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錢思公(錢惟演)雖生長富貴,則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
出處:
宋·歐陽修《歸田錄》
背後的故事:
這世界上,有些人癡迷於麻將,喜歡一整夜一整夜地玩,絲毫不見疲態;有些人喜歡在KTV唱歌,嘶聲力竭,喝酒喝到爛醉如泥,不省人事;有些人喜歡打籃球踢足球,即使烈日暴曬也不停止在球場上奔跑。有些人則喜歡讀書,並不是普通的喜歡,不是用讀書來打發時間,乃是從深入骨髓的一種癡迷,如癡如醉。
書癡讀書,自然與其他人不同。關鍵在於一個癡字。雖顛沛流離而書不離手,雖困窮潦倒卻仍然不忘讀書,雖大火燒身卻仍舊沉迷於書籍的世界。
宋代的錢惟演是個書癡。他是吳越王錢俶之子,從小生長於富貴之家,後來官至翰林學士、樞密使。通常富家子弟都有些頑劣氣質,但是沒有。生活中他沒有什麼嗜好,惟好讀書。他對書籍的喜歡已經到了癡迷的狀態,一刻也離不開書籍。閒坐時讀經史,躺著的時候讀小說,即使上廁所時也要手捏一冊小辭。
和錢惟演一樣,宋綬也喜歡讀書,一刻也離不開書籍。每次上廁所必定「挾書以往」。且在蹲坑的時候高聲朗誦,「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可真可謂是一朵奇葩。
大文豪蘇軾也是個書癡,但是他讀書的方式和錢惟演、宋綬都不同,比較獨特。據《耆舊續聞》記載,朱載上去拜會蘇軾,見蘇軾在抄書。朱載上問他抄什麼書。蘇軾答《漢書》。朱載上說:「以先生的才華,記憶力之強,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漢書》早就爛熟於心,怎麼還需要抄寫?」蘇東坡微微一笑,說:「你有所不知。《漢書》我已經抄完兩遍了,這是第三遍。第一遍抄寫,抄三字為題,第二遍則兩字,現在只抄一字。」朱載上非常不解,湊過去一看蘇軾的抄寫本,根本看不懂。蘇軾說:「你隨便指個字,看看我能否說出原文。」朱載上便隨意指了一個,「東坡應聲輒誦數百言,無一字差缺。凡數挑,皆然。」朱載上非常佩服,感歎說:「先生真是被貶凡間人。」
清代禮親王代善,非常喜歡讀書。在顛沛流離中也不忘記讀書。據《南亭筆記》記載,禮親王號嘯亭外史,他十三歲時迷上許鎮的《說文解字》。一個冬天的夜裡,他在爐火邊讀書,讀得癡迷了,爐火不小心燃著了床帳子,他居然絲毫不知,仍舊捧著書在讀。幸好僕人看見了火光,立即衝進來將他抱走。讀書癡迷到這種程度,也真是醉了。
說到愛讀書,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叫匡衡。就是鑿壁借光那小伙。匡衡字稚圭,小時候非常愛讀書,但是家裡很窮,連蠟燭都買不起。白天要幹活,沒空讀書。晚上有空讀書,卻沒有照明的蠟燭。他想了個辦法,鑿穿牆壁,讓鄰居家的燭光照進來,借光夜讀。家裡的書都被他讀完了,又沒錢買新書。為了找到更多的書,匡衡主動到鄉里富豪人家做傭人,不求報酬,只求主人把藏書借給他讀。富豪聽了大為感動,便把書借給匡衡讀。幾年下來,匡衡已經非常博學。尤其精通《詩經》。當時文化界流傳這樣的話:「不要隨便談論《詩經》,以免在匡衡面前出醜。」 匡衡的命運終於因為愛讀書而得以改變,成為西漢著名經學家,在漢元帝時還當上了丞相,封樂安侯。
有人因為讀書而改變了命運,有的人因為讀書當了高官,有的人因為讀書而提高了修養。但是作為一個書癡,讀書是不存在任何目的的。就是愛讀而已。讀書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成了癮,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卻了這一部分,書癡就覺得不自在,覺得生活沒有味道,覺得世界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