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維新」失敗之後,清政府指責康有為犯有「謀圍頤和園,劫制皇太后」的罪名,並加以通緝追捕。那麼,是康有為確實策劃過「圍園劫後」密謀,還是清廷事後的誣陷?至今令研究者費解。
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百日維新」,以光緒皇帝被囚禁南海瀛台完全失去自由宣告結束,倡導變法維新的主將康有為、梁啟超被迫逃往日本;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戊戌六君子」慘遭頑固派的殺害。事後,清政府指責康有為犯有「謀圍頤和園,劫制皇太后」的罪名,並加以通緝追捕。
關於圍園劫後密謀,當事人留下的史料很少。最先披露這一密謀的是清政府在處死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之後,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十四日發佈的一道有關康黨罪狀的上諭。然而,到底有沒有「圍園劫後」密謀,學術界則意見紛呈,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見:
其一,康梁否認。倡導變法維新的主將康有為、梁啟超在公開場合從未承認過兵圍頤和園的密謀。據金梁在《四朝佚聞·德宗》記載,他曾親自問過康有為關於「兵劫頤和園事」,康有為「怫然曰:『烏得有此?我朝以孝治天下,小臣面對,誰敢妄言?此皆榮、袁輩不學無術,藉危詞以邀權勢耳!』」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卷三《政變前紀》中記載了初三日說服袁世凱勤王事,但未提到兵圍頤和園,而說:當時維新黨人「意上位危險,諒其事發在九月閱兵時耳」,說袁世凱勤王,「冀其於閱兵時設法保護」。在卷六《譚嗣同傳》中詳細記述了譚嗣同夜說袁世凱時的談話:「初三日夕,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直詰袁曰:『君謂皇上如何人也?』袁曰:『曠代之聖主也。』君曰:『天津閱兵之陰謀,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聞。』君乃直出密詔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聖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則救之。』又以手自撫其頸曰:『苟不欲救,請至頤和園首僕而殺僕,可以富貴也。』袁正色厲聲曰:『君以袁某為何如人哉?聖主乃吾輩所共事之主,僕與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護之責,非獨足下,若有所教,僕固願聞也。』君曰:『榮祿密謀,全在天津閱兵之舉,足下及董(福祥)、聶(士成)三軍,皆受榮所節制,將挾兵力以行大事,雖然,董、聶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變起,足下以一軍敵彼二軍,保護聖主,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指揮若定,不世之業也。』袁曰:『若皇上於閱兵時疾馳入僕營,傳號令以誅奸賊,則僕必能從諸君子之後,竭死力以補救。』……君曰:『榮祿固操、莽之才,絕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袁怒目視曰:『若皇上在僕營,則誅榮祿如殺一狗耳。』因相與言救主之條理甚詳,袁曰:『今營中槍彈火藥,皆在榮賊之手,而營哨各官,亦多屬舊人,事急矣,既定策,則僕須急歸營,更選將官,而設法備貯彈藥,則可也。』乃丁寧而去。」這就是說,譚嗣同夜說袁世凱,是要袁在九月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至天津閱兵時採取反政變措施,保護光緒帝,而不是在北京搞政變,當然也就沒有兵圍頤和園的事。
