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原配于氏 被四名女官壓著當「皇后」

袁世凱的原配于氏,是河南沈丘人於鰲的女兒。於家在當地田宅廣闊,號稱是掛過「雙千頃牌」的,可以說是真正的土豪。袁世凱17歲正是壯小伙子的時候在老家河南把于氏娶進門。我想,當時袁世凱雖然不用像今天這樣想方設法「拚岳父」,但臉上應該還是很有光彩的。不過,大家都知道,于氏粗識文字,略通禮法,但過門後跟袁世凱的關係卻很一般。第二年春,于氏為老袁生下嫡長子袁克定後,就開始了「守活寡」的生活。

如果我們追究一下造成于氏「守活寡」的原因,我說應該是于氏倔頭倔腦、不會說話。有一次,老袁看到于氏腰間繫著一條紅色花緞子褲帶,就順嘴開玩笑說:「我看你這身打扮,就像個馬班子。」那個時候,河南人把妓女稱為「馬班子」。「土豪」出身的于氏聽後自然不樂意,立刻回嘴說:「我不是馬班子,我有姥姥家。」這裡,于氏想表明自己是明媒正娶的原配,不是沒有娘家的姨太太。可是,袁世凱聽了又不開心了,認為于氏是在罵人不帶髒字,故意揭他的短處,因為袁世凱的生母是一位姨太太。他的臉「啪噠」一下子拉了下來,從此不再和于氏同房。所以,即使是親密無間的夫妻,嘴上說話時也要有把門的。歷史的教訓值得記取啊!

和現代社會家庭生活面臨的問題一樣:老公出息了,老婆跟不上,怎麼辦呢?于氏出身於河南鄉間,是一個典型的「上不了檯面」的舊式婦女。她平時不會梳妝打扮,不懂得「女為悅己者容」。袁世凱接任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外事活動增加。就像「共和」這種體制來自於西方一樣,民國的外衣禮儀也是來自西方的。其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要帶著夫人一起參加外交活動。誰料,在一次盛大的外交活動中,一位外國公使滿面微笑、文質彬彬地伸出手來要和袁總統夫人握時,她自己窘迫得滿臉通紅,慌慌張張地把手縮到背後,讓這位外國公使尷尬不已。「夫人外交」沒有搞成,反而形成了一次「外交風波」。從那以後,于氏就很少在外事場合露面了。對了,即使露面,也不公開回答外賓的提問,而是由兒子或者女兒代行答話。她真的怕像上一次那樣,再說走了嘴。這種「夫人啞外交」,大概也是民國史上罕見的。

對這位下得了廚房,上不了廳堂的樸實原配,老袁是「不干」,但禮遇上還是有加的。袁家搬進中南海後,懷仁堂延慶樓後的三進大院福祿居就劃給原配于氏和嫡長子袁克定及家眷居住。老袁自己是按慣例「拜訪」,每次隔個三天五天,到于氏房中小坐片刻,舌吐蓮花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只是略聊上幾句家常,然後抬屁股走人。不過,這種儀式性的表現,還是很有示範作用的——一種凸現名分的作用,一種震懾「賤妾」的作用。

特別應該表揚的是,儘管袁世凱後來家裡「彩旗飄飄」有了九個妾,但還是信奉「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傳統婚姻理念,做到了家裡同時「紅旗不倒」,並沒有與原配于氏分手。袁世凱稱帝的時候,還把實誠的原配于氏擺在了「皇后」的位置上。擁護帝制的大臣女眷由國務總理孫寶琦夫人率領著向身穿「鳳袍」的「皇后娘娘」朝賀。孰料,于氏真的是實在人,就是不肯就坐受禮,對孫寶琦夫人連連推辭說:「親家太太,各位太太,皇后不敢當,不必行禮!」最後,于氏是被四名女官強行「按」著,才算全了禮。看看這「皇后」當的!

估計是憋屈了一輩子的原因吧!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剛一蹬腿兒,原配于氏就大哭大嚎:「你一輩子對不起我!弄了這麼多姨太太!又養了這麼多孩子!你死了都丟給我,叫我怎麼辦哪!」看得出來,于氏當時還是蠻有「大奶」的責任感的。那時,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也領著眾兒女跪地求請:「求娘賜死!」直到嫡長子袁克定出面相勸,才算作罷。

嗯,袁世凱的原配于氏,連鬧騰喪葬都這麼「傳統」而沒有創意!

《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