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漢末著名軍閥。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句話用在袁紹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說起袁紹,總說他四世三公,其實袁紹強爺勝祖,不僅做到了大將軍,將四世三公延續到五世紀三公更成為家族史上最有名氣最有權勢的人物。
人們往往認為袁紹不過是仗著家族的餘蔭,但是袁家子孫多了去了,袁紹作為一個婢女生的兒子能夠成為袁氏家族的頭面人物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好吧?而且高幹子弟雖然好風憑借力,但是在那伸手不見五指又特別流行沽名釣譽的的東漢末年,外戚、宦官、甚至名士都比高幹子弟吃香。
在袁紹之前,袁家一直是在政界混,根本沒掌過兵權,是袁紹憑借驚人的作秀能力和交際能力做到了西園八校尉的副首領,蹇碩死後成為首領。何進能夠聽從袁紹召外兵入朝的計謀說明袁紹很瞭解何進的心思,何進也很信任袁紹,雖然最終被認定為一個餿主意,但也能看出袁紹對朝廷一號人物的影響力。
消滅宦官後,袁紹沒能繼承何進的權力卻讓董卓撿了便宜,這也不能怪袁紹能力不足,只能說董卓運氣太好,偏偏在來的路上撿到了皇帝和陳留王,有人指責袁紹消滅宦官之時沒有注重皇帝的重要性,這也太苛責他了,皇宮那麼大,兵荒馬亂的,找不著皇帝太正常了。
緊接著董卓掌控京師,欲行廢立之事,《三國演義》中的袁紹當場爆發還能全身而退,董卓不敢殺他也不敢抓他還得給他個渤海太守,這也太小看董卓了。實際上袁紹哪有這麼勇猛,他是表面上支持董卓才能偷跑出來的,加上袁氏家族大部分都在董卓手裡,董卓才覺得袁紹可以拉攏,封他為渤海太守。
沒想到袁紹真是捨得一身剮,站穩腳跟立馬起兵反董,估計是他覺得反正父母早就不在了,老婆孩子都好好的,非直系親屬他也不管了。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袁紹被推舉為盟主卻沒能成功消滅董卓這也怪不得袁紹,當時那個局勢,各路諸侯各懷鬼胎,誰也沒有壓倒性的實力,盟主不過是掛個名,換誰誰也不行啊,不能因為袁紹後來失敗了就處處吐槽吧。
董卓之亂以後,袁紹鳩佔鵲巢,奪取冀州,在追隨者們的輔助下,先後擊敗公孫瓚、孔融、張燕等人,掌握了天下十三州中的青州、幽州、并州、冀州,擁有二十萬大軍,成為東漢末年最強的軍閥,擁有了問鼎天下,一統江山的資本,走到了人生的頂點。
皇帝從他眼皮底下過他都不去搭理,估計是他覺得憑借五世三公的影響力加上他的個人魅力已經足以改朝換代,沒有傀儡皇帝不是一樣統一四州了嗎?董卓、李傕、郭汜倒是挾持天子了,不一樣失敗了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第一個成功案例,袁紹哪裡想得到,小皇帝不僅是個麻煩,用好了還是塊寶呢?不重視皇帝的感召力,的確是袁紹的一大失誤,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袁紹畢竟是反董聯盟的盟主出身,董卓立的這個小皇帝他是不感興趣的,他想推舉幽州牧劉虞為帝,沒想到劉虞堅決不幹。
他又想自己做皇帝,秘密派人鼓吹,沒想到手下幾乎所有文官武將都反對,這時袁紹才意識到小皇帝的重要性,於是才急著對曹操動手,把皇帝搶到自己手裡。可是曹操討伐劉備時,許攸建議袁紹偷襲許都,袁紹竟然因為小兒子發燒拒絕出兵,而曹操在出兵之前就預料到了袁紹不會偷襲,這真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縱觀中國歷史,我沒見過這麼偉大的父愛,也沒見過這麼邪門的預言,難道說袁紹的這個小兒子就生過一次病?還是經過這一回教訓,袁紹才明白出不出兵和兒子痊不痊癒沒有關係?反正袁紹錯過了一次絕佳的機會,還完美地襯托出了曹操的明智。
也許是因為袁紹此時還沒把曹操太當回事兒,覺得區區一個兗州,說滅就滅了。於是沮授建議他打持久戰,拖死曹操,袁紹覺得強弱懸殊,哪犯得著費這個勁,自己年紀也不小了,打個曹操都要拖上三年五載的,什麼時候才能當上皇帝啊。就這樣,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官渡之戰開始了。
官渡之戰中,派淳於瓊守烏巢是一大敗筆,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任務不交給河間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中的一個而非要用淳於瓊呢?因為支持袁紹做皇帝的只有淳於瓊和郭圖,袁紹對這兩位是格外信任的,也就是因為這一點,郭圖才能排擠田豐、沮授、許攸這幾個明白人。可憐的袁紹,支持他做皇帝的偏偏是這倆貨。在這倆貨的活躍表現之後,許攸獻計、火燒烏巢、張郃反水,官渡一戰,想失敗都難的袁紹就這樣失敗了。
官渡之戰後,袁紹再次重振旗鼓,與曹操爆發倉亭之戰,這時袁紹手下已經沒有拿得出手的武將了,主要謀士也損失了一半,毫無意外地再度大敗。其實,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很有實力,可是他急於報仇雪恨,沒能像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那樣休養生息備戰待敵,兩次大敗的打擊使袁紹嘔血而死,可即便在袁家元氣大傷,兄弟睨於牆的情況下,曹操還要花上五年才能消滅袁家,足可見袁家的實力有多麼雄厚。
袁紹的失敗在於他見不得別人比自己聰明,他早年的發跡是因為他的才能,但是他缺乏領導力,不能讓手下盡情發揮,非要處處顯得自己聰明,如果手下的主意比自己高明他就生氣,拒不採納。袁紹的興衰說明了個人才能再大也只能稱雄於一時,群策群力才是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