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儒學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自然不能不提他,這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在世界上的驕傲,孔子的部分思想在當今還是有其實際意義的,懂得變通,還是可以拿來用的嗎.主要是因為孔子關於精神境界的思想在今天一樣適用。比如:按人格境界,把人分為小人、君子和聖人三等;按心理範疇,把人分為智者、勇者和仁者三類;歸納為九種境界:小人之智者(小智),小人之勇者(小勇),小人之仁者(小德)。君子之智者(大智),君子之勇者(大勇),君子之仁者(大德)。聖人之智者(聖智),聖人之勇者(聖勇),聖人之仁者(聖德)。
翻開教科書,人們可以瞭解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重在修身。其中,「仁」的內涵十分豐富,以《論語》中「仁者愛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言論可以看出,「仁」是一種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寶貴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種個人對於他人及群體的價值取向,所以,「仁政」成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模式,為政以德,取信於民,勤政愛民,節用恤民,與民共憂,等等,都可以說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禮」的中心含義不僅包括「禮品」、「禮儀」等內容,而且更廣泛地指一整套維繫國家、社會正常秩序的禮法制度及其觀念。
毫無疑問,以「仁」、「禮」為中心內容的孔子思想,在中國、世界華人圈裡、甚至全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國政府一度號召人們要「破四舊」,「打倒孔夫子」,理由是孔子思想「太封建」、「忠效思想太重」、觀念「太中庸」,等等。「那是一個特殊的由於政治原因而曲解孔子文化的時代。」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長丁晨說,「如何理解其中的精華與糟粕,需要一個民族去思考。」
然而,時至今天,展望中國,人們對孔子思想的重視隨處可見:中國政府在治理國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謂「政者,正也」;同時,重視仁義,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國」。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三個代表」的主張中,最終的落點是「群眾的利益」。在此方針指導下,目前,各級各地政府都把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當成了自己的施政綱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的思想,對於世界各國的施政者都有指導意義。」山東省人事廳辦公室副主任張祝秀說,「無論哪個政權,如果它不公平、不公正,不為群眾的利益考慮,這個政權就不可能保持長久。」在文化領域,孔子的影響力在2500多年之後,依然深入到人們的心中:在曲阜師範大學、孔子中學、曲阜實驗小學等中國數以千計的大、中、小學校園內,孔子的塑像十分醒目--作為享譽世界的文化聖人、大教育家,孔子在學子們心中的地位仍然無可替代;
除了校園,孔子在整個中國文化界的影響力堪稱無出其右:由中國孔子基金會等單位創辦的《孔子研究》、《孔子與中國》刊物發行遍及世界各地;由國家旅遊局舉辦的國際孔子文化節盛況一年超過一年,包括多位國際知名文化大師、中國政府高官、外國使節在內的貴賓都曾到會參與;以弘揚孔子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有關孔子的各類網站達100多家;孔子故里曲阜「三孔」,已經被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無以數計的單位、企業把孔子的思想言論,框裱掛牆,作為公民道德建設、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市民素質、企業文化等方面的教材,供人學習、體會……
在經濟領域,孔子的許多思想被人們廣泛提倡、運用。生產企業講究依靠產品質量打市場,正如孔子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業要求員工們要不斷學習,才能進步,正如孔子所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企業講究誠信經營,孔子有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其實,除了思想上的借鑒、運用以外,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之中,人們對孔子的崇拜更是無處不在:「孔府家酒」成為中國出口量最大的中檔白酒;「孔門豆腐」、「詩禮銀杏」是所有到曲阜旅遊的人必須一嘗為快的名吃;「闕里賓舍」是曲阜市最受海內外遊客喜愛的四星級賓館,而曲阜市與孔子名字相關的酒店更多達76家;上海市一位企業家投資數千萬元,在曲阜市建了一所孔子中英文學校,其生源來自中國數個省市;此外,用與孔子名字有關的字體命名的香油、煎餅等各類產品達100多種;每年,有300多萬海內外遊人到曲阜拜孔、祭孔,帶來的門票收入僅今年「五一節」就近1500萬元人民幣……
今年30多歲的孔子第76代孫孔令文,是「孔氏手工布鞋坊」的老闆。一開始,他沒有註冊品牌,只是自產自賣,但生意一般;後來,他受別人指點,自建「孔氏手工布鞋坊」網站,生意很快越做越大。他說,孔子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作為他的後人,我們首先是想借祖先的影響來打產品的知名度,其次,這也是對祖先影響力的擴大和延伸。他透露,自己的布鞋就是比別的牌子賣得好,「不服都不行」。「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十分豐富、深刻的內涵。」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孔范今說「在當今這個社會,從政府到普通百姓,大家之所以越來越重視它,只是說明,孔子思想中有值得人們這麼做的理由,其中,『仁義、誠信』的內容更是符合當今社會的價值取向。」
1988年,當年全球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會議上發表宣言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從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裡汲取智慧。「應該說,至今為止,人們也許只體會到了其中一部分的真諦。」今年79歲、一生中有60多年在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世界著名孔子研究專家、原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孔繁銀說,「時光茌苒,在未來的時間裡,人們對此將體會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