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歷史上諸葛亮的科技專利有多少?

1、在後三國時代,曹魏軍中有一壯一老兩位騎兵司令。正值壯年的是猛將王雙。這傢伙慣使一把六十斤重的大砍刀,開得兩石重的鐵胎強弓,更厲害的是他冷不丁還會打出一手暗器流星錘。在曹軍總司令曹真眼中,他的神勇不下當年排名第一的溫侯呂布,而在蜀漢將士眼裡,這殺神簡直是英勇無敵。另一位老將叫張郃,這位早在官渡之戰時便勇冠三軍,經過幾十年沙場歷練,如今更是藐視天下,厲害得邪乎!但這兩位司令在與蜀漢的戰爭中不約而同都「掛」了,而且死法驚人一致,都是被萬箭齊發射成了刺蝟。尤其是張郃,在一個叫木間道的鬼地方,連同手下百員將校、萬名精騎一起死於蜀軍箭雨。神弩響,死神降!讓曹魏騎兵從此聞風色變的蜀漢新式連弩從此登上了戰爭舞台。在蜀漢全軍序列裡,活躍著一支由善射的少數民族戰士組成的特種部隊——連弩士。這三千名來自搾菜之鄉涪陵的夷人士兵人手一副當時最為先進的自動射擊器——損益連弩。這種一扣扳機就能驟然射出十支劇毒鐵箭的連弩有個十分霸氣的名字——「元戎」。「戎」即兵器,「元」乃第一。「元戎」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兵器。

發明這種新式連弩的兵器大師,就是蜀漢丞相、三軍統帥諸葛亮。而諸葛總司令之所以要煞費苦心地發明這種「損益連弩」,完全是為了痛擊曹魏騎兵。雄踞北方的曹魏不但經濟實力雄厚、軍事科技發達,而且佔有大量天然的良馬牧場,於是他們就擁有眾多的騎兵,所謂「武騎千群」——數以千計的騎兵營。曹軍不但數量多,而且騎士勇猛、裝備精銳。曹家騎軍裡有虎賁勇士團組成的「虎豹騎」,還有以北方少數民族騎士組成的「烏丸騎」。這些週身覆蓋著鐵甲的騎兵裝備著當時質量最好的長槍大刀、角弓羽箭。他們來去如風,一日一夜可奔馳三百里。昔日當陽長阪,先帝劉備就是被這些曹家騎兵追得落荒而逃,連老婆都被迫跳了井。而如今諸葛亮既然發誓要北伐中原光復大漢基業,首先就得想辦法克制曹家鐵騎。於是新式連弩的圖樣就漸漸出現在諸葛亮的大腦中。弩,本來便是一種在古代戰爭中殺傷力很強的射擊兵器。弩的優點,就在於它能蓄勢待發,有力地將箭射出去,擊中預定目標。在火器發明之前的冷兵器代,「發於肩膺之間,殺人百步之外」的強弩,絕對是先進武器。但是,用弩也很麻煩——由於每發一箭都要經過拉弩、張弦、上箭、擊發等一系列動作,因此當敵人的騎兵集團全速衝鋒時,弩手頂多射出三箭,敵騎便已衝到了眼前。為克服單發弩的局限,能夠實現連發功能的連弩便在春秋時期產生了,但它們十分笨重。而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強烈地要求一種火力既猛攜帶又輕的單兵連弩的出現。於是,「損益連弩」便應時應地而生了。

「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這種後來俗稱為「諸葛弩」的損益連弩,是諸葛總司令在秦漢連弩知識產權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革命性創新。其性能不但遠超當時國際先進水平,而且正是蜀漢軍隊山地、叢林戰中急需的「騎兵剋星」。即使用現代兵工的眼光來看,「諸葛弩」也完全是一件劃時代的傑作。首先,公元三世紀的諸葛亮已經想出了現代槍械的彈倉技術——「諸葛弩」的弩臂上加有一個可以裝填十支短箭的箭匣,這就實現了單弩的連續射擊。其次,「諸葛弩」所用的八寸短箭可以說是當時國際上體積最小、速度最快的子彈。再次,「 葛弩」運用了新式弩機並提升了瞄準器,提高了射擊力度和精度。「諸葛弩」馬上裝備了蜀漢部隊。諸葛亮還專門成立了連弩特種部隊——「後主延熙中,丞相亮發涪陵勁卒三千人,為連弩士」(《華陽國志?後主傳》)。這些吃搾菜的大個子涪陵諸葛弩兵果然厲害,在北伐中原的戰鬥中把王雙、張郃等騎兵猛將的部隊射得落花流水。很多年後西晉鎮南將軍劉弘在參觀諸葛亮故居時,對諸葛弩讚歎不絕。他實在想像不出,諸葛亮怎麼能發明出這種神器?他說:「這種神器的連弩,是多麼奇妙啊!」(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蜀書?諸葛亮傳》)

