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怎麼死的 康熙扳倒「奸臣」鰲拜一案

鰲拜這個奸臣,當得委實有些冤枉。很多人以為在所謂的鰲拜案之後,鰲拜被處死,其實鰲拜並沒有被殺,而是被軟禁。康熙扳倒鰲拜,很可能是一樁冤案。

一、鰲拜的大功

當初皇太極駕崩,多爾袞勢大,他靠著兩白旗的勢力,有奪位的野心。鰲拜主動與索尼盟誓,誓約「一心為主,生死與共」,主張擁立皇子。當時皇太極長子豪格成年,順治方五歲,鰲拜他們主張的是是擁立豪格。

皇太極死後五日,在崇政殿召開王大臣會議。鰲拜讓兩黃旗的巴牙喇張弓挾矢,環立宮殿,兩黃旗的護軍又聚集大清門,以為護衛,其中就有遏必隆。

一開會,鰲拜和索尼就主張立皇子。多爾袞直接呵斥:」這是親王、郡王說話的地方,你們算什麼東西。「二人只好退下。

此時,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勸睿親王(即多爾袞)即帝位,多爾袞猶豫不決。

多鐸急了說:「你要不答應,那就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

多爾袞說:「豪格的名字也在太祖遺詔,不光是你也。」多鐸又說:「不立我,那論長當立代善。」

代善年紀大,知道這皇位他坐不了,趕緊打太極:「睿親王要登基,是我國之福。否則當立皇子。我老了,不能當此重任?」

豪格雖然想做,但照例還是要謙讓,就說:「我福少德薄,不當大任。」

哪知道兩白旗的人趁機說:「豪格活這麼大,可算明白一回。豪格確實福少德薄。'一句話把豪格堵死了。

這時候鰲拜看形勢不好,帶著兩黃旗大臣提劍上前:'我們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兒子,我們寧可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

鰲拜以死相爭,多爾袞看勢頭不好,但又擔心豪格成年不好控制,才退了一步讓年幼的福臨(順治帝)即位。也算立了皇子,鰲拜這才罷休。

可以說,鰲拜雖然不是為順治帝爭儲,但順治帝的即位,鰲拜是立下汗馬功勞的。

也就是在這次爭皇儲的鬥爭中,鰲拜、索尼、遏必隆結成了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

二、鰲拜的艱難歲月

多爾袞眼看煮熟的鴨子飛了。他沒有得逞心願,對鰲拜自然全力打壓。從順治即位到多爾袞死,大概七年,鰲拜這七年怎麼度過的:

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征湖廣,至安陸,破流賊李自成。進征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

破李自成,斬張獻忠。看看這都是什麼功勞,然而鰲拜的遭遇呢?

五年,坐事,奪世職。

鰲拜卻犯事被奪官了,他犯得什麼事呢?當時討伐張獻忠,豪格手下有個參領冒功邀賞,鰲拜核查不實。

多爾袞拿著這個由頭還要把他革職,且不說鰲拜只是核查不實,就是自己冒功,跟解除大清兩個心腹大患比起來,都是不值一提,拿這個整鰲拜,這簡直是兒戲。

這還不算完,多爾袞的殺招還在後面。

又以貝子屯齊訐告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死,詔宥之,罰鍰自贖。

有人出來告鰲拜謀立豪格,這就更搞笑了,鰲拜當初確實是意圖擁立豪格,可那是當時順治皇帝才5歲,要說他擁立豪格是大罪,那當時多爾袞和兩白旗的人都該斬。好在多爾袞也覺得要是這麼殺了鰲拜肯定不能服眾,不久鰲拜又被赦免了。

剛赦免,又有人出來告鰲拜,說他在皇太極死的時候,「擅發兵士守門」,前面我們說過,鰲拜守門是要給皇太極的子孫爭皇儲,這根本就不是罪過,反而是大功。

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總之,鰲拜又被論死,這個理由太過荒謬,後來只好又改成革職,然後又開恩復職。

是年,率兵駐防大同,擊叛鎮姜襄,迭敗之,克孝義。七年,復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復職以後又立功,又被找茬,又降職。

總之,這七年裡,立功-被整-論死-開恩-再立功,就是鰲拜的日常。

三、蘇克薩哈和圈地案

鰲拜熬了七年,終於等到多爾袞死了,順治帝自然知道他的功勞,對他開始重用,鰲拜總算出頭了。同時出頭的還有一個人,蘇克薩哈。

蘇克薩哈是正白旗的人,多爾袞是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在位的時候,蘇克薩哈是他心腹骨幹,照說他本該被冷落甚至論罪才對。

但是蘇克薩哈是個變色龍,多爾袞一死,蘇克薩哈立刻調轉槍口,第一個出來告發多爾袞。

順治自然順著台階清算了多爾袞左傾路線,順便把正白旗也握在了自己手裡,加上兩黃旗,就是上三旗了。他這個皇帝,終於像個皇帝了。

蘇克薩哈也平步青雲。一直到了順治駕崩,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人為輔政大臣。

看過前面的應該知道,鰲拜三人都是對順治有大功的人,又一直是一個陣營,可蘇克薩哈是什麼東西?一個背主小人,自然三人都看他不是很順眼。

但可以確定一件事,鰲拜基本算是一個鯁直剛介之臣,又是愛新覺羅的股肱之臣,從哪個角度來說,他不可能背叛。

那麼,他是不是準備大權獨攬呢 ?

