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將仇報 孫策讓位孫權70年後自己子孫反被誅殺

三國時,小霸王孫策奠定了江東東吳的基業,卻不想英年早逝。當時孫策的兒子尚且年幼,為了孫家事業的考慮,他把主公的位置讓給了他的弟弟孫權。

這種傳位方式是我國一種古老的兄終弟及制,在商朝和春秋戰國時多有出現,秦漢兩朝已不多見。這種辦法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幼子年少,無力主管事務,出現或被權臣奪位,或被外敵入侵的不利局面。但是這種辦法的缺點是,哥哥的後代和弟弟的後代後期多會為了主公的位置鬧出矛盾,由親情轉化為一起兇殺滅門案。

既然是歷史的規律,孫家自然也不能避免。孫權的確保住了江東的基業,甚至後期自己都稱了皇帝。孫權在位期間對孫策的兒子還算不錯,先後封為吳侯和上虞侯。後來孫權過世時,這個問題就出現,這江山是孫策給孫權的,那麼是不是要讓孫策的兒子即位呢?在政權出現了一系列變動之後,孫權的孫子孫皓成為了東吳的第三任皇帝。

孫策這一邊也到了第三代傳人孫奉,他依然被封為上虞侯。同為孫策孫權的孫三代,這兩個人可以稱為兄弟。可是到了公元270年,突然傳出了孫皓病故的謠言,東吳的民心居然都轉移到了孫奉這一邊,依然讓他繼承皇位。沒想到孫皓沒有死,這一來孫逢的位置就尷尬了。接下去,孫皓居然痛下殺手,以謀反為名將其殺害。

孫策當初讓位的時候,恐怕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孫子會是這樣的死法。(原文來自今日頭條)

《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