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最恨男人是誰 諸葛亮為什麼那麼恨他

在中國士人的世界裡,諸葛亮應該堪稱完美的道德偶像。可即便是道德偶像,也需食五穀雜糧,也須有愛恨情仇的。倘若拋出一個話題:諸葛亮一生最恨的男人是誰?時人大多會不假思索脫口道,想必是曹操吧。這般論調,自然是有道理的。譬如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裡,就曾擲地有聲地寫到:「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文中之賊,自然意指阿瞞所創立的曹魏勢力。

可有意思的是,儘管明面上鬧得不可開交,可回歸私下,兩人卻是頗有交情的。譬如在曹操的個人日記裡,就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奉雞舌香五斤(予孔明),以表微意。吃人家的嘴短,諸葛亮自然要在「微博」上互動一下,於是就有了「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這般評價。

當然,和諸葛亮惺惺相惜的,除了曹操,恐怕還有司馬懿。在《三國演義》裡,為了劇情需要,諸葛、司馬二人自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譬如上方谷一役,諸葛亮關門放火,頗有置司馬於死地而後快的氣勢,卻因天公偏不作美,倒也氣得血壓升高內分泌失調。不過,倘若翻來史料,他倆的照面,也許要平和許多。對於司馬懿的固守,孔明似乎也是理解,無奈拋了一句:「彼本無戰情」,而司馬懿,也給了老對手的好評:「天下奇才也。」《三國誌》。

不過,在諸葛亮的個人「黑名單」上,卻有一人,排名更勝曹操、司馬懿。此人名氣不大不小,叫作孟達。孟達此人,「姿才容觀」,應該算是帥哥,不過,諸葛亮痛恨孟達,絕不是因為其長得太帥。其實,略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關羽大意失荊州」這齣戲中,坐鎮上庸的孟達同志,為保存自身軍事實力,竟擁兵觀望,無視戰區關總司令的調度指揮,坐看著武聖一世英名,竟落於獐頭鼠輩之手。《三國誌》也有類似記載,「令發兵自助,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為一己之私,貽誤戰機,導致荊州戰事崩盤,對於孟達的表現,劉備自然是很不高興的。作為皇叔親密戰友,諸葛亮對孟達其人,自然再也喜歡不起來。當然,這不僅只是為了照顧劉備的情緒,原來,早在諸葛亮出山之時,開篇大作《隆中對》就曾提出了荊、益兩路出兵伐魏的戰略方針,可這個「政績工程」,卻因關羽失了荊州,恐難得以實現。至於敗事的元兇魏、吳,本不在勢力範圍,即便切齒,也是鞭長莫及,如此一來,只好遷怒「自己人」孟達了。

剛才說了,孟達是個帥哥,而且,他還是個敏感的帥哥,劉備、諸葛亮遠在西川的情緒,卻是有所感應的。於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尋了個托辭,竟舉城降了曹魏。原本,荊州失守,蜀漢已失一膀,如今連上庸城一併失去,可謂元氣大傷。對於孟達無視國家統一大業,貿然向敵方投誠的行為,諸葛亮是極其不滿的,《三國誌》裡就有隱晦地提及,「達之去就,明公(孔明)切齒,欲誅達妻子」。

可是,諸葛亮一向是以道德衛士的形象自我標榜。孟達僅是個人政治問題,卻連帶提出了殺人妻子、覆滅族人的狠招,似乎也不太符合孔明的性格特徵。究其緣由,恐怕不僅只是公事,可能還和私人的恩怨有關。可怎樣的深仇大恨,竟讓一向淡定的臥龍先生如此失態,想出此番下策呢?也許,我們還得從諸葛亮的身世講起。

原來,諸葛亮自幼孤苦,孩提時代就跟隨著家中兄姐顛簸流離,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相依為命的日子久了,感情自然篤厚,特別是對於諸葛亮這般重禮數的人來說。後來日子小康了,兄長諸葛瑾過了江東,也有了餬口的俸祿,大姐也因知書端莊,被荊州大族的公子哥蒯祺一眼相中,花轎取了進門。可在戰亂年代,安詳的小康日子隨時都有可能破碎,後來曹操鐵蹄南下,荊州動盪,兄長諸葛瑾擇居江東,自己跟了皇叔打游擊戰,而姐夫蒯祺,隨著劉琮依附了曹操,做了房陵太守。於是,原本其樂融融的姐弟數人,至此天各一方。

後來的歷史進程,我們大致是知道的。赤壁一役,孫、劉合力據曹,隨後,劉備趁熱打鐵,西取川蜀,謀劃著對曹魏勢力的絕地反擊,而孔明、孟達的恩怨,就在此時結下了。原來,孟達投誠之後,一直尋著機會表現,劉備恰也正是用人之際,於是給了一個任務:北攻房陵。可未想孟達立功心切,攻城竟是用了全力,於是孔明的姐夫蒯祺,終於「光榮」地死於兵亂之中。中年喪夫,這對於一位自幼孤寡的婦女來說,打擊是可想而知的。看著日日以淚洗面的大姐,諸葛亮的心裡,自然不會好受。不過,和劉備身邊的另一位謀士法正不同,諸葛亮表現得倒是從容淡定,直到孟達叛謀事發,終於祭出殺招,提出誅其妻兒的建議,意在讓孟達也嘗嘗妻離子散、家庭破碎的滋味。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