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 被老爸和老婆的光芒掩蓋的大唐皇帝

【帝王檔案】

姓名:李治

姓別:男

民族:漢

職業:大唐帝國第三任皇帝

生卒:公元628年~公元683年

工齡:34年

父親:李世民

母親:文德順聖長孫皇后

王位繼承人:李顯

最大愛好:女色

最大特長:以柔克剛

最大缺點:太容易被女人控制

最大優點:仁孝溫和

最大成就:永徽之治

最大錯誤:過度相信武後

最大快樂:娶了武媚娘當老婆

最大痛苦:患有嚴重的高血壓並且因中風失明

最大仇人:沒什麼仇人

最大理想:當個太平天子

最大妥協:與武後共掌國政

最大武功:東征高句麗、西破突厥,是有唐一代版圖最大的時期

最大文治:在武後主持下,文化繁榮

當前住址:陝西省乾縣50里外梁山乾陵

【年號】

高宗李治一生使用了十四個年號,僅次於他的妻子武則天,而如果我們不把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使用的四個年號計算進來的話,那麼李治才是中國皇帝中使用年號最多的一位。

永徽:650年 - 655年

顯慶:656年 - 661年二月

龍朔:661年三月 - 663年

麟德:664年 - 665年

乾封:666年 - 668年二月

總章:668年二月 - 670年二月

鹹亨:670年三月 - 674年八月

上元:674年八月 - 676年十一月

儀鳳:676年十一月 - 679年六月

調露:679年六月 - 680年八月

永隆:680年八月 - 681年九月

開耀:681年九月 - 682年二月

永淳:682年二月 - 683年十二月

弘道:683年十二月

(看來武則天在當皇后(天後)的時候已經有了喜歡改年號毛病了,哈哈^-^)

【后妃子女】

皇后

王皇后

武皇后 武則天

蕭淑妃

徐婕妤 唐太宗賢妃徐惠之妹

劉宮人 生燕王李忠

鄭宮人 生原悼王李孝

楊宮人 生澤王李上金

韓國夫人 武氏 武則天姐(武氏與其女賀蘭氏皆有寵,但未有後宮封號)

魏國夫人 賀蘭氏

燕王李忠(母宮人劉氏)

原悼王李孝(母宮人鄭氏)

澤王李上金(母宮人楊氏)

許王李素節(母蕭淑妃)

代王李弘(母則天皇后武氏)謚「孝敬皇帝」

潞王李賢(母則天皇后武氏)謚「章懷太子」

中宗李顯(母則天皇后武氏)

睿宗李旦(母則天皇后武氏)

義陽公主李下玉,母蕭淑妃。

高安公主,始封宣城公主,母蕭淑妃。

安定思公主,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謚曰思。

太平公主李令月,母武則天

【人物故事】

【以仁孝得天下】

李唐替代楊隋,國都也從洛陽又轉回了長安,高祖、太宗兩代,都以長安為都,洛陽作為陪都相對於隋東都時代,寂靜了許多。直到第三代大唐皇帝李治的時候,洛陽才重新成為首都。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其母是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李治字為善,人如其字,李治從小就非常善良溫和,不喜歡騎射,卻喜歡讀書,而且喜歡讀《孝經》一類的書。這在關隴門閥李氏這樣的崇尚武功的家族裡,顯得非常另類。

李治剛剛開始學習《孝經》的時候,有一次李世民就問李治,說:「你已經學習了《孝經》,那你知道孝經都是講的什麼嗎?」結果小李治立刻回答說:「孝,開始於事奉雙親,發展為事奉君主,最終確立人的一生。君子事奉君上,進一步思想如何對其盡忠,退一步思想如何彌補他的過錯,順應其美好,補救其錯誤。」太宗聽後非常高興,說:「這樣做,足以事奉父兄,當一個合格的臣子了。」

可見,太宗非常喜歡李治,但是卻並沒有把對他的培養目標定意為繼承自己的皇位上,只是希望他能做一個好臣子,就可以了。

但是事物總是會變化的,李世民雖然是一代明君,卻沒有想到,最終繼承自己皇位的,偏偏就是李治。

李世民晚年的時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間發生了為爭奪皇位繼承權而導致的鬥爭。最終,李承乾企圖謀殺李泰沒成功,反而使事情敗露,李世民知道兩個兒子的明爭暗鬥後,對他們非常失望,他可能已經想起了自己當年在玄武門外殺死一兄一弟後奪取皇位時的慘狀了吧。

