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白居易是如何逼死唐代名妓關盼盼的?

白居易,眾所周知的唐代傑出大詩人。大家敬佩他,銘記他,是因為他的著名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是因為他早期的諷喻詩,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黑暗;是因為他與好友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因為他的詩平易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

但白居易可敬可佩之餘,也可惡可憎,因為他是封建腐朽思想的衛道士,他是用筆、用詩殺死名妓關盼盼的兇手!這個大概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欲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們將目光投向1200年前的大唐,讓我們來瞭解關盼盼,來看看白是怎樣自覺不自覺地製造這一慘案的。

話說唐代名妓關盼盼,貌美如花,精通詩律,後被尚書張愔相中收為愛妾。這張愔家中原本妻妾成群,關盼盼雖與他年齡懸殊,倒也情投意合,十分恩愛。只可惜造化弄人,好景不長,這段姻緣僅維繫了兩年,張愔即病逝,歸葬洛陽。之後,張家的一群妻妾紛紛作鳥獸散,自尋出路,各奔前程,唯有出身書香門第的關盼盼矢志為夫守節。她獨居在張愔為其所建的燕子樓中,身邊僅一老嫗陪伴,歷時十餘年不曾下得這燕子樓,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燕子樓前有一彎清流,水邊種滿如煙的垂柳,春夏季節,常有雙雙對對的燕子穿柳而過,翩然飛至樓頭。憶往昔夫妻攜手,念今朝物在人去。「此恨綿綿無絕期」「日晚倦梳頭」。精通詩律的關盼盼,淒淒慘慘慼慼地寫下《燕子樓新詠》三首: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白居易,在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遠遊徐州時,曾受張愔之邀而訪張府,跟關盼盼有過一面之緣。當時關盼盼表演歌舞助興,白居易即席吟詩贊曰:「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意思是說關盼盼的嬌艷情態無與倫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與她媲美。

此後十多年間,他們彼此再也沒有任何音訊聯絡。

至元和十四年(820年),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司勳員外郎張仲素去拜望白居易。他知道關盼盼曾與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傾慕白居易的詩才,於是帶去了關盼盼的詩作。白居易讀著關盼盼的詩,想起關盼盼曾經的嬌媚,瞭解了關盼盼的不幸之後,先是同情,有和詩一、二兩首為證: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殘燈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但接下來,白居易從封建禮教出發,又認為關盼盼不該僅是守節不嫁。第三首和詩「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已是在譏諷關盼盼,尚書走了這麼多年,白楊都可作柱了,你卻還苟活在世上,不該呀不該。 和詩三首之後,白居易更以絕句「黃金不惜買峨眉,揀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死不相隨」,嗔怪關盼盼不以死殉夫,對不起在她身上花了大價錢的主子。

張仲素返徐後,關盼盼看到了白居易的詩,也看到了白居易的殘忍,感到了世道的艱難,她委屈,她幽怨,她憤怒,她沒了生趣,她開始絕食。十天之後,關盼盼香消玉殞魂斷燕子樓,終於追隨夫君而去。白居易聞知關盼盼的死訊,意識到與自己的詩有著直接關係,他深深的內疚。於是,多方托人相助,使關盼盼的遺體安葬到張愔的墓側,算是他對關盼盼的一點補償,也藉以解脫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

在開放的唐朝,在「不拘禮法、不重貞潔」的唐朝,白居易竟然以詩逼死了這樣一位美貌多才、癡情重義的女子!也許,他並沒有存心讓關盼盼去死,他只是在維護封建禮教,並以詩來表達這個觀點,所以他後來有所覺悟,有所彌補,但人死畢竟不能復生了,他不殺伯仁,伯仁也因他而死了……

《白居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