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裡的當地人聽說海青天來了,嚇得把自家大門的紅色塗成黑色的。這是為什麼呢?過去住宅跟我們現代人是不大一樣的,現在只要有錢住什麼樣的房子都沒人管你。過去就沒有這麼自由了,這住宅是分等級的,只有那些豪門望族的人,才有資格擁有朱漆大門,平民老百姓只能用黑漆大門。好端端的大門為什麼會改成黑色,就是因為海瑞駕臨,這些豪門望族怕被海瑞查出問題來,所以就把自家的大門給塗黑了。這就等於告訴海瑞,自己只是普通的小老百姓,你的眼睛就不要盯著我了。這些人自願降低身份,就是為了躲開御史海瑞的注意,逃避檢查。
海瑞在江南之地對官場的奢侈做了種種限制,頒布了一份《督撫條約》。這個條約可謂事無鉅細,就連各地方官員參見巡撫時應該穿什麼服飾,招待巡撫應該採用什麼標準,巡撫臨時的住宅應該如何裝修都做了詳細規定。他要求物價高的地方,在招待巡撫的時候,只准花銀三錢;物價低的地方只准花銀二錢,菜餚只能三菜一酒,嚴禁海吃海喝。甚至還規定公務用紙,不許用高價厚紙,只能用低價草紙等。一句話說到底,能省則省。
海瑞的清廉到了讓同僚們無法忍受的地步,他平日裡自己放著八抬大轎不坐,偏要騎個毛驢去上班。他這樣的省部級高官都不坐轎子,其他官員誰還敢坐?應天府那些當差的「屬吏憚其威,墨者自免去」。這就是說,海瑞清官的權威是樹立起來了,可沒有人願意再替他幹活兒了。有人以此來推斷,海瑞不像是一個官員,更像是堂吉訶德式的精神鬥士。堂吉訶德是一個人在戰鬥,可海瑞不是。
誰給了海瑞這麼大的膽子?不是別人,正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海瑞所效忠的大明朝,是一個過度強調道德意識形態的朝代,尤其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維護農民利益,不惜犧牲官僚利益。他通過酷烈的手段打擊地方豪族、限制官吏傷農以及事無鉅細的道德教化,將大明王朝的權力系統打造成為扁平化結構。國家上層建築方面,他除了動用酷烈的懲戒手段,更是通過高尚的道德標準和低水平的薪俸制向帝國官員進行道德批發。
然而事後官僚集團們發現,在這種高姿態裡面其實充滿了謊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員們對一個特定時代的道德指令產生了厭棄,同時夾雜著對道德專制的逆反,進而容易變成對道德本身的懷疑與不信任。到了海瑞所生活的晚明時期,官場腐敗,貪官橫行,社會矛盾日趨緊張。即便如此,這時候左右著帝國命運的文官集團,並沒有完全摒棄儒家的道德觀。從嘉靖朝的「大議禮」事件,再到萬曆朝群臣抗議張居正「奪情」風波,帝國的官員們可以為了一個虛無抽像的道德目標,不惜罷官流血,也要犯顏上書。
正是在這樣的政治生態中,海瑞才會揮舞著道德的大棒與富戶貪官一較高下,才會敢於和皇帝公開叫板。他把朱元璋提倡的各項原則都奉為自己的金科玉律,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要求近乎苛刻的節儉。他的道德大棒是從朱元璋手裡接過來的,他和太祖皇帝都天真地認為只要官員都回到社會的道德規範中去,很多違法亂紀的行為就能避免。比如貪污就是因為官員們道德敗壞而產生,所以需要加強這個社會的道德建設。對於制度性的腐敗,歷朝以來可供借鑒的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殺」,也就是從肉體上消滅貪官;另一個就是「教育」,通過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來感動人轉化人。而朱元璋希望兩手抓兩手都硬,他除了派發道德指令,還動用了殘酷的整治手段。
在權力結構中,作為皇帝的朱元璋這麼做可以做得百無禁忌;而作為官員的海瑞要想將朱元璋的這些金科玉律使用到位,就可能會處處受到掣肘,還有可能會被已經變灰甚至變黑的制度反咬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