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以貌觀人的未來 以貌取人的兩位歷史名人

古人經常教導我們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以貌取人,因為往往有些其貌不揚人卻能夠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因此我們看人不要取決於其人的外在,而是要看其之內在,即軟實力。

因此也有很多貶義的成語俗語來形容那些以貌取人的人,譬如「狗眼看人低」「勢利眼」等等。而一旦被瞧不起的人將來出息了,那些曾經看不起他們的人往往是追悔莫及,趕緊極盡所能百般諂媚,這也可以說是國人的一個醜陋的習性吧。

然而在近代歷史上就有兩位以「貌」取人的名士,非但沒有像我們有時看走眼後而倍感後悔莫及,而且是幾乎一看一個准,甚至還獲得了「伯樂」的美譽。

曾國藩——以貌觀人的未來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在《用人三策折》中,曾國藩把具體考察人才的方法歸納為「詢事」、「考言」、「奏折」、「誘迫」四法。他主張對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別貞邪」,從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和談吐上來判斷一個人肚子裡究竟有多少貨,將來可以有何等作為。曾國藩也無時、無地不注意觀察人才,並將其優缺點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日後參考使用。

一日,李鴻章向其推薦了三個年輕人,然而曾國藩當時並未在家。黃昏的時候,曾國藩才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去,低聲告訴曾國藩,李鴻章推薦的人已經在庭院裡等待多時了。曾國藩沒有做聲而是揮揮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則悄悄走了過去。

觀察一段時間後,曾國藩又把三個人就屋內,和每個人都聊了幾句。聊完之後,三個年輕人便退了出去。曾國藩對李鴻章說:「臉上長麻子的那個,定會有大成就。高個子那個也還湊活,唯獨那個矮子,人挫本領也挫,前途有限,只能做個道員罷了。」

李鴻章有些不解,曾國藩便進一步解釋道:「臉上有麻子的那個在庭院裡等待了那麼長的時間,卻不焦不躁,竟然還有心情仰觀浮雲,就這一份從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將風度,更難能可貴的是,面對顯貴他能不卑不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有見地,這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委以重任。高個子的那個在庭院裡等待的時候,便仔細打量大廳的擺設,剛才交談的時候,明顯看得出來善於投人所好,由此可見,善於鑽營,有才無德,不足托付大事;至於那個矮子,當我正對他們的時候,則規規矩矩,我一轉身便放鬆下來,況且遇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沉穩有餘,魄力不足,只能做一道員罷了。」

李鴻章聽後不得不佩服老師慧眼識才的本領。當年,年輕氣盛的李鴻章就是在曾國藩的考驗下碰過好幾次釘子後,才被委以重任的。而那三個年輕人日後果然如曾國藩所說的那樣,麻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高個子是張樹聲,做到了兩江總督。那個矮子,則真的只做到了道員。

林語堂——以貌來給學生打分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代表作品有《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老子的智慧》等。

其在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英文的時候,上課從來不點名。學生來不來全靠自己的意願(現在高校這樣有魄力的大師已經不多了)。等到考試的時候也不舉行考試,而是看面向來打分。每當學期結束前,他就來講台上跟個大爺似的往那兒一坐,拿出點名冊挨個叫。被點著名字的學生依次站起來,他則上下略微打量一番後便定下分數。實在有幾個拿不準的,就把他們叫到講台上略微聊幾句,便定下分數。

有人就對他這種做法產生懷疑,他便解釋道:「如果我只講課,一個班那麼多人,大多數都只知道他們是本班學生而不知道叫什麼,還有少數人的長相連熟悉都不熟悉,就這樣出幾個題就來判定他們及格不及格,這樣的事兒我不幹。」而他的做法則是盡力熟悉每個學生,記下他們的名字,然後在課堂上隨時隨機提問,這樣就知道了每個學生的水平,考試的時候相面打分便胸有成竹,有理有據。而且這種做法深得學生好評,認為這種做法更公平。

由此可以看出,兩位名士所謂的「以貌取人」則是有理有據的,並且沒有在人格上有所輕蔑。而我們現在人則大多數只看眼前,不顧將來,而且往往給別人造成人格上的侮辱,這種做法就不值得提倡的。可以透過一個人的外在看到其內在,但絕對不能狗眼看人低和勢利眼。

《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