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鵰:將突厥帝國毀滅的竟是李世民的岳父

受氣候和自然環境的影響,中國北方一直是遊牧民族的活躍地。540年突厥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史官的記載中,它僅僅用了20年的時間,就佔領了整個漠北地區,控制著從大興安嶺到鹹海之間廣闊的土地,北周、北齊等政權紛紛向其納貢、和親。

581年隋朝建立後,被迫在北部邊疆修築長城,佈置重兵,以防止突厥入侵。然而在583年突厥帝國如日中天時,龐大的帝國卻轟然倒塌,分崩離析,突厥正式分裂為東、西突厥,並引發內戰。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將突厥帝國毀滅的人竟然是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

相比之下人們更為熟悉的是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皇后,他的妻兄長孫無忌,對於他的這位岳父大人似乎沒什麼印象。其實這是因為他的這位岳父早在隋朝滅亡前就故去了,但這個人確是一位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它不僅搞垮了突厥,成語「一箭雙鵰」也源自於他。

李世民的岳父名叫長孫晟,字季晟,551年出生,河南洛陽人。長孫家族來源於北魏的拓拔鮮卑,一直是南北朝時期的名門望族,父子兄弟均擔任顯官要職。長孫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矯捷過人」。當時北周的尚武,閒來無事的貴族子弟們經常在一起比試騎射,當時的那些人都不是長孫晟的對手。

568年18歲的長孫晟擔任司衛上士。起初長孫晟在朝野中沒什麼名氣,別人也不瞭解他的才能,唯有楊堅第一次見到他後,就深贊其異才,拉著長孫晟的手,對旁人說:「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

580年突厥可汗攝圖(沙缽略可汗)向北周求婚,北周宣帝將宗室之女嫁給他。當時北周與突厥為彰顯自身國力,便挑選一些驍勇之士充當使者。因此這次長孫晟作任命為副使,護送送千金公主至突厥可汗牙帳。北周曾先後派數十名使者前往,但突厥可汗攝圖多輕視不禮,卻唯獨喜愛長孫晟,並經常與他遊獵,以至於長孫晟留住其處長達一年之久。

一次兩人出獵,見到兩隻雕爭奪一塊肉,攝圖給了長孫晟兩支箭,並說:「請射取之。」長孫晟彎弓搭箭,馳馬而奔,見雙雕相攫,於是瞄準目標,發一箭而貫射雙雕。因此後世有了「一箭雙鵰」的成語。攝圖因此更是對長孫晟刮目相看,讓突厥的貴族子弟和他親近結交,向他學習射箭。遊牧民族子弟要向一個中原人學射箭,這真的不多見!

此時可汗的弟弟處羅侯,與兄長關係不好,於是暗中派人與長孫晟結盟。而長孫晟也趁著在突厥遊獵之機,察看突厥山川形勢及部眾強弱。當長孫晟結束突厥之行時,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楊堅即將坐上皇位,於是他便將突厥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楊堅,楊堅聞後大喜,將他升為奉車都尉。

581年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後,突厥可汗攝圖非常不滿,「我周家親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復何面目見可賀敦(突厥人對妻子稱呼)乎?」遂借口為其妻北周千金公主的宗室復仇,進兵攻陷臨渝鎮,並約同各部落準備大舉攻隋。隋文帝聞之大驚,急忙下令在北方修築長城,派遣重兵防守。

「突厥通」長孫晟深知突厥各部首領各統強兵、分居四面,內懷猜忌、外示和同,他認為對付突厥難以力征,易可離間,便向隋文帝上書獻策,「今宜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通使玷厥,說合阿波,則攝圖回兵,自防右地。又引處羅,遣連奚,則攝圖分眾,還備左方。首尾猜嫌,腹心離阻,十數年後,承釁討之,必可一舉而空其國矣。」

隋文帝覽奏大喜,召見長孫晟商議。長孫晟「口陳形勢,手畫山川,寫其虛實」,隋文帝深為讚歎,全部採納,派遣使者拉攏玷厥(達頭可汗)。玷厥使者到隋後,令居於攝圖使者之上,果然攝圖與玷厥開始相互猜忌。同時授予長孫晟車騎將軍,命他帶著金錢,結好契丹、奚等部族,並在處羅侯處,廣佈心腹,誘其內附。

582年突厥可汗攝圖率領各部40萬騎兵自蘭州攻入,一路上打敗隋軍,進至周盤(今甘肅慶陽境內)。攝圖意欲南下,玷厥不從,率領所部撤退。長孫晟又讓攝圖的侄子染干告訴沙缽略:「鐵勒等反,欲襲其牙。」攝圖恐老營有失,於是撤兵出塞。此戰若無長孫晟的謀劃,立國尚淺的隋朝很可能會損失慘重。

583年隋文帝派竇榮定為帥,統帥3萬人與突厥阿波部在涼州一帶交戰,阿波軍屢戰屢敗。在軍中任偏將的長孫晟趁機建議利用阿波與攝圖的矛盾,再用反間計。於是當阿波使者到來時,長孫晟對他說:「今達頭與隋連和,而攝圖不能制。可汗何不依附天子,連結達頭,相合為強,此萬全之計。豈若喪兵負罪,歸就攝圖,受其戮辱邪?」 阿波可汗接受長孫晟的建議,留在塞上,派人隨長孫晟入朝。

