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前192年),名纏,字伯,出生於下相,戰國末期的楚國貴族。他是項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殺了人,跟隨韓公子張良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躲避。
項梁起事,後立懷王,項伯為左尹。楚軍北救趙,隨項羽一起北上。後又隨項羽進入關中。曾在鴻門宴中保護劉邦。
漢王朝建立後,劉邦為感念項伯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賜劉姓,並封為射陽侯。
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嗣子睢有罪,不得代,國除。
生平事跡
項伯早年任俠,秦時曾與張良有舊。曾殺人,張良匿其於家。及項梁起事,項伯亦與其事。後隨項梁北上,與立懷王,為楚左尹。秦二世三年,參與北伐救趙,又隨項羽入關。
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向楚將沛公劉邦投降,秦亡。劉邦利令智昏,聽從謀士建議,據函谷不納諸侯。[3]十一月,項羽率聯軍至函谷關,有人守關,不得入,又聞劉邦已先破咸陽,大怒,使當陽軍等擊關,遂入關,至戲西。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告訴項羽:「沛公欲王關,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發佈命令: 次日犒賞士卒,進攻劉邦。劉邦當時駐軍霸上,並不知情。
在大戰即臨,霸上將玉石俱焚的時刻,項伯想到了跟隨劉邦的張良。張良曾有恩於他,兩人關係極好。項伯不願棄張良而不顧,連夜趕至霸上,找到張良,告以 實情,要張良和他一起離去。張良借口說,危難時棄人而逃是不義的,遂將此事告訴了劉邦。
劉邦感到自己力量不敵,決定軟化雙方的對抗,遂把項伯選定為行事的突破口。他對項伯極恭敬地以兄長的禮儀約見、祝酒,結為親家,又以圓通的理由,誠懇地解釋了產生誤會的事情,表明了他對項王的忠誠之心。項伯完全相信了劉邦的忠誠,甘願充當雙方和解的中介人,不僅給劉邦提出了一個自認不錯的主意,而且說服項羽善遇劉邦,為劉邦到新豐鴻門道歉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次日的鴻門宴上,范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讓乘機殺掉劉邦,項羽因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定劉邦為忠誠有功之將,因而對范增的暗示默然不應。當范增召來項莊即席舞劍時,項伯一定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意,立即拔劍對舞,常用身體遮護劉邦,使項莊一直難於下手。
漢二年,項羽征伐齊國,徵兵於九江。九江王英布僅遣將將數千人行。及劉邦下彭城,九江王英布亦不稱病不佐楚。項羽由是怨英布,使使者責布,召之。英布恐,不往。而項羽亦因北方有齊、趙之憂,西方有漢為患,而自己盟友僅九江王一個,故沒有發兵擊英布。
漢三年,漢使隨何至九江,成功策動九江王英布助漢,項羽派項聲、龍且攻淮南,數月,淮南悉平。英布至滎陽劉邦後,也派人至九江招徠其散卒。而項羽則派項伯至九江,收九江兵。項伯至九江,盡殺英布妻子。英布只好收兵北上。
項羽敗亡後,劉邦赦項氏皆不誅,賜姓劉氏。項伯於秦時起隨諸侯滅秦,鴻門宴又護過劉邦,因此被封為射陽侯。其封國位於今江蘇寶應縣東部射陽湖鎮。
在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項伯去世,其嗣子項睢有罪,不得襲爵,國除,地入於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