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死亡秘案解密:是私奔情殺還是失足沉湖

關於西施的死,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史學家中都存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西施是跟范蠡私奔了;也有的人認為,西施是失足落入水中而死;還有的人認為,西施是被勾踐的夫人所殺;更有甚者認為,西施是被范蠡所殺。那麼,究竟西施是怎麼死的呢?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最美貌的女人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在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女人之一。她出生於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浙江諸暨苧蘿村,本名並不叫西施,但是由於她長得天生麗質,美貌絕倫,又出生在西村,所以左鄰右舍便稱她為「西施」,也就是非常漂亮的女人之意。這位傾國傾城的女人,從她一生下來之時起,便注定會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她剛滿十五歲那年,吳國的君王夫差便以報殺父之仇為名滅了越國,將越王勾踐虜到了吳國做奴隸。

經過越王勾踐的竭力周旋,三年之後,夫差終於同意放勾踐回歸故里。回國之後,勾踐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越國選出一批美人送給吳國,以此來麻痺夫差。在這種情況下,西施以絕美的身材被范蠡相中,在范蠡的提議下,勾踐便將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被獻給夫差之後,西施並沒有令勾踐失望,她憑藉著傾國傾城的容顏和高超的琴棋歌舞,迅速成為吳王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她的迷惑下,夫差一次又一次地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從而為越國的東山再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十年後,在她的內應之下,越國舉兵滅吳,夫差最後被迫拔劍自殺。西施也得以榮歸故里。按照常理來說,她這樣一位為國家付出過如此巨大犧牲、做出過如此巨大貢獻之人歸國後,理應受到君王的尊重。但是,她的結局卻與她的付出沒有成正比。

對於西施最後的結局,無論史學界還是民間傳說中都存在有不同的說法。有種觀點認為,西施在歸國後與范蠡歸隱於五湖。早在勾踐派范蠡在全國境內選美之時,范蠡與西施便已然相識並發展成為戀人,只不過國難當頭,他們暫時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滅吳國之後,范蠡早已有退隱之心,因為他看透勾踐是一個只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的君王,西施歸國後,便與她一起成功出逃,歸隱江湖,不知所終。

這種說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據史料記載,勾踐確實是一位只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的君王,憑藉著范蠡的聰明,與勾踐共事十幾年,不可能看不到勾踐這種陰暗面,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後范蠡毅然與自己的戀人選擇歸隱是情有可原的,民間傳說范蠡泛舟於五湖的說法,更是印證了這一點。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施是被夫差的夫人推入水中而溺水身亡的。據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和柏楊先生的《皇后之死》記載,西施歸國的當晚,越王勾踐便叫她侍寢,在他看來,西施可以與吳王同床共枕,當然也可以和他共度良宵。但是夫差的這種舉動極大地刺激了與他曾經共患難的夫人,於是她趁夫差不備,將西施投入了水底,一代美人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葬身於湖底。

這種說法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要知道,當時西施是被勾踐當成工具來加以利用的,待達到目的之後,西施已經沒有了政治上的利用價值。但是其傾國傾城的容顏依然令勾踐怦然心動,在這種情況下叫西施侍寢也並非沒有可能。為了不使勾踐重蹈吳王覆轍,其夫人將西施沉入水底也是情有可原的。

還有些人認為,西施沉入水底確有其事,但是並非是勾踐原配夫人所為,而是她的戀人范蠡,但是這種觀點的可信度較低。范蠡並非無情無義之人,既然他已決意離開越國,他對於自己的戀人還不至於下此毒手。

還有一些人認為,西施並非是被人推入水底,而是不慎落水身亡。這種觀點是根據唐初詩人宋之問的一首詩歌「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和李商隱的詩歌「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改編而來,其可信度究竟有幾何還難以斷定。但是詩歌原本是經過了詩人一番加工的,只不過是一種文學體裁,很難作為歷史證據。由此看來,西施不慎落水之說很有可能只不過是當時詩人一種合理的想像,後世人便根據這些詩人的想像,誤以為真有其事罷了。

自古紅顏多薄命,是一個被歷史無數次證明了的事實。農村出生的西施,憑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而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完成使命之後,又成為宮廷鬥爭的犧牲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至於她究竟是隨范蠡一道退隱江湖還是被沉入水底,還有待史學家更進一步的考究。

《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