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昭君出塞 從胡俗嫁父子為了國家犧牲名節

中國歌劇舞劇院新編舞劇《絕代佳人》以優雅、柔美的民族古典舞形式,講述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人」故事。劇中,楊玉環、貂蟬、西施綺年玉貌,紅顏薄命,而最令我期待的「昭君篇」,不是「琵琶怨」,不是「出塞曲」,而是一頭白髮的昭君塞外牧羊的場景,與當年那個楚楚可憐的漢宮小女子,毫無關聯。

「四大美人」中,楊玉環導致「安史之亂」,貂蟬搞得父子反目,西施亡了吳國,她們多少都涉及「紅顏禍水」。王昭君則不然,她遠嫁匈奴,為漢、匈和平做出貢獻,故她成為「四大美人」中惟一得善終的美女,也是惟一一個遲暮美女。《絕代佳人》選取昭君人生的「夕陽紅」片斷,並非不可,只是使得向來認為「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我,失落不已。

在許多版昭君傳說中,我頗為喜歡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劇中,幽居深宮十年的昭君月夜彈琵琶,引起漢元帝注意,封為明妃。好景不長,匈奴呼韓邪單于指名點姓,要強娶昭君,漢元帝忍痛割愛。黑水河畔,昭君投江自盡……《漢宮秋》誕生在漢人備受壓迫、侮辱的元蒙年代,馬致遠借《漢宮秋》抒發亡國之恨,劇中滿朝文武無能,只能靠一個弱女子和親,來解決國家危機。王昭君在《漢宮秋》中被塑造成溫婉忠貞的烈女形象,以身殉國,比起那些捧著俸祿的高官,顯然有氣節得多。

當然,真實的王昭君比《漢宮秋》裡的王昭君氣魄更大,內心城府更深。她不甘被埋沒,主動要求和番,就已經顯示出「巾幗不讓鬚眉之氣」。離別漢宮的一刻,王昭君便與天真無邪的少女時代徹底劃上句號,走上「職業女政治家」道路。塞外風霜,匈奴內部權力鬥爭,後宮爭寵,王昭君哪樣罪都沒少受,而她以出色的政治才華,確保漢地安寧。對於王昭君來說,最為屈辱的,恐怕還不是在漢宮遭冷落十年的經歷,而是受漢成帝之命,從胡俗,在呼韓邪單于死後,嫁給其長子一事。由此,也可看出,王昭君是多麼堅忍的女性,為了國家利益,只能犧牲作為封建社會漢族女性最為重要的名節。

王昭君和親那一年,漢元帝去世,而他們的緋聞卻歷久彌新。《漢宮秋》中,漢元帝送別昭君後,輕吟一曲《梅花酒》,「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悲悲切切,儼然一位癡情君王形象。史書上的漢元帝似乎僅限於「驚艷」,並沒有多情之舉,抑或者說,他以政治家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也許,漢元帝差人對王昭君進行過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和諜報人員的職業訓練,以便她在匈奴的潛伏。王昭君正是出於對家國、君王的忠誠,完成了自己的政治使命。

《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