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公主怎麼死的 唐太宗嫡女新城公主暴卒之謎

唐太宗愛女新城公主的一生:並非死於駙馬的家庭暴力

1994年10月,隨著唐昭陵新城長公主的墓葬挖掘工作的進行,考古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墓室壁畫上侍女的頭部全被人砍去了。有人根據史書記載進行推測,認為是心愛的胞妹一夕猝死讓唐高宗極為悲憤,從而遷怒於公主身邊的侍女,認為是她們沒有照顧好自己的主人,所以下令將墓室壁畫中所有侍女的頭部全部砍去。那麼新城長公主為什麼會猝死,難道真如某些網文所謠傳的那樣,她是一位死於駙馬的家庭暴力之下的公主?

新城公主,初封衡山公主,出生於貞觀八年,不僅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所生育的七名兒女中最小的那顆掌上明珠,也是唐太宗所有女兒中最年幼者。

不過也有人因此奇怪過,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逝世於太極宮立政殿後,唐太宗親自撫養了長孫皇后所生的晉王李治與晉陽公主李明達,卻為什麼沒有撫養最年幼的女兒衡山公主呢?

事實上正是因為貞觀十年時的衡山最多也就只有兩歲,還是個需要乳母哺育照顧的孩子,唐太宗沒法帶在身邊撫養。不過除了不能親自照料小女兒外,衡山的待遇和其他三位同母姐姐並沒有任何區別。

貞觀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將年僅八歲的小女兒冊封為衡山郡公主——衡山自古以來便是五嶽之一,不僅位在名山之列,同時是道家和佛家的宗教聖地,對於自詡為道教鼻祖老子後人的李唐皇室而言更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地方,而《唐六典》中也曾明文規定道:「凡名山、大川及畿內縣皆不得以封。」結果唐太宗就將這麼重要的李唐皇室的宗教聖地衡山郡封給了小女兒,他對這個女兒究竟有著何等的寵愛之心,也由此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冊封為公主後衡山就有了實封,甚至沒過多久又增加了一次實封,墓誌上因此記載道:「湯沐增賦」。而根據各卷史書的記載,唐朝公主往往只有出嫁時才能拿到實封,這一點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事實上史書上記載的也只是太平公主是第一個出嫁時在三百戶實封的基礎上又加了五十戶實封的公主,而不是第一個在出嫁之前就開始享有實封的公主。而唯有晉陽公主與衡山公主這樣非常得寵的公主,才能早在出嫁之前就開始享有實封(正因為晉陽公主在冊封公主後就有了實封,晉陽十二歲逝世後,唐太宗下詔讓有關官員將晉陽於封邑所得的餘錢在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為愛女的往生祈福)。

同年,衡山被父親許配給鄭國公魏征的嫡長子魏叔玉。魏征在貞觀一朝的重要性毋須多強調,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僅次於杜如晦,比房玄齡還高一名,而魏叔玉身為魏征的嫡長子,將來是要繼承從一品鄭國公的爵位的。這一年年底,魏征病重,唐太宗特地帶上太子李承乾與衡山公主一同前去探望,並對魏征說:「你看看,這是你的兒媳婦!」然而魏征此時病勢已沉,連坐起身道謝的力氣都沒有了。

貞觀十七年初,一代諫臣魏征病逝,出人意料的是,就在魏征去世不久後被人安上了薦人失當邀名賣直的罪名,唐太宗一怒之下親自寫下詔書悔婚僕碑,衡山與魏叔玉的這段姻緣也就就此作罷了。而貞觀十七年的衡山不過九歲,於是唐太宗再次精挑細選,為寶貝女兒敲定了婚事,於貞觀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將她許配給長孫操之子長孫詮,而這一天,也正是長孫皇后的生日。

那麼衡山未來的公公長孫操又是何許人也?

長孫操即長孫皇后的叔父,長孫家族作為外戚一直備受唐太宗的看重,不僅連出三位國公與四位駙馬,就連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在貞觀元年犯下謀反的大罪本該按律當斬,唐太宗也因為長孫皇后的求情特別赦免了他的死罪。長孫敞因為受賄被免官,但唐太宗念及他是長孫皇后叔父的緣故,經常命人送絹給他供他開銷,最後又讓他以宗政卿的官銜退休,並加授了金紫光祿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長孫安世因效忠唐朝的死敵王世充被唐高祖李淵殺死,但他的幾個兒子不僅安然無恙,次子長孫祥還因為是長孫皇后侄子的原因被唐太宗提拔為了刑部尚書。

長孫操本人也頗有才幹,武德元年任陝東道大行台的金部郎中,後出任陝州刺史的時候,從陝州的東邊引水入城,極大地惠及了當地百姓。長孫操歷任洺州刺史、益州揚州的都督長史等職務,皆有善政。唐太宗又因為他的兒子長孫詮要娶衡山公主為妻,特意將他升為岐州刺史——乍一看岐州刺史的職位並不打眼,但岐州(即扶風)自西漢以來便與京兆、馮栩並列為三輔,地位非同一般。而唐朝將州分為七個等級,岐州便位列第二等,僅次於雍州、洛陽、并州,中晚唐時更是一度被定為了西京。所以長孫操作為一介臣子,只因兒子尚主便被提拔為了岐州刺史,一下子升了三四級的官,唐太宗對衡山未來的婆家有多重視由此可想而知。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唐太宗希望能夠在生前看到愛女的出嫁,但由於公主出嫁的儀式十分繁瑣,所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逝世於九成宮含風殿時,正在籌備出降儀式的衡山也因為父親的去世中斷了婚禮。但即位後的唐高宗李治並不想耽誤妹妹的婚期,所以永徽元年國喪孝除後,李治打算在這年秋天就讓妹妹風光大嫁,更因此早在正月時便開始令人著手準備婚禮儀式。結果這樣的舉動遭到了於志寧的強烈反對,於志寧堅持要求衡山長公主守滿3年的孝期才能出嫁,李治無奈之下只得應允。

