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始皇指定扶蘇繼位卻又將他派去面對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外出巡遊,令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左丞相李斯隨從。小兒子胡亥喜歡旅遊,要求隨從,秦始皇答應了。一同外出的重要人物還有中車府令趙高。中車府令,是專門負責掌管皇帝的車馬印符的官員。

此次出巡仍不外老套,一路上為秦始皇歌頌功德,然後祭祀神仙,尋求不老之藥。由於秦始皇日漸衰老,所以求仙的願望也比以往更加強烈。在這種迷亂的狀態下,秦始皇又上了一次大當。

以前騙過秦始皇的方士徐福,事隔幾年後竟膽敢再次行騙,對秦始皇說:「蓬萊的仙藥是可以得到的。只是多年來一直被海上的大鮫魚阻撓,無法前往。請求皇上派善射者與我同往,只要見到大鮫魚,就用連弩射擊。」

對徐福的謊言,秦始皇肯定是有所懷疑的。他戎馬生涯一生,閱人無數,是絕頂聰明的千古一帝,怎麼可能識別不了徐福的謊言。但在大欲的驅使下,再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秦始皇此時只想得到仙藥,於是方方面面總將事情向求藥處著想。只要有一線希望,他也願意嘗試。所以他再次相信了徐福,而且稱自己夢見與海神戰鬥——這就是大鮫魚惡神的預兆呀。

「只要將惡神除掉,善神就會來臨。」周圍的大臣博士也順著秦始皇的意思這樣說。

騙子徐福再次得逞,獲得大批資金與人力,乘大船率將士出海捕魚。

海上自然是有大魚的,此處沒有,別的地方也一定會有——這樣的常識,入魔的秦始皇竟沒有意識到。

結果,徐福等人果然射殺了一隻大魚,趕緊告訴秦始皇。秦始皇很高興,認為自己多年的宿願終於可以達到了。

萬萬沒有想到,此事剛過不久,秦始皇就突然病重了。他不甘心,不讓身邊的人說「死」字,滿懷希望地等著徐福將仙藥送來。

徐福當然不會回來了,他攜帶著充足的物產與人力,到海外的島上居住下來。

秦始皇終於完全失望。直到彌留之際,他才意識到自己有多傻,終於能夠靜下心來對後事做一切實的安排。他將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召來,令趙高代他寫信給公子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合咸陽而葬。」就是命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迅速到咸陽治辦喪事和安葬。

信寫好後,蓋上玉璽,密封起來,馬上就要發送出去。只是,此遺囑寫得太晚了,尚未發出,秦始皇即迅速死去。

或許只是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時間,假如秦始皇死得稍微晚一點點,以他的絕對權威,只要他活著,就沒有任何人膽敢扣留遺囑,那麼,遺囑會被發出,然後到達扶蘇手中,則整個王朝的命運將會沒有那麼多懸念。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在秦始皇真實的遺囑中。他令扶蘇返回咸陽,意思再清楚不過,就是讓扶蘇當他的接班人。這一安排應是秦始皇晚年最明智的舉措,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作為秦始皇的嫡長子,扶蘇在名義上是最合適的皇權接手人。以皇長子身份繼位,名正言順,可以極大地減少其他皇子對皇位的覬覦,有利於皇權平穩過渡;

二、扶蘇是一個很有能力、文武雙全的人,即便擁護其他皇子的大臣(例如趙高)也不能不承認扶蘇的能力。秦始皇喜歡的皇位繼承人當然必須是有能力的;

三、扶蘇有帝王氣魄。在其他人(包括秦始皇的其他兒子)都在秦始皇的淫威之下不敢直言時,只有扶蘇數次直諫,表達出相對獨立的治國理念。儘管扶蘇的舉動曾使秦始皇很不高興,甚至把他趕出京城,但秦始皇在冷靜時會想到:這才是自己的兒子呢。倘若只是一個阿諛奉承的無能之輩,秦始皇怎能放心把國家社稷的重任交付給他;

四、返回頭來看,即便秦始皇將扶蘇趕出京城的時候,他還是給自己的長子留了餘地。他派扶蘇去監管邊疆擁有三十多萬大軍且在朝廷及軍隊中最有威信的蒙恬。扶蘇跟蒙恬相處很好,蒙恬及其家族均忠於秦王朝,如此,秦始皇將皇權交給扶蘇後,扶蘇就會在蒙恬及強大軍事力量的支持下,穩穩地把握住局面,從而避免出現秦始皇一死而混亂的局面。

為了整個王朝的命運,作為一個非凡的政治人物,秦始皇臨終前的安排實際上是他多年來觀察、比較、苦心安排的結果,是他所有的政治智慧最後的結晶。這本來是非常明智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剛剛死去,最有權威的遺囑便被篡改,夢想傳萬世的王朝也在瞬息間土崩瓦解。

《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