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人生最大煩惱 多個皇子涉嫌謀反篡位

貞觀十七年三月的一天,在齊州通往長安的大路上,一騎駿馬緩緩向西走來,騎坐馬上的,是齊王府的長史權萬紀。

權萬紀正在趕往長安。此前,權萬紀向朝廷報告,齊州都督、齊王李祐有謀反的跡象,唐太宗李世民就讓權萬紀和李祐一起到長安去,把情況當面向他說清楚。為了防備萬一,唐太宗又派刑部尚書劉德威趕快到齊州去,察看當地的情況。

權萬紀比齊王李祐先行一步,趕往長安。他不知道,此時自己的身後正有一個殺手騎著快馬飛奔而來,他永遠走不到長安去了。來人名叫燕弘亮,是齊王李祐派出的一位武士。

齊王李祐,字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五兒子,母親陰妃。武德八年李祐被封為宜陽王,父親李世民登基之後,李祐進為齊王,兼任齊州都督,貞觀十一年前往藩國就任。

李祐有一個舅舅名叫陰弘智,在宮中擔任尚乘直長。有一年李祐回到長安,生了一場病,在長安養病期間與舅舅陰弘智經常接觸,陰弘智對他說:「你雖然貴為皇子,可是皇帝的兒子太多,皇帝去世之後,你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

李祐認為舅舅的話很有道理,決心組建一隻私人的衛隊。陰弘智就把自己的妻兄燕弘信、燕弘亮引薦給李祐,二人幫助李祐招募一些劍客與武士。李祐帶著他們回到齊州,感覺膽氣比從前強悍了許多,行為也漸漸狂野起來。

齊王府的長史薛大鼎無法管束,李祐不停地惹事,讓唐太宗非常生氣,撤掉薛大鼎,改派權萬紀去齊州,做齊王府的長史。

權萬紀原來在李恪府裡做過長史,有經驗,性格剛正、急躁,做事嚴厲。當時唐太宗接連寫了幾封信責怪齊王李祐,權萬紀勸說李祐:「你是皇上的愛子,皇上這樣責怪你,是盼望你悔過自新。如果你能改進,我願意入朝為你解釋,消除皇上的疑惑。」

李祐感覺他說的有道理,就寫信向父皇承認錯誤,交給權萬紀帶到長安。唐太宗聽權萬紀說了齊王的近況,非常高興,厚加獎賞,同時還不忘再訓上兒子幾句。本來這是一個父親通常的做法,齊王李祐太年輕,沒有理解父親的用心,反而認為權萬紀在父皇面前出賣了自己,恨之入骨。

權萬紀回到齊州,對李祐的要求比過去更嚴格,不許他跨出齊州城門一步,先把李祐的親信昝君謨、梁猛虎等勇士趕出王府,又找個理由把他們抓了起來,同時向朝廷通報齊王謀反。事情到了這一步,李祐當然不能放權萬紀回到長安去。

燕弘亮快馬追趕,遠遠望見前面的權萬紀,伸手摘下背上的彎弓,搭上一支利箭,瞄準權萬紀射出一箭。利箭如電,準確地射中權萬紀的後背,權萬紀立刻跌下馬去。燕弘亮驅馬上前,到權萬紀的身邊下馬,掏出一把利刃,就地把權萬紀肢解,屍體的碎塊丟到廁所當中去。

權萬紀被殺的消息傳回到齊州,典軍韋文振知道大禍臨頭,因為自己曾向權萬紀匯報過齊王不法的事實。韋文振慌忙逃走,被追兵趕上殺死。

李祐殺死權萬紀等人,終於出了一口惡氣,而且以後再不會有人來管束自己。他開始招兵買馬,修造兵甲,加固城防,城中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都要當兵,又委任了大批的官員,大肆封賞。齊州城裡的許多人害怕受他的連累,夜裡偷偷從城牆上溜下去,奔往他鄉。

此時,趕來勘問的刑部尚書劉德威剛剛走到濮州,聽到齊王反叛的消息,急忙進駐濟州,一邊飛報長安。唐太宗得到消息,親筆寫信給李祐說:「我以前經常告誡你,不要親近小人,就是害怕眼前這種事情發生。你從前是我的兒子,現在是國家的仇人。我上對不起皇天,下對不起后土!」

短短幾句話,寫完之後,唐太宗已經淚流滿面,因為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保不住了。唐太宗派兵部尚書李勣和已經在濟州的劉德威帶兵前去征討。

齊王李祐這一邊還不知道死期已至,每天與燕弘亮等人飲酒作樂。燕弘亮安慰李祐說:「齊王不用擔心,他們來了,我右手端著酒杯繼續喝酒,左手揮刀,就取他們的性命。」

這種話李祐喜歡聽,問題是外面的人並不買他的帳,他發出的徵兵令遇到了挫折,各州各縣根本沒有人響應。李祐終於知道害怕了,給父皇上書,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說:「我是陛下的親兒子,受到權萬紀的陷害,近來的行為確實有些顛狂,主要是因為心裡害怕,打算逃走,所以準備了一些兵器和人馬,為的是防身自衛。」

