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初年的那些荒唐事 司馬炎倡導的全民炫富

在晉武帝之前,三國鼎立,各據一方。後來西蜀被滅,劉禪降魏後被封為安樂公。現在吳國也併入晉國,晉武帝重新統一了中國,將全國劃分為十九州。劉禪死於晉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而吳主孫皓則死於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至於好似籠中鳥的前魏主曹奐,到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也鬱悶地離世了。三國就這樣徹底地畫上了句號。

俗話說:飽暖思淫慾。晉武帝也是凡胎,一旦安定下來了,又開始想要重溫咸寧初年的風流韻事了。他得知南朝美人格外鮮妍,就想選一些充入後宮。而伐吳後得到的吳宮妓妾大多數被將士們搶去了,晉武帝於是下令將美人們交回朝廷。將士們只得從命,將所獲吳女全部送入宮中,大概有五千多人,個個都花容月貌,冰肌玉膚。武帝龍顏大悅,一齊收納入各個宮室。由於妃嬪實在太多,總計不下萬人,武帝只好想了個辦法:自己坐在一輛羊拉的車上,任憑拉著他在宮中自由行走,羊最後停在哪個妃嬪的門前,他便住在誰那兒。每次羊停住了,都有無數美人前來接駕。武帝略微端詳一下,看到喜歡的就下車設宴賞花,左擁右抱,都是精緻的可人兒,酒足飯飽後就隨便拉幾個入帳共同歡愉。武帝樂此不疲,今天到東邊,明天到西邊,就像是蝴蝶在花間跳舞似的。但是萬千粉黛,不能處處顧及,所以那些一心想討皇上歡心的妃嬪便想出了辦法,把竹葉插在門前,然後把鹽水灑在門前的地上,以此來誘惑拉著皇帝的羊兒在自己門前停下。這樣一來,羊兒往往停下來舔食鹽水和吃嫩竹葉,武帝就自然被妃嬪請入內室。很快都紛紛效仿,羊兒的嘴也就刁起來了,還是和以前一樣隨意前進,沒被臨幸的妃嬪也只有靜靜等待了。武帝每日耗損體力,終於到了昏昏沉沉地不理國事的地步。這時皇后的父親車騎將軍楊駿、楊駿的弟弟衛將軍楊珧以及太子太傅楊濟乘此機會獨攬大權,權傾一時,被稱作「三楊」。朝廷裡的舊臣,許多都被疏遠、貶退了。山濤多次對晉武帝規勸、諫阻,晉武帝心裡也明白,但就是改不了。除了「三楊」之外,還有中護軍羊、後將軍王愷,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極度囂張。

當時洛陽城有著一股攀比富貴的風氣,羊和王愷本來就很富有了;還有個散騎常侍石崇竟然比他倆都要闊氣。羊自知敵不過,就不敢較勁了,而王愷不服,偏偏要與石崇斗富。這個石崇之前常假扮盜賊打劫巨商豪賈,所以成為暴富。兩家斗富一時成為洛陽城的趣談。王愷用飴糖水刷鍋,石崇就用燭蠟當柴燒。王愷用紫色的絲綢在道路兩旁作屏障,長達四十里;石崇就用織錦作屏障,長五十里。石崇用香料和泥塗房屋,香氣四溢;王愷就用赤石蠟塗牆,晚上可以發光。王愷每次都被鬥敗,就求助於晉武帝。武帝賜給他一棵珊瑚樹,有二尺多高,光彩奪目。王愷得意洋洋地在宴請賓客時把珊瑚樹拿出來炫耀,石崇二話不說就用鐵如意把王愷的珊瑚樹擊碎了。王愷怒氣衝天,要和石崇拚命。石崇反而笑道:「不值錢的東西,不值得收藏。」於是命令手下人把家中的珊瑚樹全都拿了出來,其中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棵,而和王愷的珊瑚樹相同的更是多得不可計數。王愷不知所措,連賠償也不要,趕忙灰溜溜地避開了。石崇因此名噪洛陽。

這種歪風邪氣,武帝不但不制止,反而還鼓勵。很多忠臣,如車騎司馬傅鹹、司隸校尉劉毅等都大膽直言,給予批評。到了元旦,武帝率領百官去南郊祭天,結束後,武帝看到劉毅在旁邊站著,就問他:「朕可比得上古代的什麼皇帝?」劉毅說:「陛下的功績,可以與漢朝的桓帝和靈帝這樣的昏君相比。」武帝和文武百官頓時愕然,很多人都變了臉色,但劉毅仍然神色自若。武帝問道:「朕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也算是開國之君,怎麼能和桓、靈相比呢?」劉毅答道:「桓、靈公然懸賞賣官,但是收入都上繳國庫;現在陛下賣官的收入卻到了皇宮。相比之下,陛下還不如桓、靈二帝呢!」武帝突然放聲大笑道:「呵呵,他們那時候沒有人提醒,聯今天有你這樣的忠臣,看來朕還是很高明的啊!」笑畢便讓侍從賞賜劉毅黃金若干,然後抽身而去,留下一幫傻眼的大臣在那裡發呆。

賈充病死了,需要找繼承他事業的兒子時,卻發生了一件怪事。其實賈充曾經生過一個兒子,名叫賈黎民。他三歲的時候由奶媽抱著玩耍,正好賈充過來。兒子看見了就對著他笑,賈充走過來摸孩子的頭表示愛撫,不料被妻子郭槐看到,懷疑賈充和奶媽有私情。她趁賈充第二天上朝,就把那個奶媽給活活用鞭子打死了。可憐三歲的小孩思念奶媽,每日啼哭,居然得病夭折了。後來賈充又得一男孩,也雇了一個奶媽。當奶媽抱著孩子去看父親時,賈充又撫摸孩子的頭,偏又被郭槐看見,還是用老辦法殺了奶媽,兒子也這樣夭折了。從此以後賈充就再也沒有兒子了。對賈充這樣的奸臣,這也算是一種報應。賈充死的時候,還有弟弟的兒子可以入繼;但是那個悍婦郭槐卻想入非非,將自己的外孫韓謐過繼給那個夭折的小孩賈黎民,充做賈家的後代。韓謐原是賈充的小女兒賈午的兒子,即是賈充的外孫,怎麼能冒充為嫡孫子呢?可笑的是當郭槐上表假稱是賈充的遺願時,武帝居然糊塗到立即下詔同意。那韓謐當即改姓為賈,負責賈充的喪禮。博士秦秀痛心疾首,當朝大呼:「亂呀!」

《司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