中選擇了只有兩歲的劉嬰作為漢平帝的後嗣,歷史上稱為孺子嬰。
皇位繼承人剛一確定,就出現了王莽作皇帝的輿論。西漢讖緯迷信盛行,早在漢成帝時,方士甘忠就造了一部《天官歷包元太平經》,鼓吹「易姓受命」。漢哀帝迷信這種邪說,曾為此改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演出了兩個多月的再受命的鬧劇。隨著王莽權勢的急劇膨脹,一些貪圖富貴之徒又開始大造王莽當皇帝的符命了。先是泉陵侯劉慶所提王莽攝政之議尚未及施行。此時又有武功(今陝西扶風南)縣長孟通報告說在挖井時得到一塊上圓下方的白石,上有紅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王莽聞訊大喜,命群臣向王太后報告。王太后認為這是妖言,不可信,但她已無力阻止了。於是她勉強下詔宣佈王莽攝行皇帝之事,稱為攝皇帝,改明年為居攝元年。王莽平時像皇帝一樣接見臣民處理政事,只在王太后和皇帝面前才恢復稱臣。
建新朝一枕黃粱
王莽居心叵測,篡奪漢家天下的野心日益暴露,一些忠於皇室的人紛紛起兵反抗。
居攝元年(公元6年)四月,安眾侯劉崇(皇族)首先起兵。他對心腹張紹說:「王莽篡權,必危劉氏,天下共知其奸,但沒有人敢於首先起兵反對,這是我們劉家的恥辱!我當號召天下,共誅此賊。」於是,他們召集了一百餘人,進攻宛城(今河南南陽),但因準備不足,力量太小,很快失敗了。
這件事發生後,王莽又指使群臣上書王太后:「劉崇等謀逆,是因為王莽權力太輕,應許他以重權,方可鎮撫天下。」五月,王太后又頒發詔書,以王莽為「假皇帝」(假:代理)。十二月,群臣又奏請以安漢公府為攝殿,居室為攝宮,內置衛士三百人。王太后都一一同意。
次年九月,東郡(治今河南濮陽南)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侯劉信(漢宣帝玄孫)為皇帝,自稱「大司馬、柱天大將軍」,向全國發出號召說:「王莽毒死平帝,欲奪漢家天下。如今天子已立,希望大家起兵,共同討伐王莽!」他們很快便發動了十幾萬人,浩浩蕩蕩向京城長安進軍。長安附近槐裡(今陝西興平)地方的平民趙明、霍鴻也起兵響應,聚眾十萬,進攻長安,一時天下大震。
王莽聞訊,惶恐不安,食不下嚥。他抱著孺子嬰四處禱告,並模仿《尚書。大誥》發表宣言,聲稱自己只是暫時攝位,將來一定將政權交還給孺子嬰,並派官員到各地宣講。同時調動大軍,分頭迎擊翟義和趙明、霍鴻,京城宮殿也派兵晝夜巡行。
始初元年(公元8年)春,翟義等全都失敗。王莽大喜過望,在白虎殿設宴犒師,大封功臣。這時,王莽大權在握,權傾天下,宣告他應該作真皇帝的符命也接踵而來。廣饒侯劉京報告說,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一夜之間連做了好幾個夢,夢見天使告訴他:「攝皇帝應當作真皇帝」;車騎將軍扈雲報告說,巴郡地方出現一隻石牛,上面也刻有王莽應當作皇帝的字樣。這年冬天,有個叫哀章的儒生,身穿黃衣,來到漢高祖劉邦的神廟,將一個銅匣交給管理神廟的官員。銅匣中裝有兩卷圖書,一卷標題為:「天帝行璽金匱圖」,一卷標題為「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其中稱劉邦為赤帝,王莽為黃帝之後;又說劉邦傳位王莽為真天子,這是天命,王太后應當照天命行事。書中寫明輔佐王莽的大臣有十一位,並一一列其姓名。其中八人是王莽的親信大臣,還有王興、王盛兩個杜撰的名字,另一個當然就是哀章本人了。管理神廟的官員不敢怠慢,急忙報告上來。一向「謙讓」的王莽,這次卻不客氣,興高采烈地率群臣到神廟去拜領這稱為「金匱」的銅匣。然後,他前去拜謁王太后,說明自己當服從天意,受禪為帝。王太后一聽,瞠目結舌,正想駁詰,王莽已趨之而去。他改穿上天子的冠服,來到未央宮前殿,神聖莊嚴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宣佈接受赤帝劉邦的禪讓,即真天子位。一班趨炎附勢的官僚,立即拜伏在地,向王莽朝賀。王莽立命左右寫好詔紙,頒布天下,改國號為「新」,以次年為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
王莽登基,封孺子嬰為「定安公」。封曾為漢平帝皇后的女兒為「定安太后」。封賞完畢,他親自拉著孺子嬰的手,留著眼淚說:「古時周公攝位,最後把王權又還給周成王。我本打算也這樣做,無奈天命難違,不能按自己的心願再把皇位交給你了。」說罷,歎息很久。孺子嬰年方五歲,能懂得什麼呢?只是愣愣地瞅著他。文武百官看著這個場面,也紛紛落淚。是為王莽的行動所感動?還是哀歎漢家天下的衰亡?個中原委,誰能說得清?!
小皇帝被廢以後,就被軟禁起來,連乳母都不許和他交談,以至長大以後,連六畜都不能辨認。劉氏宗室也全被從郡守等職位上撤下來,調入京中作有職無權的諫議大夫。不過,「漢家子弟幽囚在,王莽猶非極惡人」。(清鄭燮:《詠史》)和後世那些亡國之君相比,這還是幸運的。
王莽又按金匱所列名單,封了十一個輔佐大臣。王舜、劉欣等親信大臣自不必說,那素行無賴的落魄文人哀章,只因獻了一個銅匣子,便被封為「國將」,名列「四輔」之一。更可笑的是,哀章隨意杜撰的王興、王盛兩個人,後來都在長安城中找到了,也被封為將軍。名列「四將」。王興原是把守長安城門的下級官吏,王盛原是賣餅的小販,只因上應「天命」,便一步登天,拜將封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王莽當了皇帝,派王舜向王太后索要傳國玉璽。王太后得知王莽篡位,早已氣得七竅生煙,此時一見王舜,便破口大罵:「你們父子兄弟,蒙漢家厚恩,享了幾世富貴,不但不圖報答,反而乘受人托孤之機,篡權奪位。如此行事,連豬狗都不如!況且王莽託言得金匱符命,自作新皇帝,盡可自制玉璽,還要這亡國玉璽何用?我是漢家老寡婦,死在旦夕,欲與此璽同葬,你們休得妄想!」說著,涕泣不止。兩旁的侍女也都跟著流淚。王舜也陪著掉了幾滴眼淚,過了半晌,才仰頭說道:「事已至此,臣等無可挽回。王莽如硬要玉璽,太后能始終不給麼?」王太后無奈,取出玉璽,狠命地摔在地上,大罵道:「我是將死之人,也知道你們兄弟必遭滅族之禍!」
王舜拿著玉璽回去覆命。王莽見玉璽上已碎一角,問明王舜,知是被王太后摔碎,不得已派人用金修補,但終於留下缺痕。
王莽等到了碎角的玉璽,也承繼了西漢後期被弄得破敗不堪的政治局面。為了緩和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他繼續推行他那附會《周禮》的「托古改制」。然而,他的改革思想和謀求私利的野心常常結合在一起,使改革的內容十分混亂,其結果是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終於導致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的新王朝被推翻,他自己也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