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史上的「裸婚」 劉邦與呂後歪打正著

當今社會,房價高企,很多適婚男女陷入了「婚要結,房在哪?」的困惑中,於是掀起了一股提倡「裸婚」的風氣。這與一位詩人所寫「我悄悄的來,悄悄的走,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無奈,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確實是一個值得社會工作者深思的社會問題。但不要以為這是當代人首創的,其實翻開歷史,這種「裸婚」形式,上朔到二千多年前,就已經有歷史記錄在案,當中不乏著名的人物。

中國人的婚禮,主流是繁瑣鋪張的六禮,即使到民國時期提倡文明結婚,但成家的旅程還是被看得很重、被認真對待的。當然,婚俗折射出某個特定時代的生活狀況,也反映出人們價值取向的變化。在當今背景下,「裸婚族」的出現有其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不是首創是一種回歸,更是一種進步。那麼,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裸婚族」呢?我想以下四對應該很有代表性:

1、 一波三折型裸婚--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卓文君,本是當地首富卓王孫的女兒,這卓文君當時僅17歲,書上形容她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來是人人所冀求的女子,卻因父親安排了一個政治婚姻,將她許配給某一皇孫,而讓她的人生很快就跌入谷底,因為此皇孫是一個病人,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卓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不過漢朝寡婦還可以再嫁,否則,卓文君只能鬱鬱寡歡。還好,當時大才子司馬相如聽說卓文君貌美,又是單身,但自己太窮,無立錐之地,便奏了一首《鳳求凰》,希望能見姑娘一面。正所謂郎有情妾有意,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求偶之意聲聲入耳,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卓文君不顧嫌隙雪夜私奔司馬相如所住客舍,第二天索性雙雙馳歸成都司馬相如老家。

一個是富家小姐,一個窮困書生,就這樣結合在一起了。對這件事情,卓王孫當然是盛怒難消,認為司馬相如有辱衣冠,而寶貝女兒也太不爭氣,雪夜私奔,敗壞門風,使他丟盡臉面;更主要的是司馬相如是一個窮光蛋。由於司馬相如豪情不減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荊釵布裙,風風火火開始新生活。幾個月後,他們乾脆賣掉車馬,回到娘家臨邛,並在娘家對面租了一間屋,開了一家小酒店,卓文君淡妝素抹,當壚沽酒,司馬相如更是穿上犢盤鼻褲,與酒保傭人一起洗盤子,忙裡忙外地跑堂。

真正是天無絕人之路,那司馬相如本就是大才子,當時漢武帝求賢如渴,自從看了司馬相如的辭賦《子虛賦》很是欣賞,便下詔書要見司馬相如。不想漢武帝一見司馬相如,便授予官職,從此司馬相如開始過上了好日子。卓王孫聽說女兒女婿如此有本事,便給他們追加了嫁妝。

裸婚的卓文君地卻讓人敬佩。

2 、歪打正著型裸婚——劉邦與呂後

想當年,年輕時的劉邦只是個小小的街道幹部,錢袋空空,但是他的腦子卻不空。

劉邦的妻子是呂公的女兒呂氏,名叫呂雉。呂公和家鄉的人結下冤仇後來到了小沛定居,因為沛令和他是好友。在剛剛到沛時,很多人便聽說了他和縣令的關係,於是,人們便來上門拜訪,拉拉關係,套套近乎。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小沛擔任主簿的蕭何,他宣佈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根本不管這些,雖然他沒有帶一個錢去,他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我出賀錢一萬!」呂公聽說了,趕忙出來親自迎接他。一見劉邦器宇軒昂,與眾不同,就非常喜歡,請入上席就坐。這次劉邦不但白吃一頓飯,酒足飯飽之後,呂公又將他盛情留下,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

窮劉邦娶妻後,並沒有安心過老 婆孩子熱炕頭的大眾生活,職位雖低,但公務與應酬不少,呂雉一人承擔家務,甚感辛苦。

等到劉邦逐漸成器,本來身份也不同昔日的呂後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又被項羽押做人質,在楚軍中受盡凌辱,從而養成日後多疑、狠毒的個性。不過好事多磨,她最終回到劉邦身邊,成為皇后,並成為影響歷史的女人。

3、 雞犬不寧型裸婚——姜子牙與馬氏

以上兩個算是「裸婚」的成功案例,裸婚的前輩中也不乏非常失敗的,比如說姜子牙和他老婆馬氏。

相傳馬氏一直待字閨中,直到六十八歲以黃花閨女之身嫁與了七十二歲高齡的姜子牙。婚後姜子牙夫婦的生活一日糟過一日,種地顆粒無收,賣肉到酸腐 了也賣不出去。他的妻子常常抱怨姜子牙是個廢物點心,看到他每日拿著無鉤的魚竿釣魚更是反感。據說一度想毒死姜子牙改嫁,幸好有神鳥的幫助,子牙同學才得以逃脫。因為無法忍受婚後的貧困生活,馬氏一度要甩掉姜子牙改嫁,姜多次勸說,保證今後會有榮華富貴,目光短淺的妻子認定這是屁話且棄之而去。

後來姜子牙 輔佐周文王稱帝,有了封地,馬氏又來找他,姜子牙用水潑地,告知覆水難收的道理,馬氏悔恨不已。馬氏死後,姜子牙給她封了個「掃帚星」。 這就未免有失厚道了。

4、裸婚之典範——朱元璋與馬秀英

馬秀英又稱馬大腳,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她生在亂世,頗具膽識,在危境中,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

朱元璋自幼貧寒,父母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年紀不大就被迫進入寺廟做了小沙彌,後來背井離鄉,雲遊四方。朱元璋25歲時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因屢立奇功,郭子興便把養女馬秀英嫁給了他。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成為了起義軍首領,後來他率軍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在艱難危險的軍旅生涯中,馬秀英伴隨在朱元璋的身邊,照顧他的生活,幫助他處理公文,敦促他讀兵書、古籍。她在生活上體貼入微地關懷著朱元璋,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保護他,在軍事和政治上又是他的謀士,顯示了傑出的才能。成為了朱元璋不可缺少的「賢內助」。馬秀英愛讀史書,善謀略,很重視人心向背的政治問題。她經常勸誡朱元璋:「人心是根本,做事要首先得人心。夫君在打仗時要盡量減少屠殺,不要侵犯百姓。」朱元璋採納了這個建議,嚴令全軍遵守,得到老百姓的支持。這是他能戰勝各路軍閥,統一天下的根本。

1368年,就在朱元璋稱帝的同一天,朱元璋冊封髮妻馬秀英為皇后,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登基大典過後,朱元璋來到後宮,挽著她的手說:「我從一個農民起家,能當上皇上,外靠功臣,內靠賢妻。多年來,你為我做的事,真是一言難盡!我得賢妻,三生有幸呀!」

「賢後」,這是朱元璋對妻子最真心誠意的讚譽。而馬氏在明王朝建立後的所有言行,都顯示著她無愧於「賢後」這個稱號。

《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