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本為李世民接見和親使者祿東贊所畫的是什麼

《步輦圖》是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作品,內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公元640年,即唐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當於宰相)祿東贊向大唐求親,第二年到達長安。

由於當時大唐帝國國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處,因此,當時竟有五個兄弟民族的首領向大唐求親,太宗很是為難。最後,想出一個平等競爭的辦法:請五位大使參加考試,誰考勝了,就把公主嫁給誰家的首領。當時出了五道難題,吐蕃使臣祿東讚過關斬將,一路領先,最終取得了勝利。

太宗非常高興,心想:松贊干布的使臣這樣機智、聰明,松贊干布自己更不用說了。於是,決定將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傳到吐蕃以後,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準備了馬匹、犛牛、食物和飲水,決定隆重迎接;松贊干布親率歡迎隊伍由拉薩出發直奔青海迎接。

松贊干布高興地說:我今天能娶上國大唐公主,實在榮幸。我要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為紀念,讓子孫萬代都要與上國大唐永遠親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築風格,在拉薩修建了城郭和宮室,這就是現在的布達拉宮。

從構圖的角度來講,這幅畫很明顯將所有人物分成兩組:以畫卷中軸線為界,左邊三個男士依次排開,井然有序,沒有任何裝飾,在規矩中略顯拘謹;右邊以唐太宗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擁的仕女形象,以及裝飾物兩把屏風扇、一展旌旗、步輦等等,把人物的佈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帶飄飄和晁蓋的迎風招展都有意刻畫一種充滿了柔情、安詳、和善的情調。

左右這種對比,尤其是譯官謹小慎微、誠惶誠恐和仕女們神情自若、儀態萬方的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

一張一弛、一柔一剛,讓人的視覺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彈琴時的左手伴奏一樣,穩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區炫音技巧的展示,華麗而不俗脫;一唱一和,和諧有序。

另外,只有典禮官一個人是紅袍在身,未免顯得孤零零的,仍然早不出喜慶的氣氛。於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蓋頂,和宮女服飾的配色,映襯出一團祥和、喜慶的氣氛。

由於此圖經歷千餘年的傳承,如今所能見到的閻立本作品,尚無一幀能毫無爭議地確定它為閻立本所做,這幅傳為閻立本所做的《步輦圖》,對它是唐代閻立本所做還是唐代其《步輦圖》全圖[8]他畫家的原創摹本,或為宋人波本有許多爭議,而書畫鑒定界對《步輦圖》的討論認為《步輦圖》的繪製年代不晚於宋代,定其為宋人摹本。但不管是唐代、唐摹還是宋摹,作品的繪畫水平都是很高的。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