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隋煬帝皇后「一女侍多帝」傳聞 荒謬之極

她,容貌姣好,性格靜婉,一生命途多舛;她累世顯貴,文采卓然,卻因夫婿楊廣留下種種不公罵名。

蕭氏,隋煬帝皇后。正史記載,蕭後深得諸君敬重,而在野史中,這位傳奇女子卻背負侍寢數位帝王的「淫名」。歷史長河,浩瀚雲煙,後人的評述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傳奇蕭後究竟何人?品性如何?隨著她與楊廣合葬之所在揚州出現,關於她的身世、際遇,也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蕭後是誰?

西梁公主蕭美娘

在評書《隋唐演義》中,蕭後的稱謂正如江南的柔美一般充滿詩意--蕭美娘。

《隋書》36卷,記載了蕭後身世:梁朝昭明太子蕭統曾孫女,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出生皇族,卻因江南有風俗雲二月出生者不吉,自幼由養父蕭岌收養,不久輾轉舅父張軻府寄人籬下,親身勞作。可惜的是,查遍《北史》、《后妃傳》等史籍,蕭後的字是什麼,均無記載,即便隨意編造的野史,在蕭後的名字上也沒有做文章。「歷史文獻中蕭後的文字記載甚少,其姓名、出生年代等信息皆無確切顯示,這或許與她幼年『貧民』境地有關。」市文物局研究員顧風表示,《北史》中關於蕭後生於天保五年(567)的記載,實際是由其養父蕭岌猝年推論而來。

怎嫁楊廣?

化凶為吉晉身王妃

開皇元年(581),楊廣被隋文帝立為晉王,這時,楊堅開始為兒子的婚姻上心了。蕭後成為晉王之妻,其中的經歷可謂跌宕起伏。

當年,可供楊廣選妃的公主有5個選項:北魏元家、南齊劉家、南陳陳家、梁朝崔家、梁朝蕭家。出於政治的原因,最終蕭家被鎖定。對已日薄西山的西梁而言,面對突然結交皇家的重大機遇自是緊張萬分。消息傳來,西梁王族上下將族內公主名冊找全呈給隋朝派出的提親重臣。不過蕭後因一出生就被送出宮寄養到母親張妃的娘家,加上其時江南風俗認為二月出生的人命中不吉,她並不在名冊之內。

世事難料,偏偏楊廣命合二月出生的女子,蕭後這一幾被遺忘的公主才又被想起,順利晉身王妃。

寵信何來?

文采卓然與楊廣投契

年少時的楊廣,完全可以稱之為文學青年,《隋書煬帝》記載「上好學,善屬文,沉深嚴重,朝野屬望」。年青時打下的學習底子,使得楊廣留存至今的詩作、文章被後代公認文采不凡。

蕭後嫁給楊廣後,夫婦二人情投意合,箇中原因,與蕭後的卓然文采有著極大關聯。西梁是南朝時齊、梁的延續,雖然國土狹小,先後成為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但西梁由於承續南梁的文化而成為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

在南朝傳統文學方面,沒有任何皇家貴族或百姓可與蕭家比肩。齊開國君主高帝蕭道成是著名的書法家。梁武帝蕭衍文名天下,有不少詩賦文章傳世。蕭衍長子蕭統的名字更是中國文學史上人人仰望,蕭統第三子蕭察、孫子蕭巋皆以文著名。這樣的家族文化熏染下,蕭後擅文學,特別精於周易的研究,會占卜,這就為她和楊廣的生活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蕭後從王妃一直成為皇后,楊廣對她恩寵相敬,蕭後成為楊廣日後眾叛親離之時伴隨左右的最後一人。

其功何在?

賢良隱忍助夫奪嫡

隋文帝廢太子楊勇而新立楊廣,但楊廣最終即帝,蕭後功不可沒。《隋書》記載:「後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及帝嗣位,詔曰:『朕祗承丕緒,憲章在昔,爰建長秋,用承饗薦。妃蕭氏,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可立為皇后』。」

由此不難看出,蕭後的聰穎柔順不僅得到了隋文帝和強勢的獨孤皇后的認可,更得到了楊廣無比深厚的寵敬。在深宮,一個女人能夠擺平身為皇帝皇后的公婆,能夠躲過太子幫的明謀暗算,能夠始終幫楊廣賺取皇帝眼前的印象分,蕭後的賢良隱忍可見一斑。

聰慧何至?

