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隋文帝楊堅一共誅殺了哪些開國功臣武將?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關於開國皇帝誅殺功臣這事兒屢見不鮮,諸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其實隋文帝楊堅也幹過這事兒,只不過由於歷史上對他的正面評價過多,另外隋朝統治時間太短,所以這一瑕疵被掩蓋。作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隋文帝同時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功臣也不在少數。

《隋書》上說「其(指隋文帝)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據編者獨孤雁的不完全統計,隋文帝一朝殺死開國功臣武將有7人,雖然數量無法與朱元璋相比,但已經超過漢高祖劉邦了,而且這7個人的身份地位在隋初都是非同小可的。下面按7個人被殺的時間順序,簡單介紹一下。

開皇五年(585年),郢國公王誼因」言論醜惡,胡僧告之,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當死「,隋文帝還假惺惺在群臣面前說清,後念在兩人曾是同學的關係,將其賜死於家。王誼對隋朝的建立是立有大功的,當年楊堅矯詔輔政時,地方上掀起三股叛亂,王誼堅定站在老同學楊堅一邊,並率軍平定司馬消難的叛亂。

開皇六年(586年),郕國公梁士彥、英國公宇文忻、舒國公劉昉以謀反的罪名被殺。以上三人在隋文帝稱帝過程中都曾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劉昉,正因為他的暗箱操作,楊堅才有機會矯詔輔政,梁士彥、宇文忻在平定地方叛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隋文帝稱帝后,三人均不被重要,難免有所怨言,後被人揭發,定為謀反罪處死。

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的老同學、開國武將元諧被人告發,隋文帝不辨真偽,直接將其處死。元諧「少與高祖(楊堅)同受業於國子,甚相友愛」,少年時建立的友情,沒能抵過權力帶來的猜忌,元諧以及他的親朋故舊被一併「伏誅,籍沒其家」。

開皇十七年(597年),隋朝」四貴「之一的虞慶則在平定嶺南的叛亂後,派部屬回京匯報工作,不料部屬竟然舉報其謀反,隋文帝二話不說,直接把虞慶則處死。王誼、劉昉等人在北週年間與楊堅既是故交,同時幾個人的身份地位相差不大。而虞慶則不同,他完全是楊堅的親信黨羽,積極推動楊堅稱帝。隋朝建立後,虞慶則曾擔任宰相,並在瓦解突厥上立下功勞,但他最終依然躲不過被誅殺的命運。

開皇二十年(600年),隋朝名將史萬歲因在言語上得罪隋文帝,結果慘死在朝堂之上,史書稱」死之日,天下士庶聞者,識與不識,莫不冤惜「。史萬歲是隋文帝殺死的開國武將中名氣最大,影響最大的。史萬歲參與平定河北的叛亂,大破突厥,平定江南,為隋朝的建立、統一、鞏固立下赫赫戰功。史萬歲死後,隋文帝就有些後悔,但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下詔說史萬歲「多受金銀」、「懷詐要功」。

按照這些功臣武將的出身、死因等因素,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王誼、梁士彥、宇文忻、劉昉、元諧。他們是隋文帝的同學故交,在北週年間,他們的身份地位大致相同。隋文帝通過不光彩的方式取得皇位,因此對這些人格外防範,這有點像趙匡胤,通過兵變取得皇位,因此對武將不信任。而隋文帝在這些故交的支持下,取得皇位,他最擔心的就是這些人交往過密,有所圖謀。

第二類,虞慶則。從表面上看,虞慶則的死有些戲劇性,是因為他的內弟與自己的寵妾通姦,然後被內弟告發的。但事實上,此時有些「功高震主」的虞慶則已經完全失去楊堅的信任,因此他的死也就不出意外了。第三類,史萬歲。隋文帝晚年,性情變得刻薄,喜怒無常,經常以嚴刑待人。性情耿直的史萬歲無意之中觸怒隋文帝,加上楊素的誣陷,最終導致一代名將的冤死。

《隋文帝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