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 )恩科會試,官拜左都御史的山東諸城人竇光鼐任正主考。兩位副主考,一個叫瑚圖禮,一個叫劉躍雲,資歷都很淺,所以一切皆由竇老先生作主。放榜之後,浙江的王以鋙名列榜首,即為會元,而第二名則是他的兄長王以銜。兄弟聯名高居前列,一時眾議嘩然。
當政的大學士和珅,因竇光鼐愛揭其陰私,一向懷恨於心。這時便乘機進讒言,說竇曾多次出任浙江學政,所以此榜必定有私。竇光鼐平素正直敢言,又曾藐視後進,得罪過不少人,於是附會攻擊者甚眾。但竇光鼐不畏人言,堅持「只論文章,何問籍貫」的主張,不肯更動。事情鬧到乾隆帝那裡,他也頗存疑慮,就革了竇光鼐的職,又另派大臣去複試。複試那天,衛士環列,想抓住一點把柄而毫無所獲。複試結果,王以銜列二等第四,其弟則列三等第七十一。這還不說,又派人進行「磨勘」。所謂「磨勘」,就是逐字逐句挑毛病。磨勘大臣發現了王以鋙試卷上的幾處錯誤,於是又罰他停四科殿試。弟弟暫時考不成了,王以銜總算沒有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可以參加殿試。
殿試時,和珅親自把關。殿試畢,和珅揚言這科殿試卷太差,不能像規定的那樣挑出十本好卷子讓乾隆帝圈定,只能勉強挑出八本。他是想進一步激怒乾隆帝,以打擊竇光鼐。
等到乾隆拆開彌封一看,第一名居然正是王以銜。乾隆驚奇地問道:「這不是那個會元嗎?」和珅和諸大臣都上去看了看,一時大眼瞪小眼。和珅暗暗叫苦,只得說:「這是狀元之兄。」乾隆又問:「誰選取的?」禮部尚書紀曉嵐說:「臣取的」。再問:「誰定的?」和珅說:「奴才定的。」乾隆覺得滑稽,就笑起來,說:「那麼,你二人難道也有私情嗎?」和珅趕緊回奏:「這回閱卷諸臣,都是秉公辦事,沒有私弊。如果定的名次不恰當,換一下也沒關係。」他還想搞掉王以銜。乾隆正色道:「這樣看來,他們兄弟聯名高居前列,可能是出於偶然,外面的傳聞不可輕信,為什麼還要換?再說,已經拆了彌封再換人,不是真正的不公平了麼?」和珅碰了一鼻子灰。
宣佈名次的那一天,再也無人說三道四了。王氏兄弟本來就才華出眾,通過這一周折,名氣更大了。竇老先生也不僅沒有被整垮,其眼力、膽量反而更被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