只是李治唯恐耽誤了妹妹的大好年華,所以等到永徽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距離三年孝期尚有三天才完全守滿之際,李治便將妹妹由衡山長公主改封為新城長公主,並加食封五千戶,以此作為她的新婚賀禮。

雖然婚期屢有波折,不過好在新城公主與駙馬長孫詮婚後感情十分和睦,夫妻二人琴瑟和鳴,墓誌上也因此記載道:「調諧琴瑟,韻偃笙簧。標海內之嬪風,為天下之婦則者矣。」也正因為夫妻感情深厚,所以顯慶四年長孫無忌被李治貶黜,長孫詮也因此被流放巂州甚至被殺後,新城的反應十分激烈,她的墓誌上於是寫道:「雖外尊大義,不登叛人之黨。而內懷專一,無虧字□之□。蘭澤靡加,塵彌□□之鏡;鉛□罷飾,網綴回鸞之機。貫秋柏以居貞,掩寒松而立勁。」

面對丈夫的流放至死,新城雖然表面上並沒有抱怨什麼,但從此不再梳妝打扮,用沉默來表達對哥哥的抗議。而考慮到新城的葬禮是李治下令操辦的,且墓誌銘作為古人喪葬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必然是要經過李治親自過目並認可的,所以新城的墓誌上敢如此直截了當地記載她是如何因為丈夫的流放而對哥哥耍脾氣,可見李治對這個寶貝妹妹絕對不是一般的縱容。

由此也可以看出,新城倔強的個性與父親唐太宗如出一轍,再加上新城自幼被父親與哥哥們百般嬌寵著長大,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風波,會因此事對哥哥不滿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李治既捨不得對妹妹發火,也捨不得新城就這樣寡居下去,於是為她選了一位新的駙馬,即出自「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韋氏韋正矩,而韋正矩也因為尚新城公主為妻,由從五品的奉冕大夫被提拔為正三品的秘書監,官階竟然連升了8級!

但可惜的是,也許是因為和前夫長孫詮的感情太深,也許是新駙馬與新城的性格不太合適,這段婚姻關係並不如之前的結髮情緣融洽,二人成婚不久就有了韋正矩對公主失禮的傳言,而沒過多久,新城公主就逝世了。李治對妹妹的驟然去世十分悲痛,認為是韋正矩導致了新城的死亡,於是下令有司審問,結果韋正矩無法為自己辯解,李治一怒之下便殺了韋正矩。

然而事實上新城的逝世其實完全是個意外。單從韋正矩來看,韋正矩因為尚主而官運亨通青雲直上,再加上皇帝十分疼愛新城,所以韋正矩完全沒有理由,更沒有膽量謀害公主。而且根據《唐兩京城坊考》和《長安志》等史料記載,就在新城去世的這一年,她的身體似乎並不太好,所以李治特地為新城建了一座建福寺以作祈福之用。和新城身處同一時代的薛克構也曾說過,「吾聞新城以病而卒,夫子受其戮辱」,證明了新城公主的確是病死,並非現代網文所謠傳的那樣是死於駙馬的家庭暴力。

後來李治也發現這是一樁冤案,所以韋正矩死後李治又將他與新城公主合葬昭陵。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京兆金石錄》的記載,駙馬都尉韋正矩碑至宋朝時還在,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韋正矩並沒有殺害新城公主,否則李治絕對不會允許一個殺害妹妹的兇手與她合葬。

龍朔三年三月,痛失愛妹的唐高宗李治將新城以皇后之禮下葬,「皇帝悲棣萼之長湮」「廢朝不舉,有越常倫。賵往飾終,用超恆制」——以公主之身卻按皇后之禮隆重下葬的這份殊榮,放眼整個唐朝僅此一例。不過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史書還是墓誌都說得很清楚,新城公主的「葬事宜依後禮」「以皇后禮葬昭陵旁」,指的是下葬時的葬禮規格與皇后同一個等級,而不是指陵墓規格與皇后同級別。如果指的是陵墓規格,那麼史書就會如永泰公主那樣,明確記載她是「號墓為陵」。

新城公主作為唐太宗的愛女唐高宗心愛的妹妹,自幼備受呵寵,無論是父親唐太宗還是哥哥唐高宗,都將她視為掌上明珠,不僅一早就封為公主且享有實封,她所下嫁的夫婿及其家人也因為她的緣故而備受皇帝的看重。

新城公主雖然三十歲盛年而逝,但活著時享盡了一生榮寵,與駙馬長孫詮夫妻恩愛琴瑟和鳴,死後還以公主的身份得到了整個唐朝獨一無二的以皇后之禮下葬——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新城公主的一生不僅完全不像某些網文所謠傳的那樣淒慘可憐,反而是截然相反的備受寵愛。出人意料的同時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新城公主作為唐太宗心愛的女兒,擁有的就是如此華麗矚目的人生!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