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是自然法則,人不能選擇生,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選擇死。生都一樣,死可各異。死有多種,有平靜的、痛苦的、悲壯的、英勇的死,還有無奈窩囊的死。近期看《三國》,看到呂布的死法,我覺得太窩囊——被「縊死,然後梟首」。按理在群雄爭鋒時,被殺死理屬正常,但呂布像娘們一樣被繩子縊殺而死。這種死法放在呂布這個大英雄身上,讓人不禁扼腕長歎。
呂布何許人也?世人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他相貌英俊,驍勇善戰,膂力過人,加上方天畫戟竟無人能敵。據史書記載,呂布一人能抵十萬大軍。征伐若有難,呂布定乾坤。丁原有了他,可以稱霸一方;董卓有了他,可以傲視群雄;王允有了他,可以力挽狂瀾。像劉、關、張這樣的英雄,戰呂布時,先搞車輪戰,後搞聯手戰,即便如此,也是打得難分難解,平手結束。可見在當時兵對兵,將對將的情況下,呂布願意以一當三,與劉、關、張惡鬥,沒有超人的膽氣和武功是斷然不行的。
想那關羽殺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是何等的威風,張飛當陽長阪坡喝斷橋頭水倒流,曹軍聞風喪膽,那是何等勇猛,但與呂布相比有雲泥之別。呂布無疑是卓爾不群,無人與之伯仲。就是立場鮮明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也不得不發出讚歎: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誇英偉。
可這樣一位超級大英雄,誰敢駕馭呢?這就注定了呂布死得難堪。呂布雖說棄丁原,是因為沒有遇到明主。試想一個想建功立業的英雄少年,在昏主的庸政下難有作為。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亂世中的他投奔董卓何以指責。董卓獨霸朝綱,倒行逆施,君臣敢怒不敢言,呂布迷途知返,大義滅親又有何錯。可這些居然也成了呂布「背主弒父」的罪名。
呂布本可以戰死沙場,但命運沒有成全他。他在睡夢中被身邊的人五花大綁地出賣給了曹操。醒似猛虎無人可敵,睡如沉獅遭人暗算。這窩囊自不必說,可更為窩囊的是這位大英雄,竟仗依「轅門射戟」之恩,白門樓下求劉備說情。大丈夫站立是一座塔,倒下是一座山,按理像呂布這樣出生入死的應視死如歸,可最後有點英雄氣短,實則是因為貂蟬。為了貂蟬他不聽陳宮之計而貽誤戰機,為了貂蟬他臨死之前少了點英雄氣。呂布走不出溫柔鄉,死得窩囊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