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回憶:古印度國王是怎樣評價唐太宗?

王曰: 「嘗聞………有秦王天子,少而靈鑒,長而神武。昔先代喪亂率土分崩,兵戈競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懷遠略,興大慈悲,拯濟含識,平定海內,風教遐被,德澤遠洽,殊方異域,慕化稱臣,氓庶荷其亭育,鹹歌《秦王破陣樂》。聞其雅頌,於茲久矣。盛德之譽,誠有之乎?大唐國者,豈此是耶?」

對曰「然。………大唐者,我君之國稱。昔未襲位,謂之秦王,今已承統,稱曰天子………」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五》

唐僧陳玄奘在印度取經,遊學十餘年,引起了北印度一位國王的注意,這位國王是北印度戒日王朝的開創者,亦稱戒日王。戒日王於公元642年在其國都曲女城為唐僧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賓主雙方還進行了積極的互動和會談,情況如何,且看唐三藏在《大唐西域記》裡的記載。

據唐僧記載,戒日王朝國力雄厚,其他的不表,光騎著大象的象兵就有六萬,馬軍有十萬,幅員遍及整個北印度,而且三十年沒有戰爭。在這次會見中,戒日王問唐僧:「你來自哪裡,來這裡有什麼要求?」唐僧答:「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前來取經。」——這說法,在《西遊記》裡面已經是唐僧的口頭禪了。

對唐朝音樂有所聞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史上有名的貞觀年間,雖然隔著重重雪山和大漠,但那時候的信息還是有流通的,戒日王說起了自己所瞭解到的唐朝的信息:「聽說你們的天子叫秦王,少年時就見識非凡,長大後英明神武。先前天下大亂,國家分崩離析,戰爭頻仍,生靈塗炭。你們的秦王早就有了遠謀大略,興慈悲之心,救蒼生,平海內。其風俗教化和大德恩澤遍佈海內外,四方仰慕稱臣。老百姓十分感激,於是演奏歌唱《秦王破陣樂》。我們這邊聽到關於他的讚頌,已經很久了,關於他的盛德聲譽,請問都屬實嗎?你所說的大唐國,就是指秦王的國家嗎?」

這番話透露出當時東亞南亞信息溝通的一些真實面目,戒日王對隋唐時期的政治軍事形式還是有所瞭解的,起碼他知道隋末天下大亂,也知道秦王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的開創者之一,而且是年少時就起事,在隋末紛爭中,以自己的英明神武平定群雄,在創立大唐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更有趣的是,他還知道貞觀年間流行音樂排行榜上有一首叫《秦王破陣樂》的歌曲。當然,畢竟通訊手段有局限,戒日王對於李世民身份的認識,還停留在秦王這個封號上。

其實,戒日王也是一代雄主,和李世民也有相似之處。當他還是一位王子的時候,其兄長就被鄰國國王所殺,戒日王勵精圖治,用六年時間征戰天下,不僅報了兄長之仇,而且還統一了整個北印度,臣服了其他的國家,就這點而言,他的經歷和李世民很相似。更有意思的是,戒日王也是一位文藝青年,李世民愛玩音樂,戒日王愛寫劇本,他寫有三部劇本:《鍾情記》、《瓔珞記》和《龍喜記》,其中還有愛情劇。

所謂英雄惜英雄,戒日王談起李世民的時候,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其實,李世民和戒日王還經常派使者互動。

聽了戒日王的話,唐僧回答說:「情況是這樣的。我們的國家叫大唐國,而我們的皇帝在繼位之前稱為秦王,現在已經登基繼位,就稱為天子。」糾正了信息中的一些誤區。

這次會見後,戒日王請唐僧騎著大象巡遊印度半島,留下一段佳話。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