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從越王勾踐的骨相中看出什麼致命一點

從本質上說,相術是占卜的一個分支,而占卜的根本目的,是預測將來,從而趨利避害。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的面貌各不相同。經過漫長的社會生活,經驗的累積,人們透過一個人的相貌神色,可以大致揣測他的性情,高明者甚至能夠預測一個人的福禍壽命。這類技能出現得很早,比如春秋時期的音樂家師曠,與周靈王的太子晉之間有過一段對話,當時太子晉只有十五歲。師曠根據他的聲音與氣象,斷定他壽命不長,說:「汝聲清浮,汝色赤火,色不壽。」

不到三年,年輕的太子晉果然死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和文種兩個人輔佐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越國逐漸強大起來,最終滅亡吳國。勝利之後,范蠡辭官不受,離國而去。到了齊國的地面,范蠡給依然留在越國的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您為什麼還貪戀權位?范蠡認為,越王勾踐是那樣一種人,可以同患難,不可以共享樂。范蠡在信中提到他如此判斷的依據,就是越王勾踐本人的相貌。

范蠡對勾踐的認識,可謂精準。在他的提醒之下,文種意識到自身的危險,決定隱退,對外稱病。可惜這些來得太晚了一些,關於文種想要造反的言論已經流傳開來,於是勾踐賜給文種一柄利劍,說:「當初,關於對吳征戰的計策,先生一共獻出七條。我只用了其中的三條,就把吳國滅亡。另外那四條,請先生替我獻給亡去的先王。」

勾踐的意思再明白不過,要逼迫文種自殺,此時的文種,別無選擇。

從范蠡的描述來看,勾踐的相貌特徵是「長頸鳥喙」,脖子細長,唇吻前突,像鳥嘴一樣。這與後世相書中的「鶴形」相近,參考一下《太清神鑒》中對此形的定義:三才相等,眼細眉長,鼻尖而小,身長垂口,身體上下一般,細長而正,地閣小,五官俱好,正鶴形也。標準的鶴形是一種貴相,勾踐最終能夠實現志願,諸多因素之中,除去賢臣的輔佐和他自身的隱忍與努力,天生的稟賦也不應該被完全排除。至於長頸鳥喙之人,不可以同甘共苦,屬於道德範疇。

站在勾踐的立場上,他肯定不喜歡別人都像范蠡那樣,透過他的外貌窺見他的性情,準確預知他的未來。所以,有些時候那些高明的相士並不受人歡迎。相術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對骨相的把握,漢代王充在《論衡》的「骨相篇」中說: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人命稟於天,則有表候於體。察表候以知命,猶察斗斛以知容矣。表候者,骨法之謂也。

骨相之外,還要兼看一個人的氣質性情,內外兼顧,聲形並重:非徒富貴貧賤有骨體也,而操行清濁亦有法理。貴賤貧富,命也。操行清濁,性也。非徒命有骨法,性亦有骨法。惟知命有明相,莫知性有骨法,此見命之表證,不見性之符驗也。

《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