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秦孝公為了扭轉秦國積貧積弱的局面,大膽啟用商鞅進行變法,而秦國的國力在秦孝公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作為一個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對秦國的強大,可謂功不可沒;作為一國之君,一個核心權力和國家話語的掌握者,贏駟對秦國橫掃六國,也起著極大的作用。大秦帝國的強大與他們息息相關。
秦穆公,出生年月不詳,又作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謚號穆。通常被人們稱為春秋五霸之一,開始讓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在春秋時期是一位十分有名的君王。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在任期間任用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而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是秦國強大的真正起點。那麼,秦孝公和秦穆公是什麼關係?秦惠王和秦穆公又有何關係?
秦穆公,前659年 —— 前621年執政,主掌秦國38年。秦孝公在位時間是公元前381—公元前338,一共是43年。而從秦穆公到秦康公,到桓公、哀公、厲公等等一直到秦孝公,中間隔了兩三百年,一代君主傳一代,具體關係很遠,這麼算起來,秦穆公是秦孝公的祖宗吧。而秦惠文王又是秦孝公的子嗣,若論起秦惠王贏駟和秦穆公的關係,二人的關係因為年代久遠而無法捋順,只知秦穆公也是秦惠王贏駟的祖先。
秦孝公重用商鞅使得秦國的國力得到極大的提高,是秦國強大的真正起點。應該說商鞅是秦國強盛不可忽視的一個人,秦穆公在任時對商鞅信任無比,可為何到了秦惠王時期,商鞅的處境就如此淒涼,最後被贏駟五馬分屍,到底商鞅哪裡做的不對?商鞅先後於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國主持進行了兩次大的變法改革。變法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與其他各國變法相比,商鞅在秦國實施的變法最為全面、最為徹底也最為成功。
商鞅變法的效果也極其明顯,怎麼會死得那麼慘?在《史記》中,太史公也沒有對他的死具體分析,只用了“天資刻薄少恩”,六個字的負面評價草草總結了商鞅的一生。究竟商鞅為何會被贏駟處死?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改革變法觸動了秦國宗室貴族集團的利益。司馬遷也說:“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
變法之前,舊貴族的爵位和俸祿是世襲的,享受很多特權,改革後舊貴族沒有立功的統統從宗室貴族名單上除名,無功不受祿,相反,只要是有功勞即使是平民也有機會進入宗室貴族的名列,這個做法大大削弱了宗室貴族的權力,強化了王權。秦孝公大權在握當然高興,對商鞅更加重用,這一做法卻觸動了不少貴族的利益,等到秦孝公一死,商鞅必然是千夫所指的對象,必定會被推上斷頭台。
秦惠文王的上台,直接給商鞅判處了死刑。在秦惠文王看來,商鞅必須死。當年商鞅一點不給自己面子,對自己的師傅用刑,這是車裂商鞅的原因之一。更深層的原因是商鞅已成為王權與貴族利益衝突的焦點,改革若在一個志在圖強的國王的支持下進行,必然會觸及或是犧牲貴族集團的既得利益,也必然遭至怨恨。為了安撫貴族的反動情緒,秦惠王不得不犧牲商鞅,以平息激化的矛盾。對於秦惠王,殺掉一個商鞅並不會覺得有多可惜,作為前一代君王的重臣,贏駟沒有多少感情,也不會有什麼內疚感,而宗室貴族的勢力還有可利用之處,權衡利弊之下,商鞅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