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說弟子宓子賤堪比堯舜禹?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一位儒學大師。孔子一生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出色的官員。孔子的成就很大,許多弟子都擔任各國的重要職務。孔子的一位地址宓子賤也被任命為單父地區的長官,宓子賤管理單父一段時間,口碑很不錯。

孔子也聽到了一些宓子賤治理單父的情況,很高興,又有些擔心,於是親自來到單父,找到宓子賤,想指點下宓子賤為政的一些得失。

孔子特別把宓子賤叫來,詢問宓子賤將要如何治理單父。

宓子賤看到老師親自來考察,想到自己來到單父這段時間,許多士大夫和老百姓都誇讚自己,多少有些激動,有些驕傲。

孔子說:「你簡單談談是如何治理單父的吧。」

宓子賤一臉得意,脫口而出說:「為政之道,首先在於愛民。我會經常打開糧倉,拿出糧食,救濟那些貧困的百姓,幫助那些窮苦的人民。」宓子賤本以為老師會狠狠表揚自己,沒想到孔子竟然歎了口氣,說:「還不夠啊,這樣做,只能讓老百姓勉強歸附你。」確實,老百姓最關心的是吃穿。宓子賤打開糧倉,讓老百姓有口飯吃,不會餓死,老百姓自然感激宓子賤。可是,僅僅是有老百姓支持還不夠啊。

怎麼辦呢?宓子賤左思右想,說:「對了,我還重賞那些有才能的人,招聘一些有德行的人,斥退那些奸詐無行的小人。」孔子經常教育弟子,要親近賢人,遠離奸佞,這麼做肯定沒錯。果然,孔子點點頭,但隨即又搖搖頭,說:「好了一點。不過還不夠啊,這樣做,只能夠讓那一部分士人歸附你。」孔子的話說的很好。歷來掌握官員前途的,就是士林的力量。要想獲得權貴們的支持,只有利用一部分人,打擊一部分人。如果能夠讓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團結到自己的身邊,自然官場風氣會變得不錯,自然治理地方也能更加順利。

但是,有了百姓的支持,有了士林的擁護,就可以完全治理好地方嗎?

宓子賤沉思了好久,自己平常做的事情挺多的,可是什麼才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呢?對了,宓子賤想起了老師以前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提到這個意見肯定不錯。宓子賤靈機一動,發揮了一下,說:「我結交一些賢人,當成自己的父親來孝順的人有三個,當成兄長來侍奉的人有五個,當成朋友來對待的人有十二個,當成老師來學習的人也有一個。」

孔子點點頭,說:「嗯,這點確實做的不錯。你怎麼做就能夠教育百姓要孝順父親,侍奉兄長,要善待朋友,要尊敬師長。這樣的話,萬一你有什麼過錯,也有人來指正,就算事業有什麼不足,也可以有人來補充。過去堯舜禹三位聖君治理天下,首先就是能夠放下架子,不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君王,他們四處尋找賢人來幫助自己治理天下,共同參與管理,這樣的話,國家就一定會太平啊。你宓子賤做的很不錯呢。單父的地方實在是太小了,你宓子賤有這樣的領悟,如果能夠管理一個國家,估計功業也可以和堯舜禹相比吧。」

宓子賤一聽,汗流滿面。沒想到老師竟然如此高度評價自己,竟然把自己比成古代的三位聖君。

其實,宓子賤到底能不能夠和古代的三位聖君相比呢?當然不能。孔子的意思不過是誇讚自己的弟子,在治理國家的時候,能夠領悟到穩定國家,安定團結的真諦,那就是作為管理者要有一顆謙卑的心,讓有才能的人和自己共同來管理。後世的君王比如劉邦,就曾經評價自己和項羽的得失。項羽百戰百勝,無人可比,而劉邦呢,卻智力短淺,論起管理國家的才能,不如蕭何;論起工程落地,管理軍隊的才能,不如韓信;論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才能,不如張良。可是,劉邦正是知道自己的不足,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並且把江山,把責任交託給其他人,利用眾人的力量,最後才擊敗西楚霸王,建立屬於自己的大漢王朝。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