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朱由校實為勵精圖治的鐵腕明君?

來去匆匆明光宗

萬曆皇帝駕崩後,當年「爭國本」案中的焦點人物,太子朱常洛終於成功上位,即執政只有一個月的明光宗。但即使這短暫的執政生涯裡,短命的明光宗依然獲得了一個高大上的評價:萬年有道聖人。

自從登基以後,先是火速補了各地缺位的官職,任命了一批能臣,同時又雷厲風行,解決了鬧騰好些年的邊鎮軍餉拖欠問題。尤其難得的是,他特意給押運軍餉的將士們發補貼,以防止這幫人監守自盜,貪墨軍餉。

萬曆年代惹得官憤民憤一片的「礦稅」問題,也被他強力叫停。短短一個月間,這位三十八歲的皇帝,已讓臣工們真實體會到他的勤政與幹練。當然大家體會最深的,卻還是他「私生活」的能耐:一晚上接連寵幸數名美女,以至用力過猛病倒,然後又誤吃的「紅丸」藥物,鬧得上吐下瀉,最終於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五更英年早逝。

勤奮好學天啟帝

天啟皇帝朱由校,被後世嘲笑最多的,一是沒文化,除了喜歡做木匠活外啥不會,甚至還有野史說此君近乎文盲,字都認不全,大臣的奏折看不懂,只能叫太監給他讀。

二是不好好幹活,朝政全撒手,成天在深宮裡研究木匠工藝,外面水深火熱了還裝沒事。但即使是「踩」天啟最多的清朝官修《明史》,其實也一直給這類嘲笑「打臉」。

《明史》中實實在在記錄,天啟皇帝早在做皇子的時候,每次上課不但認真聽講,而且還細緻的做筆記。後來君臨天下,對於國家大事,更是不敢放鬆,尤其是炮火連天的遼東問題,天啟帝更是高度重視,不但時刻要求臣子們奏報,更多次派心腹到前線查訪邊情。

對於天啟的能耐和工作態度,當時的明朝首輔葉向高更給出了明確答案:一次葉向高給天啟上奏,稱讚天啟帝勤奮刻苦,每次臣子講課都親臨,批改奏折更是準確精到。多麼瑣碎的內容都能一一回復。但希望天啟帝業餘時間空閒了,能多讀讀經史,這對治國有好處。天啟皇帝回復說:我每天處理國事,時間非常緊張,真沒啥業餘時間。但既然你這麼說了,那我就試試看吧。

藝術大師朱由校

天啟皇帝朱由校,公認的一個綽號便是「木匠皇帝」。照著後世民間的通俗說法是,這皇帝不理朝政,就喜歡木匠活。

「不理朝政」這條有待商榷,但無可爭議的,卻是天啟皇帝在木匠行業裡無與倫比的工藝水平:照著同時期太監劉若愚《酌中志》,他曾經開動腦筋,把大木桶改裝成人工噴泉,場面非常華麗。

還曾經親自設計出一種全自動折疊床,不但重量極輕,抬舉輕便,而且裡面用機關,可以用機關操縱隨意折疊,堪稱十七世紀的變形金剛。而且皇宮裡諸如油漆打造更各類活計,天啟皇帝更是親自上陣,全程營造。

對於他的工藝水平,人民群眾也特別買賬:他曾命太監徐元文把他的木工產品拿到京城工藝品市場匿名出售,一下子引起轟動,每件產品居然賣到了三萬兩白銀的高價。

火眼金睛批名將

明朝邊將最常用的忽悠招數,便是誇張風,要麼誇張戰鬥成果,要麼誇張美好前景。

但放在天啟皇帝面前,這套卻常抓瞎:天啟六年十一月,大名鼎鼎的遼東巡撫袁崇煥上奏,說自己在關外修城屯田,建設成果顯著,而且照此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只要後金敢不投降,我就把他活捉了來。

如此慷慨激昂的表白,天啟的回復卻十分冷靜:你既然在關外屯田,當兵的必然要去種地,既然大家都去種地,那練兵能保證嗎?一口氣開發這麼多土地屯田,如果出現了貪污腐敗又怎麼辦?屯田在敵人的眼皮底下,人家來搶糧食你怎麼辦?你說敵人要不投降,你就把他們活捉?大臣們看了都很高興,但在我看來,打仗哪有這麼容易的?臨戰哪能說贏就贏?你還是腳踏實地的做事吧。

你們太讓朕失望

在許多東林黨人的記憶中,天啟元年真是個值得深情懷念的光輝歲月:當時天啟帝初登大位,期間鞍前馬後出了死力的東林黨人們,也跟著水漲船高:葉向高做了首輔,趙南星做了吏部尚書,鄒元標做了左都御史,高攀龍做了光祿卿,楊鏈做了左副都御使……這一長串名單,既是東林黨的大佬,更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清流。從行政權到人事權再到監察權,全被這些從來標榜正義的君子們一把抓。史書上管這時期叫「眾正盈朝」,朝堂內外,浩然之氣逼人。

