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名將王方翼:因唐高宗的後宮爭鬥抱憾而終

王方翼(625年-687年),字仲翔,唐代并州祁(今祁縣)人。其祖父王裕,武德年間官至隋州(今湖北隨州)刺史,其祖母為唐高祖李淵之妹同安大長公主。其父王仁表,貞觀時曾任岐州(今陝西鳳翔)刺史。王方翼幼時喪父,與母親李氏相依為命,博得「孝童」的美稱。後來,李氏因與婆婆同安大長公主關係不和睦,被趕到鄉下的鳳泉別墅。王方翼和僕從一起開荒墾地,植樹造林,繕修房舍,經過幾年的辛勤勞動,居然擁有良田數十頃,房前屋後都長滿了灌木竹林,儼然又恢復了昔日官室的面貌。在鳳泉別墅居住期間,王方翼還堅持每天練武學藝,練出了一身真功夫,希望有一天能躍馬彎弓於疆場為國家效力。後來,王方翼被召回京城加入了皇家御林軍擔任了右千牛職務。不久,同安大長公主去世,王方翼一家又重新搬回京城長安居住。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次年,王方翼的堂妹王氏被冊封為皇后,王方翼也時來運轉,被調任安定(今甘肅涇川)縣令。在任職期間,王方翼獎勵耕織,致力於發展生產,打擊土豪劣紳,鎮壓了為害鄉里的惡霸皇甫氏,令當地人民拍手稱快。安定縣以此盜賊惕息,合境平安,王方翼也因政績卓著受到朝廷的嘉獎。

後來王方翼被任命為肅州(今甘肅酒泉)刺史。上任以後,王方翼親自發動土卒臨築城垣,又引多樂水環城為壕,加強了防務。在水邊建造水碾、水磨,為民造福。百姓加工米面,只收取少微的加工費,然後又將其盈利用於賑濟饑民,修築了數百間房屋,供饑民避寒居住。當時正值河西走廊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其它州縣的貧民常有因凍餓而死於道路的,而肅州人民卻很少死於災荒。肅州百姓非常感激.特地為他立碑,紀其功德,頌其德政。

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李遮匐勾結西突厥貴族進攻安西都護府,唐高宗下詔任命王方冀為檢校安西都護,協助裴行儉舉兵平叛。王方翼接到命令,馬上星夜兼程馳赴安西,負責修築了「安西四鎮」之一的碎葉城,加強了唐在西域的統治。碎葉城共四面12門,「皆屈曲作隱伏出滑之狀,五句而畢」。然後,王方翼又招徠西域各族貴族,使「由域胡縱觀,莫測其方略,悉獻珍貨」。這樣,李遮匐就限於孤立,終於被擒,禍亂始平。碎葉鎮是安西四鎮中最西的一個軍事重鎮,它的建設對於鞏固唐朝西北邊防、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永淳元年(682年),西突厥貴族十姓阿史那車薄啜起乓反叛,圍攻弓月城(今新疆霍城西),王方翼被調任庭州(治今新疆吉木薩爾)刺史,反擊叛亂勢力。他親率大軍急趨危城,與阿史那車薄啜的叛軍在伊犁河遭遇,發生激戰。由於阿史那車簿啜的言行很不得人心,所以面對王方翼所率領的唐軍,人心渙散,大敗而逃。是役,斬首千餘級,唐軍大獲全勝。

不久之後,在阿史那車簿啜的煽動下,三姓咽面又率領10萬之眾加入叛軍。王方翼率軍屯兵於熱海(今蘇聯伊塞克湖),身先士卒向敵陣衝去,流矢射中他的胳膊,鮮血直流,王方冀抽佩刀斷去箭簇,仍堅持戰鬥。在他的帶領下,士兵們深受鼓舞,士氣高漲,越戰越勇,終於擊潰了咽面的進攻。後來,王方冀又趁颳大風之機,主動出擊。咽面倉皇之間,來不及應戰,就隨四下潰散的部屬忙於逃命。是役,殲敵七千餘人。王方翼又乘勝追擊,派騎兵分道襲擊逃散的突厥兵,生擒其頭目突騎施等300餘人。

戰後,朝廷擢升他為夏州(今陝西橫山)都督。他上任以後,正值當地瘟疫肆虐,耕牛幾乎死亡殆盡,百姓無法耕地下種,只好攜兒拖女,逃亡他鄉。王方翼耐心地查閱了大量古籍,參照前代方式發明了一種新式的耕地農具。這種農具「施關鍵,使入推之」,「力省而見功多」,稱為「耦耕法」。這種方法推廣到各縣,有力地推動了當時農業生產的發展。永淳初,王方翼奉召進京,朝廷設盛宴款待。唐高宗命其袒臂,親視其瘡,感歎良久,下令對他褒獎。但是,這時王方翼的堂妹王皇后已被廢為庶人,他也因為是廢後的親屬,沒有能夠受到重用。不久,綏州步落稽白鐵余煽動百姓造反,攻佔了城平縣,自稱光明聖皇帝。唐高宗下令王方翼配合右武衛將軍程務挺會軍進剿。叛亂被平息後,王方翼因功受封為太原郡公。

唐高宗病逝,武則天掌握了大權。王方翼因為是王皇后近親,又牽連在程務挺一案,於是,武則天借口將他逮捕下獄,後來,又將他流放崖州(今海南)。王方翼經此折騰,積勞成疾,於路途憂憤而逝,時年六十三歲。

《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