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最早美人計 妖艷西施如何迷惑吳王夫差

「美人計」的具體導演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范蠡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國做人質3年,深知吳王夫差的致命弱點。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范蠡便策劃實施了「美人計」。

如果說施妹喜和蘇妲己是迫不得已作為「美人計」的犧牲品,那麼施夷光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政府機構培養的「美人計」人物,她是越王勾踐專門培養出來奉獻給敵國的禮物。女人一旦沾上政治的邊,就成了權術的中介,那麼在中國男人的歷史社會中,這樣的女人必定不會被淹沒,必定會被書寫,被載入史籍,甚至成為民間口口相傳的人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北宋詩人蘇軾的一首詩。詩中的「西子」就是西施,西施本是一個山野浣紗女,擔起了復國的重任,最終不辱使命,為越國戰勝吳國作出了巨大貢獻。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西施,名夷光,越國人,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苧蘿村有東、西兩個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為村子裡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稱謂。

因為家境貧寒,所以西施很小就開始幫著家裡幹活,平時經常在溪邊浣紗,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西施的身子卻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皺著眉頭,捂著心口,緩步前行,人們管這姿勢叫「西施捧心」,可見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動人,這事讓東村的一醜女知道了,於是便也學著西施的樣子走路,但走起來十分難看,比她平時的樣子還要醜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於是別人把這個醜女叫作東施,「東施效顰」就出自於此。

春秋末期,各諸侯國稱雄,吳國和越國開戰,結果越軍大敗,越國國王勾踐向吳王夫差乞降。吳王夫差不聽大夫伍子胥「殺掉勾踐,以絕後患」的勸告,卻採納被越王買通的奸臣主張,允許越國投降,把勾踐夫婦和越國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蘇虎丘,為夫差養馬。勾踐君臣含垢忍辱,裝得非常恭順,吳王夫差以為他們已真心臣服,3年後就把他們放回越國。

勾踐安全回到越國後,立志復國,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經過「10年生聚,10年教訓」,越國逐漸強盛起來,一心要打敗吳國,但是,當時越國的軍事實力遠遠不敵吳國。勾踐在訓練軍隊、發展農業的同時,對吳王夫差實施了歷史上著名的「美人計」。

「美人計」的具體導演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范蠡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國做人質3年,深知吳王夫差的致命弱點。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范蠡便策劃實施了「美人計」。

范蠡按照越王勾踐的要求,在民間尋覓美女。擔任這個歷史重要任務的美女,不僅要美麗過人,而且要膽量過人,機智過人。經過千挑萬選,范蠡選定了西施和鄭旦。當時范蠡和西施一見面,西施的美貌與純真便打動了范蠡,而西施的心裡對這位年少英雄、氣度不凡的將軍也是一見傾心。范蠡向西施說明了選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愛國熱情感染,表示願意擔此重任。

勾踐親自接見西施和鄭旦,並讓人教她們習歌舞和宮廷禮儀,讓人為她們講解歷史、時局和權謀。勾踐還親自給西施面授機宜。勾踐把神聖的政治任務交給她們,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吳王夫差於酒色之中,荒其國政;慫恿吳王夫差對外用兵,耗其國力;離間吳王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

過了3年,范蠡將熟知宮中禮儀的西施送往吳國,兩個相愛的人終於有機會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備嘗愛的滋味,由於難分難捨,范蠡有意拖延,送親竟然送了一年多。據說等他們走到嘉興縣南一百里的時候,西施生的兒子已經能牙牙學語了,後人在這裡建造了一個「語兒亭」,用來紀念西施與范蠡的愛情結晶。唐陸廣微《吳地記》裡有記載,並謂此地「縣南一百里有語兒亭」,是西施入吳之前與兒子說話的地方。

本身好色成性的吳王見了西施,自然十分歡喜。西施聰明、伶俐,時刻牢記自己來到吳國的政治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讓吳王寵愛她並聽信她的話,吳王夫差果然對她寵幸有加。

大臣伍子胥認為這是「美人計」,苦心勸諫,吳王夫差卻充耳不聞,立刻將西施納入後宮。

吳王夫差命人在靈巖山為西施建了館娃宮,在館娃宮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台,還有采香徑、錦帆徑和打獵用的長洲苑。還修了響屐廊,就是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大缸放進坑裡,然後在上面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木屐在上面跳舞,咚咚有聲,所以叫響屐廊。

到了春天,吳王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徑、玩花池遊玩;到了夏天,吳王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灣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調」。南灣有十多里長,兩面環山,吳王將此處取名為「消暑灣」,並令人在附近鑿了一個方圓八丈的白石池子,引來清泉,讓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為「香水溪」;秋天兩人一起攀登靈巖山,看靈石,賞秋葉;到冬天下雪的時候,吳王夫差與西施披著狐皮大衣,令十多個嬪妃拉車尋梅,全然不顧嬪妃們汗流浹背,每次都要盡興後方才返回。

如此挖空心思地玩樂,可見吳王夫差已不顧朝政社稷,一門心思全放在西施身上。

吳王夫差對西施是越來越喜愛,西施也時刻想著怎樣讓吳王高興,怎樣讓吳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讓吳王能成無道之君,荒廢國事。西施還用了一個得力的助手伯嚭。伯嚭是吳國的大夫,深得吳王夫差寵信,為人奸詐貪婪。越國利用他的這一弱點,經常給他送些金銀珠寶和美女,因而他對越國也是死心塌地,常常與西施兩個一道向吳王說越國的好話。

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也已訓練有素。吳王夫差感到威脅,想要征伐越國,被伯嚭大夫巧言阻撓。

不久齊國與吳國關係惡化,吳王夫差想要攻打齊國。伍子胥認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不宜遠征齊國。但伯嚭大夫卻力主攻打齊國,並保證出師必捷,結果吳王夫差僥倖勝利,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就乘機挑撥吳王夫差和伍子胥之間的矛盾,吳王夫差將伍子胥賜死,提拔伯嚭為相國。

伍子胥一死,越王認為可以攻打吳國了,公元前482年夏,越國伐吳,吳國潰敗,正如後人所說:「吳之亡,應由昏君夫差、奸佞伯嚭大夫負責。」

吳國敗後,西施也不知去向,對於西施的結局,現在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她感覺已為國盡忠,但吳王夫差對她百般疼愛確實出自真心,在與他相處的日子裡,西施越來越感覺他的好,到完成任務的時候,她發覺自己已真正地愛上了吳王夫差,而戰爭又讓她失去了吳王夫差,她也無顏見范蠡,同時深感對不起吳王夫差,於是投湖自盡;二是范蠡找到了西施,兩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對神仙眷侶。在《吳地記》中記述有關范蠡與西施在越國破吳後破鏡重圓、泛湖而去的說法。

相傳范蠡、西施曾寓居宜興,今天的蠡墅就是他們當年居住過的地方。

《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