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項羽:漢高祖劉邦與楚霸王項羽誰更厲害?

劉邦與項羽:漢高祖劉邦與楚霸王項羽,他們之間到底誰強誰弱,可能沒有幾個人能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分析一下吧。

一比出生。

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家庭,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將軍,封地在項這個地方,所以以項為姓氏。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名將項燕,曾與秦國大將王翦鏖戰,最後自殺。而劉邦則出身卑微,並非名門大族。《高祖本紀》中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太公就是老頭子的意思,劉媼就是劉家老太太的意思,這是沒有辦法知道其姓名卻又非得寫出個姓名來的辦法。由此也可見,劉家的社會地位低下。

二比理想。

項羽少年時期讀書不成,去學劍術,又不成。他的叔父項梁很氣憤。但項羽卻說:「讀書只能記記名姓而已,學劍也只能對付一個人,我都不願學。我要學對待上萬敵人的本領。」於是,項梁教項羽兵法。項羽略知其意,不能全部掌握。(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要學萬人敵,人生目標非同凡人,但又缺乏實現目標的具體行動。秦始皇出巡,項梁與項羽都去觀看。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項梁忙掩其口,說:「不能亂說,是要被殺頭的!」項梁認為侄子是個奇才。一個書不學,劍不學,兵法又不好好學的人,要做皇帝,不免有幾分狂妄和無知。此時的項羽才是一個毛孩子,也許他的貴族血統和滿腔的仇恨使然。再看劉邦,身為亭長,有一次帶百姓到首都咸陽去服徭役,適逢秦始皇外出巡遊。劉邦見到了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皇帝,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歎:「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一慨歎揭示了劉邦鬱積於心多年的激憤與慾望。是啊,我今天才明白了,我的人生目標原來是這樣的啊,人活在世上就得要像秦始皇那樣!劉邦僅僅是認識了什麼叫威風凜凜而已,給他這個閉塞的鄉下亭長開啟了一扇很大的窗戶,但並不能說,他就想取代秦始皇。

三比對亡秦的態度。

漢元年十月,劉邦已先於各諸侯到達霸上。此時,趙高已殺秦二世,立子嬰。子嬰素車白馬,頸繫絲帶,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欲殺秦王,劉邦制止,說:「開始懷王派遣我來咸陽,就是因為我能寬容人;況且人家已經投降,又殺之,不祥。」項羽在救趙以後入咸陽,即對咸陽全城實施大屠殺,「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這個麻木和無知的青年自以為救趙有功,以殺人和放火為最大的樂趣。他知道殺已降,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嗎?不知道。他知道秦朝宮殿,是人民創造的財富嗎?不知道。他知道,這些財富既可以為秦朝所用,也可為自己所用嗎?不知道。他縈迴在心中的只有兩個字:「報仇!」並不是為人民而報仇,而是為六國舊貴族報仇。但是這個青年並沒有忘記享受,「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他要的是貨寶和婦女。從這一享樂觀看,他與秦二世相差無幾。可以肯定,這個人的上台,其殘酷性不會比秦始皇差。

四比對謀士的態度。

劉邦的最大特點是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作為一個最高領導人或最高統治者,有了這個品質,就是具有了最好的品質。還軍霸上,劉邦是聽從的樊噲、張良計。鴻門宴上劉邦與項羽相會,雖是一著險棋,其實工作已被張良做在前面了。項伯夜馳之沛公軍,要拉張良去投項羽,因為項羽四十萬軍駐鴻門,就要按范增的方略辦,對駐在霸上的劉邦「急擊勿失」。張良沒有背叛劉邦離去,而是拉來劉邦對項伯說:「我入函谷關,沒有為自己取得一絲一毫的利益,將吏民登記造冊,封閉倉庫,是為了等待項將軍回來。所以派兵守關,只是為了防備盜賊進入,出現非常事故。我是日夜盼望將軍到來啊,哪裡敢有半點反叛之心!希望你向項將軍說明臣下我不敢背叛項將軍的崇高德行。」(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歸,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回到軍營對項羽說:「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羽許諾。如此的前奏曲,劉邦才逃過一劫。

漢,四年,楚急圍劉邦於滎陽,形勢非常危急。可是就在這時,韓信使者至,要求劉邦立他為「假齊王」。漢王大怒,罵道:「我困於滎陽,日夜盼望你來救我,你卻想著要立自己為王的事。」張良、陳平踩漢王的腳,對他耳語說:「你作戰不利,能禁止韓信稱王麼?不如趁這個機會,就立他為王,並善待他,使他守土有責。不這樣,恐怕生變。」漢王醒悟,令張良往立韓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定都長安,是聽從婁敬的。漢六年,有人上書言韓信反。劉邦考慮,舉兵攻打吧,自己的部下恐不是韓信的敵手;不打吧,事態發展會不可收拾。劉邦又發出「如之奈何?」的慨歎。這時,陳平說:「古時候天子外出巡獵,總是會盟諸侯。現在南方有一好去處叫雲夢,陛下假裝出遊雲夢,到陳這個地方會盟諸侯。陳,楚的邊界。韓信聽到天子出遊巡獵,必定若無其事地到郊外迎接。就在迎接之時,陛下趁機將他捉拿歸案,只需要一個力士就行。(古之天子巡獰,會諸侯。南方有雲夢,陛下弟出偽游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劉邦聽從陳平的計策,輕易地把韓信捉起來了。對謀士的態度,項羽與劉邦相反,鴻門宴上,范增數目項羽,要他斬殺劉邦,不留隱患,但項羽根本不聽,從而坐失擊敗對手的良機。豈止不聽范增的,在楚軍把漢王圍於滎陽的有利形勢下,項羽還中了反間計。陳平以重金收買楚軍,使多人散佈謠言:鍾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大,但不得封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王而分其地。項王果然不信鍾離昧等。楚使使者至漢,漢王假意擺上豐盛宴席,見到使者,卻裝著驚呀,說:「吾以為亞父派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隨即撤去上等的佳餚,而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報,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急欲攻下滎陽,項王不肯聽。亞父聞項王懷疑自己,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未至彭城,范增疽發背而死。重要謀臣離開項羽,劉邦消除了奪天下的一大隱患。

五比建立國家制度。

項羽毫不猶豫地實行分封制,基本上全用舊貴族,一下子封了18個王。可以說他的國家是依靠舊貴族拼湊起來的大雜燴。秦始皇實行的郡縣制,有沒有可取之處,他可能想都沒有想。這個倒行逆施的青年,學書不成,只有力氣而已,恢復起舊制度來卻毫不猶豫。劉邦實行的國家制度是郡、國並行。遠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打敗項羽,曾分封了韓信、英布、彭越這些重要將領。漢初被封的異姓王有8個。此外,他還封了功臣蕭何等140多人為列侯。從公元前202年到前195年,7年之間,漢高祖借口他們謀反,先後將幾個諸侯王殺去,並同時分封了一批劉姓子弟為王,想依靠宗族的力量作為皇權的羽翼。漢景帝時發生七國之亂,經過三個月就平定了。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把大王國分成幾個小諸侯國,大大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直至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借口諸侯王所獻酎金的成色不好,奪爵者一百多人,才基本上解決了諸侯王割劇的局面。也就是說,至此郡縣制才得以鞏固。由郡、國並行到到基本實行郡縣制,漢朝走了一條革新的道路。

《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