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比較好玩的,比方說,有的人不想坐皇帝,最後偏偏一定要被架上皇位,南唐後主李煜就是一例,李煜為李璟第六子,前面有五個哥哥,二哥到五哥一個跟著一個死,最後大哥不到三十歲,也一命嗚呼,李煜就這樣輕輕鬆鬆的登上了帝位。
可是坐皇帝最後留給李煜的唯一感受就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句詞寫的好啊,作家張心遠馬上拿來做了筆名,於是,就有了大家所熟知的著名作家張恨水了。
李煜作為一個詞人,自然天下無敵,可是,作為一個男人,就太悲慘了,自己心愛的小周後,被宋太宗多次強行行幸,而且這個宋太宗還有一個特殊的癖好,這個癖好和一個香港著名的藝人很相像,因此,就有了《熙陵幸小周後圖》。
自拍的歷史,並非要到有相機啊,攝影器材發明了才可以哦!
其實,李煜縱不被毒死,在這樣的屈辱下,如果無法反抗,自殺也是保留一點尊嚴的最終選擇方式。
而有的人呢,處心積慮的想做皇帝,卻偏偏幾乎坐不上。三國曹魏文帝曹丕就是這樣的例子。曹丕想當皇帝幾乎想瘋了,可是,當時他要當皇帝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首先,他有個哥哥叫曹昂,這個曹昂可厲害了,他的後台就是丁夫人,丁夫人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最疼愛的一個女人。不管是愛屋及烏,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如果曹昂不在宛城為救他的老爹而早死,曹丕想當世子,估計要等下輩子了,當皇帝更是遙遠的夢想;
曹昂完蛋後,曹丕一點也不輕鬆,因為還有一個大大的對手,曹沖,這個倉舒,七歲就知道稱象,曹操喜歡曹沖,比之袁紹疼愛那個生病的幼子而拒田豐之諫,估計差不了多少,這讓倉舒活到成年,我曹丕的前途還不盡毀?因此,野史和影視劇裡都傾向是曹丕搞死了曹沖,但畢竟不是正史,不足採信。
曹昂和曹沖都拜拜後,曹丕總算稍為安心,那曹植雖然文才很高,後世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植一個人就佔八鬥,才高有個屁用,曹植除了文才好,其它方面,沒有勝得過我這當哥哥的,曹彰就更不在話下了,輕輕鬆鬆就能搞定。
要說,曹丕為了當世子,最後當皇帝,可謂不拘一革,確實想盡了各種方法,終於,公元220年,曹丕把可憐的漢獻帝送去了山陽,自己當了皇帝。
那一年,曹丕34歲。
當皇帝是高興的事情,可是曹丕急啊!為什麼急?光武帝劉秀31歲稱帝,就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我曹丕都34歲了,文采武略,不輸光武,我的步伐怎麼能比劉秀慢呢?
開始行動啦!
公元221年八月,孫權遣使奉章,並遣於禁等還。
公元221年十一月,鎮西將軍曹真在河西大破羌胡聯軍,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
公元222年二月,鄯善、龜茲、于闐王各遣使奉獻。
一切形勢都大大的好,很快,自己的功績就要超過光武了,現在,只剩下縮在四川一隅的劉備還很調皮,非常的不聽話,劉備要當公孫述第二嗎?
調皮的小孩,是要打一打的,可是,曹丕還未發兵,劉備這調皮的小孩和自己封的吳王孫權先幹了起來。
此時,正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謀士劉曄極力勸諫曹丕共同伐吳,滅吳後,要對付蜀,就容易多了。被接連的榮耀沖昏頭的曹丕以孫權是自己的臣子為由,拒絕了劉曄的提議。
等孫權打了勝仗,就把曹丕這個主子棄在一邊,曹丕怒了,孫權老賊,竟敢欺騙我天朝上國,納命來!
