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第一名將韓信為何初投劉邦時未被重用?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元勳,為劉邦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不過當初這個人投奔劉邦的時候,劉邦並不待見他。蕭何多次向劉邦舉薦韓信,說他天下國士,劉邦總是無可無不可。後來蕭何問劉邦為何不看好韓信,劉邦說出了這樣的原因:

孤聞韓信親死不能治葬,無謀也;寄居亭長,乞食漂母,無能也;受辱胯下,鄉人賤之,無勇也;事楚三年,官止執戟,無用也。古人云:『有諸中必形諸外』。若有征驗,方可取信,如聞空言,恐難憑據。相國當熟思之!

這雖說是小說家言,也表明作者的思想傾向,那就是大將軍的地位非常尊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可輕易受人。韓信有三不可,一曰無謀,母親死時連辦棺材的費用都湊不齊;二曰無能,居然寄宿在亭長家裡,後來向洗衣服的老大媽要吃的;三曰無勇,幾個街上的小混混,三流角色居然攔住他的去路,這小子把身子一縮,從別人胯下逃走了,這是何等狼狽。如此之人,自然不能做軍事將領,打仗不可兒戲。

如此看來,劉邦的話非常有道理,這和戰國時期的趙國平原君話語一致:「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不過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人在倒霉的時候,喝涼水都能噎死。韓信是個成就大事業的人,自然不拘小節,因為家裡窮,韓信葬自己母親的時候,居然連棺材都買不起,民間更有「九里山前活埋母」的說法;韓信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沒有施展才華的空間,投軍項羽,項羽看他貌不驚人,因此只讓他做警衛員之類的小官;韓信雖然挎著長劍,但是依據當時的法律,不能殺人。因此街頭受人凌辱遭遇鑽褲襠。種種行為表明,韓信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角色,不適合擔當統領天下兵馬的重任。

不過,人的才能往往就是如此,唱歌的,舞蹈不一定好;唱戲的,雜技不一定擅長。諸葛亮可以調兵遣將,赤膊上陣未必能佔上風。還有一些人在時運不濟的時候,未必能有叱吒風雲的舉動。就是劉邦本人,當年在沛縣混吃混喝的時候,也不一定想到今後自己能夠成就一番皇帝的千秋偉業。如此何必對韓信的過去耿耿於懷呢?

還好,最後劉邦改弦易轍,聽從了蕭何的規勸,否則,一個千秋良將說不定就與劉邦失之交臂,沒有韓信的加盟,劉邦想打江山,肯定將費好大一番功夫。而劉邦成就帝業之後,也很感慨:「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此時方才明白昔日蕭何月下追韓信的苦衷。

《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