攝圖得知阿波使者入朝後,非常憤怒,率軍一舉攻破阿波的老營,「盡獲其眾而殺其母」。走投無路的阿波投靠西邊的玷厥,「乞師十餘萬,東擊攝圖」,至此突厥正式分裂為東突厥(攝圖)、西突厥(玷厥)兩部。雙方不斷交戰,攝圖屢敗,於是被迫向隋朝入貢。他的妻子北周公主也申請改姓楊,認楊堅為父。

584年隋文帝派遣虞慶則、長孫晟出使攝圖,「賜公主姓為楊氏,改封大義公主」。攝圖奉詔時不肯下拜,長孫晟上前說道:「可賀敦為帝女,則可汗是大隋女婿,奈何無禮,不敬婦公乎?」聽了這話,攝圖笑著對手下說:「須拜婦公,我從之耳。」方肯下拜。從此北部邊患基本消除,隋朝可以南下滅陳。

585年攝圖病死,其子雍閭繼任為可汗。592年流民楊欽逃到突厥,煽動雍閭以及大義公主反隋,於是突厥不再入貢。此後長孫晟出使突厥,公主言辭不遜,便發覺此事。回京後,長孫晟將此事俱奏。隋文帝再次派他出使突厥,向索要雍閭楊欽。雍閭謊稱無有此人,長孫晟收買可汗手下,趁夜將其抓獲,並帶到雍閭面前質問。最終雍閭理屈,將公主殺死,遣使入貢。

此後在長孫晟的建議下,隋文帝拒絕了雍閭的請婚,而是與處羅侯之子染干和親。並將在突厥內戰中失敗的染干封為啟民可汗,予以妥善安置,成為隋朝的屏障。599年雍閭被殺,部眾大亂,長孫晟建議讓啟民可汗派人招撫,引起了西突厥可汗的不滿,雙方爆發戰爭,長孫晟擔任行軍總管跟隨楊廣出兵。

兩軍對持,長孫晟建議「突厥飲泉,易可行毒。」於是命人在水泉中下毒,結果西突厥人畜傷亡慘重,並認為「天雨惡水,其亡我乎?」,紛紛逃竄,長孫晟率軍追擊,「斬首千餘級,俘百餘口,六畜數千頭」楊廣大喜,設宴慶祝,席間有一個突厥降將在列,他說突厥人非常害怕長孫晟,「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601年長孫晟上疏「臣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謹驗兵書,此名灑血,其下之國必且破亡。欲滅突厥,宜在今日。」於是隋文帝派遣楊素、長孫晟率兵,護送啟民可汗北歸。經過幾場戰爭,突厥部眾紛紛向啟民可汗歸降,身受重傷的玷厥率殘部逃亡吐谷渾。順便說一下,同年長孫晟的小女兒出生,她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后。

604年當長孫晟回到京城時,正趕上隋文帝病死。楊廣秘不發喪,並任命長孫晟為內衙宿衛,知門禁事、左領軍將軍等職。此後長孫晟又奉命領兵參與平定漢王楊諒的叛亂,因功被封為武衛將軍。

607年隋煬帝準備北巡塞外,陳兵耀武,怕啟民可汗誤會,就派遣長孫晟前去宣喻。啟民可汗染干瞭解後,率領契丹、奚等十幾個部族的酋長齊來迎接隋煬帝。長孫晟見到招待隋煬帝的牙帳內雜草叢生,想讓啟民可汗親自剪除,借此向各部族宣示天子的威嚴。便指著帳內的草,言道:「此根大香」。啟民可汗聞後說:「殊不香也。」

長孫晟說:「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啟民可汗這才明白,趕緊說:「奴罪過。奴之骨肉,皆天子賜也,得效筋力,豈敢有辭?」。於是拔出佩刀,親自除草,其餘各部族長見後,爭相剪草。此外啟民可汗還舉國開御道,西起榆林,東達於薊,長3000里,寬百步。隋煬帝聽聞後,對長孫晟的大加讚賞,加封其為右驍衛將軍。

609年這位讓突厥視如雷霆的長孫晟病死,時年58歲。同年誠心歸順隋朝的啟民可汗也離世,隋朝與突厥的關係開始變得非常微妙。615年8月,隋煬帝出塞北巡,於雁門為突厥始畢可汗所圍,隋煬帝慨歎道:「向使長孫晟在,不令突厥至此」

長孫晟一生共有五子一女,分別為長孫無乃、長孫無傲、長孫無憲、長孫無忌、長孫無逸以及長孫皇后。特別是長孫無忌、長孫皇后,他們在隋末唐初的歷史上影響頗深。而他們的父親,曾經一箭射雙雕、用計謀搞垮突厥的長孫晟,卻淹沒在隋朝短暫的歷史塵埃當中。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長孫晟雖然一生從未指揮過大規模作戰,但他憑借自己的出眾的謀略,將偌大的突厥帝國為分化瓦解,這不正是戰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