當時,李世民眼看著哥哥被自己一箭射死的那一刻,竟然驚得呆立在那裡彷彿自己也死掉了一樣,忘記了控制坐騎,任憑馬跑到叢林裡,人被掛到樹上,馬也被籐枝絆住。如果不是大將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李世將死於已經趁機衝到他身邊並且奪了他的弓箭的李元吉之手。

李世民眼看兒子們的的鬥爭,正與當年自己與兄弟們的鬥爭一樣的殘酷,他不能容忍當年的慘劇再發生了。於是廢掉太子承乾,同時也罷黜了魏王李泰。

事後,李世民再思考皇位繼承的問題,覺得從小愛讀《孝經》的李治是個不錯的人選,這孩子從小知道仁孝的道理,將來總不至於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樣導致王室的內訌。於是改立本已封為晉王的李治為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在六月即皇帝位,是為唐高宗,這一年,李治只有二十二歲。李治成為繼承人,既沒有採取什麼陰謀和手段,更沒有殺戮和流血,完全是因為他講仁愛重孝道,才被父皇選中的。

【廢王立武】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決定遷都洛陽。

大唐自建立以來,事實上自隋朝時開始,中國的首都就一直在長安與洛陽之間徘徊著。有時是在長安,有時又是在洛陽。隋初和唐初之所以定都長安,更多的是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考慮。

李唐和楊隋一樣,都是出身所謂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並且都是這個集團中最顯的「八柱國」。關隴軍事集團是西魏——北周的門閥家族統治集團,而八柱國更是這個統治集團裡的核心。西魏——北週一系的「根據地」,正如「關隴」這個名字一樣,是以長安為核心的西北地區。

所以當隋、唐的統治者們選擇長安為首都的時候,其實意味著他們要迎合關隴門閥集團,反之,當他們選擇東遷洛陽的時候,往往意味著他們要在政治上有新的突破了。

李治的遷都,也有此意。

自高宗即位以來,一直在沿用著父皇唐太宗李世民的各項政策、制度甚至是習慣。至於父親的一班舊臣,也是照用不換,尤其是高宗的舅父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的姓氏,已經說明了他的族群屬性——鮮卑拓拔氏貴族後裔。因此,他也理所當在的屬於關隴門閥的一份子,代表關隴門閥的權益。高宗即位以後,長孫無忌既是元老,又是舅父權力極大,可以說當時的政治格局是:皇位是高宗的,政權是長孫無忌的。而長孫無忌又把政權「分包」給其他關隴門閥,宰相與門閥遙相呼應把個高宗給架空了。長孫無忌所代表的門閥勢力,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甚至開始成為阻礙發展的絆腳石了。

門閥的勢力甚至達到威脅到李治的家族成員的生命的地步!比如太宗最寵愛的女兒高陽公主及其附馬房遺愛,因為與大哥房遺直爭奪財產和爵位,結果夫妻都被長孫無忌加上了「謀反」的罪名。不僅如此,另外兩個附馬薛萬徹和柴令狐,也被牽涉進來,於是一大批皇親國戚,都成了「死罪」。其實長孫無忌就是想借此機會,打擊異己,甚至是打擊李唐宗室!從而加強自己和整個關隴派的政治權勢。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高宗當然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他與長孫無忌以及整個門閥之間的矛盾開始無法調合了。然而這個鬥爭最後卻是通過高宗的婚姻問題而進行的。那就是「廢王立武」事件。

高宗即位之後便冊封了原來的太子妃王氏為皇后,是為王皇后。王皇后與「關隴派」的關係比較友好。因此很得老臣們的支持和擁護。但是,高宗很早就和唐太宗的才人武媚娘有曖昧關係,太宗駕崩以後按照遺旨武媚娘被送往感業寺出家為尼。一年之後,高宗到感業寺燒香遇到武媚娘,兩人隨即舊情復燃。不久,高宗就將武媚娘接回宮中,封為昭儀(皇帝妻子的最末一級),後來又想將媚娘立為更高一級的的妃。高宗如此鍾愛武媚娘,除了因為媚娘確實很「媚」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高宗自幼性格懦弱,需要有一個堅強果斷的人來幫助和支持他。而武媚剛強好勝的個性和她「亦母亦姊」的身份,都使高宗有了一種安全感,和依賴感。所以高宗是離不開武媚娘的,一旦離開了她,高宗就會變得軟弱下去。