對失德暴政委婉勸誡

楊廣稱帝后,大興土木、廣羅美色、濫征民力、窮奢極欲,對其失德暴政,蕭後心知不可,卻因懼怕不敢直言,遂作《述志賦》委婉勸誡。其詞曰:「承積善之餘慶,備箕帚於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將負累於先靈……原立志於恭儉,私自兢於誡盈,孰有念於知,苟無希於濫名……」如果此時楊廣還能保持文學青年的原色,這首筆調柔婉、文字優美、寓意深刻的文章可能會令他深省,然而此時的楊廣自我感覺太好,蕭後的旁敲側擊無濟於事。

大業十四年(618),宇文化及等人密謀兵變,宮人稟告蕭後,蕭後令其上奏,煬帝聞奏大怒,竟把上奏的宮人斬首,以後宮人再向皇后稟及兵變消息,蕭後歎道:「天下事一朝至此,業已無可挽救,奏報了,只有增加煩惱而已。」此後,再無人提起,直至隋王朝顛覆滅亡。

中傷何來?

「一女侍多帝」荒謬之極

後朝的野史中,蕭後竟然背上了「一女侍五帝」(甚至六帝、七帝)的流言,這種說法從何而來?

根據文獻,宇文化及殺隋煬帝后,蕭後被擄至身邊隨大軍北上,直到被唐太宗迎回長安,她經歷了竇建德接駕,在兩位突厥可汗治下居住十餘年的經歷。而這成為後世野史撰寫者筆下充滿臆想的絕佳題材。

「野史稱蕭後『一女侍多帝』荒謬之極,完全忽略了古人對皇室的尊崇,純屬惡意中傷。」顧風表示,由於隋煬帝曾被明清小說嚴重「妖魔化」,跟著帶災的蕭後也被稱為紅顏禍水,這種說法與歷史不符。他介紹,竇建德破聊城擒宇文化及後,以素服哀哭煬帝,拜見蕭後,斬殺逆黨。同年,李淵稱帝,建立唐王朝,封蕭皇后八弟蕭瑀為內史省內史令。

唐武德二年(619),嫁入突厥的隋義成公主聽聞蕭後等隋朝殘存宗室在竇建德處,突厥處羅可汗便派人將蕭後一行接至突厥,亦受到禮遇,寄居大漠長達10年。貞觀四年(630),唐朝打敗突厥,唐太宗將蕭後恭恭敬敬迎回長安,予以厚待。「唐太宗此時30歲出頭,蕭後是他的丈母,其時已經60多歲,說兩人有瓜葛是不是荒唐?稍有常識的人自有判斷。」顧風說。

愍謚何意?

系唐太宗為形象加分

貞觀二十二年(648),蕭後在長安皇宮中原度過了18年穩定生活後病故。《資治通鑒·唐紀》中記載,唐太宗下詔「復其位號,謚曰愍,使三品護葬,備鹵簿儀衛,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

在漢字中,「愍」有憐憫、哀憐之意,可見唐太宗對這位曲折跌宕的傳奇女子的態度。

事實上,剛剛公佈的蕭後墓也印證了史料:其造墓講究,偌大的鳳冠仔細歸置遺骸邊側,精巧的琉璃裝飾散佈冠頂,墓中還出土了200餘件隨葬品,包括成套的編鐘16件、編磬20件,國內罕見。

那麼,這位大勢已去的前朝皇后何以受此禮葬,並封謚號愍與夫君隋煬帝合葬?從政治角度考量,唐高祖李淵系隋舊臣,隋煬帝曾提攜其為太原留守,君臣之義在前;隋煬帝與蕭後之女是李世民寵妃,翁婿之情在後,將二人禮葬可謂情理之中,為「仁君」形象加分。

揚州學者韋明鏵感歎,蕭後經歷奪嫡、亡國、喪夫等坎坷,仍能在戰亂中獲得生機,輾轉流離未曾放棄,最終榮歸中原,得享高壽,值得敬佩。

《隋煬帝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