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越國霸主勾踐嗜好品嚐苦膽的真正原因?

釋放勾踐回國的事情還是被提到了朝堂會議,伍子胥與伯嚭兩位大臣意見尖銳對立,吳王難以裁判,乾脆聽命於天吧,當場宣佈:「寡人這不是正在病中嗎?若能迅速疾愈,我就赦免勾踐。」

伯嚭自越王入吳服役以來,幾乎如同拾了個聚寶盆、栽了棵搖錢樹,越國留守官員按時發薪一般不斷送上孝敬,老話怎麼說得?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哪能收禮不辦事?貪贓不賣法,有損官格!

伯嚭緊急通知范蠡:好好表現啊,自由可貴,莫要錯過,機會只留給狠人!

勾踐經范蠡動員,竟然主動為夫差品嚐稀屎大便診病,估計還要牙舌之間咂咂有聲,誇讚吾王臭屎奇香,味道好極了!貴體不日便能感動蒼天,使吾王上下康泰。

這表現就連夫差都沒預料到,越王竟做得比說得還好!主動品嚐寡人的稀屎大便,以便確定病因,床前孝子又能如何?--勾踐也夠噁心的,估計後來的「臥薪嘗膽」就是為了驅除口中的惡臭感覺,與病人的大便相比,苦膽還不成了美味?

也是越王運氣,吳王小病竟然被感動的痊癒,不由感慨萬千:這麼孝順,絕超親兒,不嘉獎不足以昭顯寡人之明目慈心:回國吧。

伍子胥得到信息,緊急入諫:「大王只願意聽諂媚之語,不思慮將來之患,危險到了!」

吳王反唇相譏:「迷惑寡人?勾踐丟棄國家,率臣民來歸,是其義;甘為臣虜,妻親為妾,寡人有疾,親嘗大便,是其仁慈;搜刮府庫,供奉寡人,不念舊仇是其忠信。這樣仁、慈、忠信三者俱全的人,寡人若聽信讒言而誅殺,是寡人之不智!而相國這樣快意私仇,豈不有負皇天?」

完了!伍子胥知道說啥都沒用了,只得痛心而退,不再多嘴。勾踐就此得以回國。

回到越國的勾踐在房門上懸吊了一顆苦膽,出入都嘗它一口。經常中夜泣哭,哭罷復長嘯。群臣心裡明白,個個向越王表態:「吾王不要過於愁苦,向吳國復仇之事,不光是君王一人之憂,更是臣下急務。」 --勾踐激勵臣下的措施奇絕!就此留下了「臥薪嘗膽」成語流傳至今。

但對待吳國就不同了:勾踐親自上山采葛,剝皮揉絲,使女工織成細布,獻給吳王以表忠心。吳王為表示撫慰嘉獎,特增加封地,現在的越國東至於勾甬,西至於檇李,南至於姑末,北至於平原,縱橫八百餘里了。

越王遍訪越國全境,終在苧蘿山中物色到「超女」兩名,一名西施、一名鄭旦。帶回越都精心美容,訓練形體,練習貓步,教習歌舞,歷時三年,內秀外功大成,由相國范蠡親自送到了吳國。

進貢態度更是謙恭:越王不敢私留國寶,再加上自己床底之功蛻化,還是獻給吾王吧。

吳王大悅褒獎:「這兩個美女就是勾踐盡忠寡人的確鑿鐵證。」

伍子胥再煞風景:「臣聞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大王受之聲色,後必有殃,這是送來了刮骨鋼刀,斷腸毒藥呀!」

迂腐透頂!吳王怎能信其危言聳聽?史載:「遂受其女。」

公元前484年,夫差認為稱霸時機已經成熟,決心對齊國開戰!征發九郡兵馬,準備全力攻伐齊國。

伍子胥勸阻夫差無效,內心認定了吳國結局,開始準備自己的後事。

伯嚭建議任命伍子胥為對齊宣戰使者,伯嚭認為,此行兇多吉少,雖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之說,但宣戰使者掉腦袋的例子屢見不鮮,生還概率遠小於被人砍頭祭旗。

伍子胥卻不怕,他曾與與齊國重臣鮑牧是至交好友,索性出使帶著兒子,趁機把兒子托付給了齊國鮑氏,這是春秋時期的潛規則,各國顯要有把後輩委託給好友撫養教育的例子,哪怕是敵國!

那時人們的愛國觀念遠不如後世,國家沒有朋友可靠!

《越王勾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