四輔臣裡面,索尼、遏必隆、鰲拜是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鰲拜功勞多,又敢於任事,此時索尼老邁,遏必隆比較信賴鰲拜,所以四輔臣其實是以鰲拜為核心。他本來就權力很大,蘇克薩哈跟鰲拜還是姻親,但是活的很憋屈,史書上說,居常悻悻,平日裡經常生悶氣。

鰲拜真正被治罪,跟圈地有關。當初滿清入關,八旗土地是照左右翼次序分給。當時多爾袞把該給鑲黃旗的地給了正白旗。鑲黃旗地在保定府、河間府、涿州等處,正白旗在薊、遵化、遷安諸州縣。

鰲拜遂使八旗以地土不堪,同時認為鑲黃旗不該在右翼之末,想讓兩旗換地。

但是有個問題,正白旗的地不夠,鰲拜給出方案是再圈民地。鰲拜此舉,很可能是想藉機打壓正白旗,畢竟正白旗一直在多爾袞手裡,清算正白旗應該算是一個共識,也符合康熙的利益。

蘇克薩哈是正白旗的,自然力爭。遏必隆是鑲黃旗的,又跟鰲拜穿一條褲子,蘇克薩哈有點爭不過。這時候三個人卻站出來反對,一個是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一個是總督朱昌祚、一個是巡撫王登聯。

這三個人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漢臣,其實不是,三人都是旗人。蘇納海是正白旗,朱昌祚是漢軍鑲白旗,王登聯是漢軍鑲紅旗。

鰲拜一看,正準備收拾正白旗呢,立刻讓刑部議罪,刑部給的處罰是鞭一百,籍沒家產。鰲拜力爭,直接改為「俱著即處絞、其家產免籍沒」。鰲拜的手段是辣了些,但《清史稿》說鰲拜是矯命,我曾經查過《清實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鰲拜矯命,也就是說康熙至少名義上也是同意的。

鰲拜趁熱打鐵,數蘇克薩哈以二十四條大罪,以大逆論罪,與其長子內大臣查克旦皆磔死;餘子六人、孫一人、兄弟子二人皆處斬,籍沒。連兩個族人都被殃及,前鋒統領白爾赫圖、侍衛額爾德皆斬。

誅滅蘇克薩哈應該是觸及了康熙的痛處,康熙最終出手擒下鰲拜,這就是所謂鰲拜案。

四、鰲拜案的疑點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列了鰲拜大罪三十,卻有幾個疑點:

鰲拜若真謀反,這罪應該是十惡不赦,但是,最終給他的懲罰卻只是禁錮,連他兒子也沒有殺,等到鰲拜過世,立刻把他兒子納穆福放了出來,倒是把班布爾善和鰲拜的一個弟弟給殺了。

更令人震驚的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自己打自己臉,給鰲拜平反了!

好戲還在後面,雍正追封鰲拜一等功,賜號超武。這可是以嚴苛為名的四爺,這可是前朝逆臣。直到乾隆年間,又把鰲拜拿出來,重新核實功罪,改一等公為一等男。如此反覆,實屬罕見。

有個叫阿南達的侍衛,每次奏事,都稱鰲拜是聖人,這人被定為鰲拜一黨,坐斬,然後也被寬大處理,還參與平定噶爾丹。

當時鰲拜案牽連的督撫有,知莫洛、白清額、阿塔等人,據說皆為鰲拜黨羽。然而對他們卻輕輕放過,」本當逮問、治以重罪。念其既經用為督撫、畀以地方重任。受事以來、剔除加派火耗等弊。姑從寬免罪。仍留原任。以後著益殫心勉力、潔己率屬、綏輯地方、愛養生民、以副朕宥過留用意。「不但放過,還讓這些人繼續擔任封疆大吏

這就是康熙八年的鰲拜一黨的大案,這樣的重罪在任何一個朝代都不會輕饒,何況是中國封建極權頂峰的滿清,居然這麼輕描淡寫的揭過去了,恐怕不是鰲拜一句有大功就能敷衍過去的。

通過這些史料,可以看到鰲拜可能並不是什麼權奸,反而是侍奉三朝的股肱忠臣,鰲拜的倒下,正是封建皇帝無情的最好例證。

《鰲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