他又一次拒納劉曄暫緩出兵的建議,於公元222年九-十月,曹丕三路出軍,從東到西,全線伐吳,恨不能一口平吞了東吳,大有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長江的氣勢。
這三路軍分別為:
東路軍,征東大將軍曹休,督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進攻洞口,共有二十餘軍,人數約6-8萬,(一些資料錯誤的認為是湖南洞口縣,在三國,赤壁之戰後,魏吳應該不可能在湖南有接壤的國土了。)東吳方面,前將軍呂范督徐盛,全琮,孫韶,賀齊等共五軍,約2-4萬人。
中路軍,大將軍曹仁,督兒子曹泰,部將常雕,王雙等進攻濡須,步騎數萬人,算2-4萬人;東吳方面,濡須督朱桓率駱統,嚴圭等將拒之,約2-3萬人。
西路軍,上軍大將軍曹真,征南將軍夏侯尚,督張合,徐晃,高遷,石建等將,進攻江陵,人數約在6-8萬;東吳方面,南郡太守諸葛瑾,江陵將軍朱然和襄陽太守潘璋及孫盛,楊粲等將領,約5-6萬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曹丕整整調動了15-20萬的人馬,這樣的人數,和赤壁之戰時,曹操南下率領的大軍,不相上下。
而曹魏當時國中的名將,如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張合,張遼,徐晃全部出動,這樣的陣容,曹丕應該不是想小打小鬧,而真是想一口氣平吞了東吳。
可是,結果呢?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什麼很突出的戰果,然後就草草收兵。
三路大軍戰爭的過程,這裡就不細述了,而導致這麼聲勢浩大的統一戰爭,粗粗收場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有兩點。
1、以晚輩駕馭前輩,任人唯親。公元222年出征的主要將領年齡,曹仁(55)張遼(54)徐晃(54)張合(53)臧霸(58)曹真(41)曹休(39)夏侯尚(41)。年齡上會有1-3年的誤差。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用曹休這個晚輩統張遼,臧霸,用曹真,夏侯尚兩個晚輩統徐晃和張合,張遼,徐晃和張合是曹魏五子良將,曹操在時,就深為倚重,現在要給幾個晚輩打下手,臧霸就更別題了,本來就是個賊寇,迫勢而降,要說他對曹魏忠誠,我看未必。
這樣的配置,只能說明曹丕的一個目的,打壓先輩重臣,任用親信,曹真曹休都是曹丕兒時玩伴,就是發小了,所以,要借這個時機,拉他們上位,確立在朝中的地位。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破格提用,在東吳,這樣的例子很多,像周瑜都督時,程普就不高興,陸遜上位時,諸將皆不服。
但是關鍵就是,曹真和曹休雖然不是蠢蛋,但是軍事能力和周瑜,陸遜這樣的天下奇才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曹休,在戰場上,數次反覆,一直猶豫不決,又和臧霸不和,本來天助魏軍,刮來大風,把東吳的船艦刮過來任你屠殺,結果你任是不敢擴大戰果,還左請示右匯報,錯失最佳戰機。
所以說,破格提用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對人了,就得到一個賢明,伯樂之稱,用不對了,就像曹丕,還有後來的孔明用馬謖也是,你不能說孔明沒有任人唯親的意思。
畢竟,中國歷史的傳統就是這樣的,古代是任人唯親,現在也是任人唯親。
所以,孫權聽到張遼也在東路軍中,特別提醒呂范等人,張遼雖病,不可擋也,慎之!其實孫權多慮了,不說當時張遼病的不輕,就算壯如猛虎,我看一樣被曹休按在椅子上動躺不得,逍遙津上那個張遼,已經一去不復回了。
2、打壓曹仁。曹仁是曹魏重臣,在曹操時代,南征北討,東據西守,立功無數,特別是赤壁後在江陵和周瑜對峙,襄樊時和關羽對峙。這兩人應該都是敵人陣營裡算是數一數二能打的了,曹仁讓周瑜中流矢,關羽身敗名裂。
就是這樣一個資歷最老的人,曹丕把他安排到了中路,乍一看,不錯啊!中路軍,一般都是戰略的核心,主攻點,再看進攻的地方,濡須口,東吳重鎮,護衛都城的一道屏障。重任在肩啊!