辯解蒼白無力,而且為時已晚。朝廷的軍隊還沒有到,附近州縣的兵馬已經來到齊州城外,李祐和親信們準備逃走。一天夜裡,齊州城兵將杜行敏帶著一群士兵,鑿穿齊王府的院牆,把李祐和燕弘亮等人的住處包圍起來。李祐要頑抗到底,杜行敏讓士兵在房子周圍堆起柴草,對裡面的人喊:「你們這些國賊,趕快投降,不然放火。」

於是齊王李祐和幾個親信被生擒,押送長安。唐太宗把李祐貶為庶人,賜死在內侍省。

親子反叛,是最讓皇帝傷心的一件事。唐太宗賜死自己的五兒子李祐,當然難過。可他不知道,更讓他難受的事情還在後面。

平定齊王李祐的叛亂之後,自然要進行調查和清算,這個過程中牽扯出一些人,其中有一個名叫紇干承基的,平時與李祐關係很好,所以被判死刑。在審訊紇干承基時,他供出許多驚人的秘密,這些秘密直指皇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字高明,當初唐高祖讓兒子李世民住在太極宮的承乾殿,李世民的大兒子就在承乾殿裡出生,於是以殿名為他命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時候,李承乾只有八歲,被立為皇太子。

幼時的李承乾聰明可愛,唐太宗對這個小小的皇太子異常寵愛,也對他寄予厚望,早早讓他學習處理政事。但是每個人都是會變的,坐在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定力稍有欠缺的人,尤其是一個年輕人,很容易會忘乎所以。

李承乾就是如此。這位皇太子年紀越大,毛病越多,聲色冶遊,無所不好。最初李承乾害怕父皇知道,小心掩飾。唐太宗派出最博學、最正直的大臣到太子府任職,像孔穎達、於志寧等人。他們看到皇太子的行為不合適,馬上進諫,皇太子立刻正襟危坐,一臉恭敬,真誠悔過。但這只是表面功夫,事後他玩得更凶、更放肆。

李承乾的荒唐事數不勝數,他讓自己的下人們身穿綵衣,在鼓聲之中表演雜技。又在東宮架起大銅爐,讓人出去偷來牛馬,自己親自動手參與宰殺和烹煮,然後召集親信一起大吃一通。

李承乾似乎對胡人的生活方式特別偏愛,找來一些胡人模樣的人,梳起胡人一樣的髮辮,穿上羊皮襖,五個人為一夥,在東宮裡搭建帳篷,像胡人一樣大吃羊肉。李承乾身在其中,自稱「可汗」,倒在地上假死,讓眾「胡人」騎馬過來,圍著他盤旋痛哭。

李承乾又找來漢王李元昌,把下人們分成兩隊,張列大旗,兩個人各帶一隊,互相用兵器拚殺。哪個人不認真打,一定嚴刑懲罰,有的人被打死,有的人被閹割。皇太子的這些表現,只能用病態和瘋狂來概括。

對於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李承乾深惡痛絕,說:「將來我做了皇帝,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誰再敢攔我、勸我,我一律殺掉。殺他五百人,就再沒有人敢說三道四了。」

唐太宗為了調教好皇太子,傷透了腦筋,仔細比較之後,選擇於志寧擔任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庶子的位置很重要,也很有前途。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太子的時候,擔任左庶子的人是長孫無忌。

於志寧,雍州高陵人,早年投奔唐高祖。貞觀年間做過中書侍郎,散騎常侍,兼任太子左庶子。唐太宗希望於志寧能好好教導年幼的皇太子,別讓他胡來。李承乾平時的言行不合禮度,於志寧專門寫了二十卷的《諫苑》。唐太宗看了很高興,特意賜給他十斤黃金、三百匹絹。

貞觀十四年,於志寧兼任太子詹事。因為母親去世,於志寧解職守孝,不久唐太宗就要求他回來教導皇太子,說:「我的兒子需要幫助。忠孝不能兩全,你要克制私情。」

於志寧只好回到皇太子身邊。李承乾曾經大興土木,徵用大批工匠,建造宅第。又和太監來往頻密,把突厥人引入宮室之內。於志寧認為這些做法欠妥,屢次勸說,終於把李承乾惹惱了。

皇太子的脾氣就是和平常人不一樣,他找了兩個刺客,一個名叫張師政,另一個就是紇干承基,讓他們去把於志寧殺掉。兩個人悄悄潛入於府,發現於志寧住的地方異常簡樸,已經到了寒酸的地步。兩個刺客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線,認為於志寧應該是一個好人,不忍心殺他,又悄悄退了出來,於志寧躲過一劫。

現在,因為齊王謀反案,紇干承基被捕,進一步審問,紇干承基供出更駭人的內幕:原來皇太子李承乾也在策劃篡位!

據紇干承基交待,在聽到齊王李祐反叛的消息之後,皇太子李承乾曾經對紇干承基說:「我院子西面的這一道牆內就是皇宮大內,離我這裡咫尺之遙,齊州離大內可是太遠了。」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