但皇位坐了沒多久,這群偉光正的名流們,便開始讓年輕的天啟帝抓狂。倒不是因為這群人愛找事,而是他們不但找事,更不辦事。照著天啟二年二月,天啟皇帝悲憤的詔書說:遼東都淪陷了,國家大事十萬火急,你們卻還在互相爭爭吵吵。以後要是還這樣,我絕不姑息。

但天啟的悲憤,似乎沒任何效果,這群人還是老樣,於是倆月以後,天啟繼續下詔書悲憤:我剛說了你們不許亂傳謠言亂攻擊,你們卻還在鬧。自從努爾哈赤崛起後,國家財政緊張,軍隊傷亡慘重,你們除了互相吵外,半點好主意都拿不出來。朝政鬧成這樣,全都是你們弄的。

這次天啟皇帝發了狠,以後再有大臣胡鬧,就不是發詔書悲憤了,而是實實在在的罰工資。但大臣們該吵還是吵,該務虛還是務虛。直到天啟四年,東林黨人楊鏈上奏罵了魏忠賢,這次真個罵大了,然後……東林黨團滅了。

超強的情報工作

天啟皇帝關心遼東戰事,並非口頭上說說,或是簡單聽匯報下指示。他讓朝臣們十分驚訝的,便是其強大的情報搜集能力:《明熹宗寶訓》裡的記錄,天啟曾經下詔書給內閣,告訴內閣後金努爾哈赤串通漢奸李茂隆,打算賄賂蒙古部落,假冒蒙古騎兵,從潘家口地區竄犯中原。然後又下令地方邊將嚴查,各路邊關都要細緻清理奸細,盤查出入的異族人。戶部更要趕緊給遼東毛文龍等部隊撥發軍餉,一旦遲誤嚴懲不怠。

這封情報工作做到極致的詔書,把內閣大臣們幾乎集體雷暈。只有天啟皇帝的恩師孫承宗弱弱的回復說:後金一向狡猾,這事應該不靠譜吧。而在清朝建立後,浮出水面的資料卻證明:天啟的情報,十分的靠譜。

越治越亂越憂心

自從廣寧淪陷後,天啟皇帝更加憂心邊事,干的相關的活也特別多,可效果究竟如何?有史料裡說:拜明朝當時各類遼東政策所賜,有地方鬧起了饑荒,一斗糧食能賣到八兩白銀,拿錢都買不到吃的。能殺來吃肉的牛,更賣到了白銀一百兩。好些饑民都成了匪幫,結伙搶劫牛馬,以至於自相殘殺,動亂不斷。記錄如此悲慘景象的史料,叫《滿文老檔》,記錄中發生這番慘劇的地方,便是後金統治下的遼東。

繁榮世界讓人羨

天啟皇帝在位的七年,在後世的普遍說法裡,是一個宦官專權,皇帝昏庸,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熱的悲慘世界。對於這個「悲慘世界」,明清時代也有好些史料記錄。

比如明朝人陳舜的《亂世見聞錄》裡回憶說:天啟年間他的南方家鄉,物價低的嚇人,一斗米賣不到二十錢,兩文錢可以買十顆檳郎,一斗鹽更只有三文錢,一斤肉也就六七文錢,而且差役賦稅都特別少,稻子每年兩熟管夠吃飽,各行各業都平淡快樂。

崇禎年間鬧得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的河南大地,天啟時期卻是另一番風光,照著《豫變紀略》的說法,當時地方官還比較廉潔,幾乎從不勒索百姓攤派地方。

村村都太平安定,外加常年豐收,每到逢年過節,就連老農民也會穿上華貴的衣服,騎上大馬外出活動,走親訪友喝酒聽戲,業餘生活非常豐富,娛樂業更特別發達。

誰要是艱苦樸素,穿件舊衣服出門,就會被嘲笑「土」。傳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國志》裡,說法更細緻:那年頭杭州這類大城市,港灣裡每小時進出的船隻,竟然都有三百多艘,鄉村的房舍連綿不絕,城市裡平日的人流量,就跟歐洲大城市過節的時候差不多。

農民們強壯樸實,工作勤勞,農業生產技術,更甩歐洲同時期幾條街。這番精彩的記錄,在當時也流傳歐洲。對於身不能至的歐洲人來說,讀到這樣繁榮的世界,再對比悲催的歐洲,心情也許很悲慘。

明代《南都繁會景物圖》,堪與《清明上河圖》媲美,此民俗畫卷細膩再現明朝中期金陵繁榮社會生產、經濟生活和歷史風貌。

生財有道穩民心

明末皇帝面對的公認問題,便是愁錢,到了天啟皇帝登基後,這事更是格外愁:遼東打仗要大把花錢,西南奢氏家族叛亂,山東巨野發生白蓮教叛亂,東南荷蘭人竄犯澎湖,平叛維穩也要大把花錢。外加執政七年裡,延安鬧過雪災,濟南鬧過蝗災,蘇州鬧過風災,靈丘鬧過地震,鄆城鬧過地震,北京發生王恭廠大爆炸,賑災安撫更要大把花錢。可是錢從哪來?東林黨曾建議加征遼餉,讓農民買單,被天啟乾脆利落拒絕。而且還曾頒下詔書,減免諸如北直隸睢寧等窮困地區的錢糧賦稅。