再看一下曹仁底下的人馬,我打滿就4萬人左右,東西兩路打滿了要有8-10萬人,中路反而最弱,才4萬人打濡須?公元213年,曹操率軍攻濡須塢,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曹操這樣表揚孫權,一方面,孫權是個人傑,另一方面,說明濡須塢這個軍事重地,守衛嚴密,曹操這樣的能耐,都無可奈何,就給曹仁4萬人,就想打濡須?
當佯攻的方面軍吧!當然,曹仁是當真了,到了濡須,一方面誘敵,一方面猛攻,最後結果就是中路軍戰果最慘,不但沒有建樹,還被東吳方面斬常雕,虜王雙。
曹仁回軍後,憂憤成疾,一命嗚呼。
到了這裡,我發現曹丕在軍事部署上有一個重大的缺漏,什麼缺漏,縱觀曹仁的一生,最為人所熟知的成就在哪,馬上聯想出來的就是江陵和襄樊,說明什麼,說明荊州曹仁熟啊!
你打江陵,為什麼不讓曹仁統軍去,故國神遊,事半功倍,曹真和夏侯尚雖然猛,有曹仁熟悉江陵嗎?絕對沒有。
所以我說曹丕打壓曹仁,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3、遙控指揮。凡是有權力慾很強的主子,對遙控指揮有近乎著迷的喜歡,近代的常凱申公,就是一個熱衷於遙控指揮的國軍一把手。曹丕顯然也是這樣,他重用了曹休和曹真,又不放心他們,曹休在一鼓作氣的時候,上了一篇圖文並茂的請戰書,表明要虎步江南,馬革裹屍也在所不辭,曹丕詔止,曹休這口剛憋上來的氣,一下漏了底,從此,就是左請示,右匯報,幾乎沒有自己單獨的思路。
江陵城下也是,曹丕密切的注視的戰局變化,時不時的給予曹真和夏侯尚一些運籌帷幄似的精闢指導,我估計三天兩頭都有下詔書,後來,夏侯尚佔據中州,陷入危險之地,他又急詔軍回。
我有時候想,曹丕,這樣累不累,有興趣,自己就上前線去,親自統率,不是更有樂趣。為將者,最怕什麼,掣肘啊!
戰場上形勢千變萬化,如果天天請示,機會稍縱即逝,那還能打勝戰啊!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數次遭人非議,我看打小報告給孫權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孫權有給陸遜提過一些中肯的建議麼?
從整體的戰略上,我看三路伐吳就有缺陷,首先,黃初之時,曹魏還不具備一口平吞了東吳的實力,三路齊攻,三路都是重點,結果反而沒了重點。整體的戰略應該是集中優勢兵力,先破東吳一路。
戰術上,我認為,你三路伐吳可以,但是,有兩路應該是佯攻,哪兩路,東路和中路,因為吳有長江天險,東路和中路主要是水戰,所以不可投入太多精力;而把主攻點放在江陵,襄陽到江陵,還是平原為主,適合野戰,當年,曹操率五千鐵騎,一日一夜追上劉備,殺的劉備丟盔棄甲,就是充分利用了曹魏軍隊的機動性。
所以,西路軍,是主攻方面軍。另外,由於夷陵之戰剛結束不久,東吳在荊州方面的兵力已經很疲憊,所謂趁人病,要人命。
別人雪上加霜時,給踩上一腳,這是最大快人心的事情!
而且,我們也看到曹真和夏侯尚在江陵一破孫盛,二破諸葛瑾,三據潘璋,四圍朱然,有一瞬間,曹丕都認為,拿下江陵,只在朝夕。
結果,臨門一腳時,洩了氣!可惜啊!說是爆發了疫疾,怎麼每次都是關鍵時候來疫疾?如果在襄陽方面,能有第二梯隊,能夠趕來增援,此時,江陵城中的朱然,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大家都很累,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最後,曹丕沒了耐心。
或者,荊州方面軍的總指揮換成曹仁,以他對江陵的熟悉,應該可以更快的找出江陵防衛的破綻,一擊即中,事半攻倍。
曹丕的三路伐吳,轟轟烈烈的開場,粗粗草草的收結,可見,曹丕的軍事水平,也就是半桶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