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昭君的墓在哪裡?昭君墓為什麼又叫做青塚?

昭君的墓在哪裡?昭君墓,又稱「青塚」,蒙古語稱特木爾烏爾琥,意為「鐵壘」,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漢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悠久歷史,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漢代人工積土,夯築而成。墓體狀如覆鬥,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塚」之稱。青塚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若潑濃墨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塚擁黛」,成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昭君墓為什麼又叫做青塚?「青塚」出自杜詩的註解:「北地草皆白,惟獨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塚」。文獻記載中亦稱為「青塚」。據民間傳說,每到深秋時節,四野草木枯黃的時候,唯有昭君墓嫩黃黛綠,草青如菌。因此歷代詩人常常好用「誰家青塚年年青」「到今塚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沒斷碑」之類的詩句寓意。

由於沒有進行考古發掘,還無法確定埋葬王昭君的具體地點。儘管唐代以後的史實記載確切無誤,在青塚周圍發現零星漢瓦殘片。墓體的漢代夯土層清晰可見,但不是科學開掘出來的,據此有人推為漢代烽火台,到底真假與否,只有科學考古發掘才能做出定論。

有人以為,這裡只是昭君的衣冠塚,甚到有人說這是昭君路過這裡休息倒出鞋裡的土堆成的。關於昭君墓的形成,比較流行以下一段傳說:

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單于,來平息漢匈干戈。出塞時,和單于走到黑河邊,只見朔風怒號,走石飛沙,他們只好停下來,昭君彈起她心愛的琵琶,頓時彩霞橫空,白雲繚繞,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不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青草,開滿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黑水變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谷、喜鵲,在昭君和單于的馬隊頭頂上飛翔和啼叫,於是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就在這裡定居下來。後來,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走到缺水草的地方,昭君的琵琶一劃,地上就出現了一條玉帶似的河流,一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美麗的錦囊裡取出幾粒種子,撒在地上,從此塞外便有了莊稼,她從袋裡取出一把金剪子,用羊皮剪成犁、車、羊、馬,放在地上,就成了鐵犁和木車,木車周圍還出現了成群結隊的羊群和馬群、駱駝群。

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

通過這些傳說,我們感到昭君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永遠懷念她的,正因如此,在呼市及周邊地區出現了十幾座昭君墓。

因此討論昭君墓真偽已經是一個很資要的問題了,重要的是昭君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還是剪伯贊《內蒙訪古》說得好:「在大青山腳下,只有一個古跡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塚的昭君墓。因為在內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團結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