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文景之治」背後「婆媳」中的婆婆,漢文帝妻竇氏。在婚姻上,竇氏是一個隨波逐流,聽憑命運播弄的女人,她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卻被命運所眷顧,躍居到了富貴權勢的巔峰。她少時父母雙亡,與兩個同胞兄弟相依為命,後由於命運的捉弄讓他們天各一方,生死兩茫茫。本以為這輩子都沒有相見的一天,不料卻在皇宮相見了,一場人生悲喜劇讓竇氏感慨萬千。
竇太后,閨名猗房,是趙國清河觀津人,她出身平民良家,在高祖劉邦去世、呂雉太后掌權之前,還是一個天真少女的竇姬被選美的官員挑中,送進長安皇宮為宮女。在竇氏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因為意外喪生,留下竇氏和兩個兄弟相依為命,在秦末漢初戰亂頻仍的年代苦苦掙扎。
老天沒有給竇氏安排一個幸福的家,卻為她送來了一副好面容。十幾歲的竇氏已然長成了一個風姿綽約的少女,這時在她心裡盤算最多的就是,能夠嫁一戶好人家,為兄弟也為自己尋個出路。不用想也知道,在這樣一個家裡面,竇姬有多重要。然而皇權重於人權,為了滿足皇帝的色慾,選美官是不會管小兄弟倆的死活的。
當時,正值皇宮在各地大選美女入宮,竇氏因為容貌出眾被選中。這可苦了同胞兄弟,他們三個抱頭痛哭。對於自己尚不能生活自理的小弟弟,竇姬更是憐惜不捨。她從出發的驛站裡求乞來一盆熱水一碗冷飯,最後為弟弟洗了一次頭,又看著他吃完飯,這才含著眼淚登車遠走。
竇姬從登上皇家選美的車輿的那一刻,就抱定了從此生死兩茫茫的絕望,然而她沒有想到,世上最好的運氣,卻伴隨著車輿的木輪,與她從此牢牢聯繫到一起。由於竇姬品性溫良,很快便成為呂雉比較心儀的小侍女。
雖然整日提心吊膽伺候主子,但是比起過去衣食無依的貧困,已經算是天堂了。不過,這更加重了竇氏心中的苦痛,因為她不知道自己的兄弟在外面是否也過得好,更不知道他們是否能夠在亂世中活下去。不久,劉邦病逝。太后呂雉送劉邦的諸庶子就國,同時賜給他們每人五名宮女。
當時除了太子劉盈,劉邦還有7個兒子,每人5名宮女,一共就是35人,當然,竇氏也成為了其中之一。對於這次意外的「調令」,竇氏是抱著希望的,因為她聽說劉如意被封為了趙王,那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家鄉。這樣,她就能夠隨趙王如意離開京城,也就可以離家鄉近點,順便也好打聽久別的兄弟們的消息。
為了達到這個小小的心願,竇氏將自己平日裡勒緊褲腰帶攢下的私蓄,全部送給負責分配宮人的主管太監,請求他格外開恩,將自己的名字列入遣趙的名單中去。誰知,那個太監是個收錢不辦事的主,也可能是看不上竇氏那點碎銀子。總之,他根本沒有把竇氏的請托放在心上,到了分配的時候,他照樣漫不經心地大筆一勾,順手就把竇姬放到了遣送代國的名單裡。
當名單最後被皇帝批准實施的時候,竇姬才知道自己居然被送給了代王。代國在今天山西晉陽附近,與趙國相距甚遠,任誰都知道,一入宮門深似海的道理,竇姬明白,自己只怕是要一輩子埋在山西了,這輩子都不可能得到一絲關於家鄉的消息。
從踏上去代國的路後,竇氏幾乎絕望了,忍不住淚下如雨,怨恨那個隨意安排她生死的太監,不肯踏上遠行的宮車。太監頭兒對這個一向溫順的小宮女的倔強,感到非常惱火,一面自己口裡威脅,一面喊來手下,連拖帶拉,強行將哭得死去活來的竇姬扔進了宮車,一路嚴加看管,送到了代國。
不過,也許是富貴在天,竇氏本身就該發跡,她到了代國,事情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在5名宮女當中,劉恆愣沒看上那四位爭奇鬥艷的,偏偏喜歡上了神情落寞的竇姬。於是,命運逐漸開始垂青這個苦女子,她成了代王的寵妾、親王妃,並且一連生下了三個孩子:長女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
雖然如此,竇氏並沒有忘了恭儉溫順的本性,她在後宮中對自己的婆婆薄太后,以及王后王氏十分恭敬,行事更是克己守禮,在代王劉恆和薄太后、王后眼中,對竇氏憑添了幾分好感和憐惜,因此,竇氏在代王國裡贏得了內外一致的好名聲。
幾年後,代王后病逝,當時還正值盛年的代王,中饋乏人,繼立王后成為當務之急。這時,放眼望去,王宮裡育有兒子的女眷,就只有竇姬一人。於是,在薄太后的主張下,竇姬開始代掌王后的宮務。
接二連三的好運,讓竇氏自己也不敢相信,不過,她更不敢想的是,自己居然成了漢帝國新一代帝王的妻子,也就是大漢王朝的第四任皇后。
她信不信不要緊,事實就是如此。在坐上皇后之位後,為了慶祝竇氏成為國母,並表示與民同樂的心意,文帝劉恆頒下旨意,賜給天下所有鰥寡孤獨之人、生活窮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對於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九歲以下的孤兒,更加到每人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兩匹帛、三斤棉絮的數目。
於是,百姓們都對這位新皇后感激涕零。
也許是觸景生情,這又讓竇皇后想到了自己失散已久的兄弟。不過,這時竇皇后只能在心裡想想,卻不敢說出來。後來,因為竇氏立後後澤及貧苦百姓,她的身世也廣為民間流傳,尤其是她的姓氏和家鄉,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竇皇后的身世,不久就傳到了一個名叫竇廣國的奴僕耳中,當他得知新皇后是觀津竇氏,大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於是壯著膽子上書自陳,說自己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弟弟。接到上書的官員不敢怠慢,連忙將這個消息匯報給了皇家。
竇氏又驚又喜,與文帝一起召見了竇廣國。因為竇氏的容貌改變不大,竇廣國一眼就認出了她,而竇氏走時弟弟年紀尚幼,男大也會十八變,她卻已經認不出弟弟來了。那時也沒有什麼「DNA」鑒定,唯一的辦法就是互相回憶過去的事情,竇廣國就把當年姐姐臨入宮前,與自己在驛站生離死別、沐發乞飯的情景回憶了一遍。竇皇后聽完,控制不住情緒,不顧身份地一把將弟弟緊緊地摟住,姐弟倆涕淚交加,連一旁的文帝也為之動容。
文帝為了慶祝妻子與兄弟團聚,大方地賞賜了竇氏兄弟,包括田地宅院以及大筆金錢,讓他們就近住在長安。薄太后也對兒媳的身世十分憐惜,緊跟著也下了一道詔書,追封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在竇氏的家鄉清河為他們設立墓園,封邑二百戶,由地方長官按薄氏宗祠的規模四時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