但錢還是要籌,天啟的辦法,一是節流,先拿宗室貴族開刀,限制藩王宗室的濫賞封賜。然後拿百官開刀,大規模裁員,清理文武冗官。二是開源,整頓重點轉向工商業,收稅主力是宦官。先通過江南織造的加派,曾收東南工商業的賦稅。同時又清理鹽政,加收鹽稅。同時各項工商業稅收也進行強力整頓,目標便是這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及其背後的士大夫們:國家有難,該你們這些有錢人割肉報國了。

天啟整頓財政的效果十分明顯,僅浙江一地的茶稅,每年都收到20萬兩。之前萬曆皇帝煞費苦心,幾次派稅監衝鋒,每年也不過收十來萬。至於嚴重後果,除了讓他招來不少罵外,最直接的參照便是物價:天啟年間的平均米價,一直穩定在一兩半一石左右。是崇禎年間的一半,民生總算平穩。

為民做主魏忠賢

除了常規手段外,天啟還抓了個典型:南京鑄幣案。明光宗年間(天啟他爹)起,掌握大明朝貨幣發行的南京鑄幣局,便成了東林黨的自留地。明朝的銅錢,本來該是銅六鉛四的含量,等著東林黨把持了鑄幣局,便開動腦筋,從中撈好處。

到了天啟二年的時候,鑄幣局發行的銅錢,竟喪心病狂的降到了銅三鉛七,成色連民間的假錢都不如。中間的好處,全被東林清流們撈光。而且這幫人不但能撈,還很能吹,給天啟的奏報裡大言不慚:說我們雖然撈了點好處,但那是為了補貼國庫,從中的利錢沒幾萬兩。

這樣胡鬧的後果十分嚴重,不但明朝貨幣制度敗壞,老百姓也自發抵制。眼看群眾不答應,東林黨乾脆流氓到底,強制商家接受他們發行的爛錢,結果鬧得大批商人紛紛逃亡。因此造成的動亂,竟持續八個月之久。

在這危急時刻,天啟終於下定了決心,派來了自己貼身的維穩干將——魏忠賢。正憋著捏東林黨把柄的魏忠賢,好似出籠的惡狼一般,不但火速查辦了相關貪腐人員,充公其貪墨家產,穩定了群眾情緒,而且做出一個果斷的決策:鑒於銅錢信譽極度敗壞,東南的絲綢棉布商人,可以只用白銀交稅。

這場經濟戰意義重大,於魏忠賢而言,他借此抄了東林老窩,順便借抄家致富,更兼徹底打趴下政敵,於天啟而言更重要:朝廷總算有錢了。

太監也有真感情

魏忠賢普遍被指責的一個罪狀,就是他有「謀反」嫌疑。然而天啟七年(1627年),當天啟皇帝朱由校最終駕崩時,《明實錄》裡記載,素來冷靜的魏忠賢當場失態,在皇宮靈堂上哭得昏天黑地,最後哭不出聲了,就呆呆的望著朱由校的棺材發呆,別人給他說什麼都聽不見。雖然作惡多端,但對相處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他確實是真感情。

天啟帝朱由校

朕其實全都明白

朱由校在位時期,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宦官魏忠賢專權。後人說起魏忠賢幹過的壞事,常說他「矯旨」, 也就是說,他幹的壞事,全是假借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名義做的。然而天啟七年(1627年),就是在朱由校病逝十天前,朱由校還強撐病體,視察內閣,並說魏忠賢做過的一切,都讓他非常高興。自始至終,他都對魏忠賢保持著絕對的信任。

亂拍馬屁倒靠山

朱由校在位僅七年,二十三歲那年就過世。關於他的死因,《明史》上認為,真正的導火索,是一次遊玩,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和太監王體乾,魏忠賢等人一起乘船飲酒,卻突然一陣大風刮來,朱由校失足落水,後雖被救起,卻夜夜咳血不止。

這種病按照現代醫學說法,叫「肺積水」。而後,尚書霍維華進獻「神藥」,美其名曰靈隱露,其實就是米湯,喝了沒多久,朱由校病情加重,全身起了水腫。

八月十一日朱由校召弟弟朱由檢進宮,遺言說:弟弟啊,你一定要坐個堯舜一樣的聖君啊。而後病逝。按照《起居注》的記載,朱由校患病的這些天裡,除了神藥外,從來沒有服用過太醫的藥方,換句話說,他是被耽誤死的。

進獻神藥的霍維華,是閹黨魏忠賢的鐵桿親信,他也許沒想到,正是自己的亂拍馬屁了,毀掉了他們的最大靠山。

《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