2、在沒有空投補給的古代山地作戰中,軍糧運輸是個最讓統帥頭疼的問題。一旦糧食吃光了,你的將士再勇猛、仗打得再熱鬧,你也得趕緊往家裡撤。如果不撤,那麼不用敵軍費力氣,自己就把自己餓死了。而諸葛亮北伐中原,選擇的通道正是不利於曹魏騎兵大兵團作戰的秦隴山地。戰術上倒是揚長避短了,但山道崎嶇,糧食補給卻跟不上。更何況蜀道難於上青天,怎麼把糧食從四川運到甘肅前線就成為天大的問題。於是中華文明史上最神秘、最偉大的創造「木牛流馬」就出現在了將近一千八百年前的蜀軍糧道上。所謂「木牛」就是木製的牛形運輸車,而「流馬」則是「牛」的改進加強版。公元231年,諸葛亮率大軍出祁山北伐時,蜀軍糧道上就行進著首尾相接的「木牛」車隊。三年後的234 年,諸葛亮領兵出斜谷北伐時糧道上往返運糧的則是絡繹不絕的「流馬」車隊 (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蜀書?諸葛亮傳》)。但就在這一年的秋天,諸葛亮在寶雞五丈原病逝。隨著設計師的病故,內部造型複雜的木牛流馬絕技便失傳了。但在二百多年後,另外一個南北朝超級科技男竟然如諸葛附體一般複製出了早已失傳的木牛流馬,他就是那個在地上畫著圈子就算出了圓周率的科技天才祖沖之(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南齊書?祖沖之傳》)。

但遺憾的是,祖沖之的復原技術竟然也沒有流傳下來,於是「木牛流馬」就成為一個神秘的科技圖騰而消失在中華文明的天空中。但毋庸置疑的是,這種近一千八百年前的神奇軍事運輸車是真實存在過的。透過古跡斑斑的歷史記載文字,木流牛馬的具體形象便可閃現在我們眼前。這是一種在崎嶇的山道上既可單獨行駛,又可組合成列的牛形木製運輸車。這種車的車廂在牛背和牛腹之間。其中載重量大的「木牛」最多可一次性裝載軍糧650斤,而載重量小的「流馬」一次可載軍糧140斤。這種運輸車如果單輛行駛,一天可走七八十里,如果連接到一起集體行駛,則一天行二十里。可以想像,數百輛這樣的車排列成行、滿載軍糧行駛在山道上的情景,那簡直就是軍事運輸專列啊。這種巧妙利用機械原理的軍事運輸車不但可以大大節省軍糧運輸的人力和畜力,同時還可通過隱形機關「牛舌」來為車輛上保險。一旦扭動牛舌,引動牛腹內的機關,內部機械立即鎖閉,運輸車便可停止工作。更神奇的是,敵人即使剖開牛腹,也難以完全複製這種木牛流馬,由此可見 諸葛亮對自己的科技知識產權是多麼善於保護啊!對這種神秘的木牛流馬,後人一直希望通過不懈的研究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但千百年來人們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也是啊,智聖諸葛亮的神秘智慧,豈是後人可以窺見的?不如就讓這一傑作,永久地保存在塵封的歷史典籍中吧。

3、在現代信號彈和電訊技術發明之前,戰地通訊基本上是一靠走,二靠吼。但在秦隴高山深谷之間作戰,無論是靠走還是靠吼,都難以快速而有效地傳遞訊息,一不留神還容易丟失或洩露情報。尤其是在夜戰中,點火為號,等於是提前通知敵人,而放狼煙,幾里外的自己人又看不見。在這種情況下,司令部怎麼把指揮命令神不知鬼不覺地傳遞出去,就成為一個重大的科研命題。諸葛亮於是發明出了「天燈傳訊」術。在公元三世紀的蜀漢軍隊裡,可能有一套類似於現代電訊密碼的通訊技術,而這種通訊技術得以實現的載體則是夜晚天空中飄來的「天燈」。根據風向放向各路兵馬的天燈,就是信號彈,就是發令槍,就是總司令下達的攻擊令。而根據天燈形制的不同,其承載的信息可能也不一樣。這完全要看軍隊內部事先規定好的密碼。而這種密碼,對敵軍而言是完全保密的。可以設想,當千軍萬馬在漫漫黑夜中順著一盞飛燈的指引從四面八方殺向敵軍時,敵軍的哨兵可能正仰頭對飛來的天燈迷惑不解呢!那種情形是多麼富有意味!這種諸葛亮發明的天燈就是我們今天仍在放的孔明燈。

這種在今天看來原理十分簡單的孔明燈,在近一千八百年前卻絕對是高科技,尤其是與精心設置的密碼結合之後,就完全形成了一支軍隊的通訊指揮系統。而用以傳遞軍報的孔明燈也成為三國時代戰爭的象徵 一旦天燈升空,則有死神從天而降。漸漸地,這種孔明燈也被作為對死亡士兵亡魂的悼念而放向天空,其承載的是全軍統帥諸葛亮對死難烈士的愧疚與撫慰。他可能是希望,這一豆燈火,可以帶著異地戰死的亡魂越過萬水千山,返回西蜀家園。作為一個超級軍事科技大師,諸葛亮圍繞蜀軍的「謀打贏」戰略還有很多項新發明。比如「扎馬釘」,其又名「鐵蒺藜」。這種在戰場上到處拋置的小玩意兒簡直就是三國時代的「地雷」,讓敵人騎兵不敢隨意放馬馳騁。此外,諸葛亮還發明了一種新式鍛造技術。按其法打造的三千口「神刀」鋒利無比,據說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填滿鐵珠的竹筒一刀兩斷。而為了有效保護蜀漢士兵的身體,諸葛亮還發明了一種極其堅韌牢固的鎧甲——五折鋼鎧。南北朝時,宋主劉裕仿製了這種「諸葛鎧」,據說「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更令人對諸葛亮的科技知識產權產生歎服之心的是,我們現在常吃的四川麻辣火鍋,據說也是諸葛亮當年為增強蜀軍體質而發明的「養生軍飯」!如果諸葛亮穿越回當代,那麼每一個「麻辣火鍋控」每享用一次美食都應該向孔明先生交一份專利使用費吧?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