其二,圍園劫後是誣陷康梁。持這一意見的研究者指出,如果說譚嗣同夜訪袁世凱,勸其殺榮祿,代為直督,並即帶兵進京,包圍頤和園,則除非譚嗣同是白癡,才會說這樣的話。袁世凱「新建陸軍」所部只有七千人,而北洋大臣榮祿所轄,計有聶士成的「武毅軍」一萬三千人;董福祥的「甘軍」一萬一千人;宋慶、馬玉良的「毅軍」一萬二千人,加上直隸綠營二萬八千人;淮軍一萬二千人;練勇一萬九千多人,總兵力在九萬五千人以上,莫非還敵不過袁世凱的七千人?即使能夠到達京師,自永定門至頤和園,將節節遭遇攔截;即使能夠到達頤和園,但太后未遭劫制,皇帝先已被幽,那還談什麼救駕?那麼,慈禧太后是否知有圍園劫後之說呢?既然譚嗣同不曾做過這種荒謬絕倫的提議,則袁世凱何以又在他的《戊戌日記》中言之鑿鑿呢?論者指出,這是袁世凱迫不得已為求自保的手段。因此,高陽認為譚嗣同根本不會去勸說袁世凱帶兵圍園,因為這是絕對不可行的。所謂的圍園密謀,只是反對派製造的謠言,殺六君子就是為了滅口。
其三,確有密謀,證據為楊深秀上的附片。台灣學者黃彰健認為,確有圍園密謀,康有為讓楊深秀上折,在附片中提出要袁世凱派兵到圓明園挖金窖,可能光緒據此給袁下了旨,儘管光緒、楊深秀自己並不知有此密謀,但袁見此並印證譚嗣同初三晚所談,以為確是讓他帶兵圍園。康有為自編年譜也說:(八月初三)夜楊漪川(深秀)、宋芝棟(伯魯)、李孟符(岳瑞)、玉小航(照)來慰……李孟符言,英人有七艦在大沽,將與俄戰。吾未與諸公談密詔事,而以李提摩太交來瓜分圖,令諸公多覓人上摺,令請調袁軍入京勤王。據光緒二十四年十月二日《申報》報道:京友來函云:八月初四日逆犯楊深秀上疏奏稱,圓明園有金窖甚多,請准募三百人,於初八入內挖取。都人詫為奇異。實則與康有為譚嗣同諸犯同一逆謀耳。挖金窖是為了濟練兵急需,而自八月初一起,袁世凱即奉命專門負責練兵事務。在明清兩代,朝廷常用軍人做工。建議光緒在召見袁時,責成袁派兵三百人入京挖金窖。楊深秀在戊戌年曾將康代擬之定國是摺及請獎陳寶箴等摺遞上,都得到了光緒的諭允。新黨要楊深秀八月初五日上此一附片,不過是想利用光緒對楊的信任,想騙取調袁軍入京的上諭,使袁認為此次調軍入京的真正目的不便在上諭中明白宣佈,故借挖金窖為名,並以此使袁相信譚八月初三夜所說確為皇上所授意,而照初三日康原定訂划行事。
其四,確有密謀,證據是《詭謀直紀》及梁啟超密札。維新黨人畢永年在政變前到達北京,與康有為來往密切,他記有康要他參與圍園密謀的日記,後存於日本,名為《詭謀直紀》。畢永年在《詭謀直紀》中詳細記錄了康有為是如何勸說他帶兵圍園的。湯志鈞、楊天石見到此件後,認為這是確有密謀的可靠證據。據畢永年所記,政變前畢到達北京,康梁等正在緊張地籌劃政變密謀事宜,要求畢積極參加,先是要他到袁世凱的軍隊中去,畢提出自己一個生人去了沒法工作;後來又要求畢當袁帶兵包圍了頤和園後,帶領壯士進園去捕殺慈禧。
其五,確有密謀,證據並非《詭謀直紀》。房德鄰考證了《詭謀直紀》,認為是畢在政變後與康梁鬧翻,根據傳聞寫的,並不可靠。而康有為的《自編年譜》卻透露了他要在北京搞政變的圖謀。康有為在其生前密不示人的《自編年譜》中這樣記載:八月初三日接到光緒帝「朕位幾不保」的密詔後,他就和梁啟超、譚嗣同等商議勸說袁世凱勤王,當晚譚嗣同即到法華寺遊說袁世凱。\
這裡雖然沒有說到兵圍頤和園、捕殺慈禧太后,但說到要袁「率死士數百扶上登午門而殺榮祿,除舊黨」,這樣的舉動,當然是要在北京搞政變了。如此,則兵圍頤和園劫制皇太后也應該是計劃中的事了,否則怎麼能「扶上登午門」呢?《自編年譜》又記,在譚嗣同赴法華寺的同時,梁啟超也進城到金頂廟容閎處等候消息,而他自己則留在南海會館整理行李準備赴上海接辦官報,即《時務報》。當晚有好友楊深秀、宋伯魯、王照等來探慰,他未向他們洩漏密詔事,「而以李提摩太交來《瓜分圖》令諸公多覓人上折,令請調袁世凱入京勤王。」康有為的此項建議顯然是為配合譚嗣同夜說袁世凱要在北京搞政變。
可以斷定,康有為等確實有利用袁世凱兵圍頤和園的計劃,而不是梁啟超所說僅是防備九月天津閱兵時可能發生的政變。
圍園劫後,一樁驚天大事,然而有無此事竟也眾說紛紜,目前看來有的證據多一點,但即便沒有,那也足以對慈禧、光緒的關係造成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