然而高宗與媚娘的愛情發展卻並非一帆風順的,高宗想把武則天由初入宮時的昭儀加封為正式的妃子,結果遭到一片反對聲,而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來自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很看不慣高宗迎娶太宗遺留下來的女人極力反對。並且號召門下、中書兩省的官員一起反對。

無奈之下,高宗就親自跑到長孫無忌家求舅父開開恩,給自己一點自由。在長孫家裡,高宗又是說好話,又是給長孫家的幾個兒子封官。可是長孫無忌就是不吐口同意冊封武媚娘。

長孫舅舅的態度終於激怒了武媚娘,我們不要忘記了,她還有個叫常用名叫武則天,更有個大號叫武曌,她將來是要做皇帝的,豈是被長孫無忌任意欺負的軟柿子?於是就準備找機會清除長孫無忌的影響。

長孫無忌平時黨同伐異,得罪的人也相當的多,機會很快就來了。有個機要秘書李義府,不知怎麼得罪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就準備把他調到四川壁州去。李義府在中書省值夜班的時候,知到了這個消息,一怒之下乾脆寫了一個「請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的奏折。

奏折一遞上來高宗和武媚娘都大喜,立即召集大臣商議此事。長孫無忌沒想到自己極力想壓住武媚娘不當妃子,現在人家竟然要直接做皇后了,當然是堅決抵制。另一位老臣(當然也是關隴派)褚遂良反映更加強烈,說你就是把我烹了,我也不同意。高宗心裡說「我烹你幹嘛呀,我又不吃人肉。」就又轉過來問其他人,結果其他人也是一片反對之聲。

最後高宗問到老臣李勣,李勣是太宗留給高宗的一招特殊棋子兒。當年太宗自知去日不多之時,突然把功勞顯赫的李勣下獄,使其蒙怨受屈。而後,又暗暗指示高宗,一即位就把李勣放出來,好使李勣感激高宗。此計果然有效,李勣從此成為高宗的死黨。如今高宗問話,李勣深知高宗的意圖,當下說了句「這本是陛下的家事,何必用外人胡亂議論?」

話不在多,就這一句,徹底把高宗解放了。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等人,再說不出話來。是啊,你們家娶老婆嫁閨女,都向皇帝打請示報告嗎?人家皇上家的事兒,你們憑什麼多管?於是,高宗不再與眾人商議,立即廢掉王皇后,立武媚娘為皇后,是為則天順聖皇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武則天。

長孫無忌及大多數朝臣之所以極力反對武媚娘,其實並不僅僅因為媚娘曾經是太宗的侍妾,更重要的是,媚娘並非「關隴派」的人而且性格強勢,她會支持高宗做很多高宗想做的事。媚娘在高宗身邊,「關隴派」想要操縱和控制高宗,就會很困難了。而高宗,正是藉著「廢王立武」拉攏了像李義府這樣的中下等官員,並藉著這些人排斥打擊「關隴派」,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進一步擴大勢力,清除「關隴派」,而重用關東庶士,到了顯慶二年,高宗已經將關隴派清除得差不多了,朝中高官多為關東出身。於是高宗就在這一年正式下令遷都洛陽,作為自己取得鬥爭勝利的一個標誌。

【開疆拓土】

別看高宗性格比較柔弱,但是真正把大唐疆域擴張到最大的,就是他。

當年唐太宗橫掃四方,被西部各邦推舉為「天可汗」,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華共主」。然而,太宗晚年的時候,卻在與高麗爭戰中連戰連敗。太宗自己也身中箭傷,直到臨終之時,還引為恨事,叮囑高宗一定要征服高麗。

當時的朝鮮半島上,共有三國,高麗只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國分別是百濟和新羅。永徽六年的時候,高麗聯合了百濟,共同進攻新羅,新羅於是向大唐求助。高宗終於找到了報仇的機會了,於是派大軍進入朝鮮半島,擊敗了高麗和百濟,援救了危難之中的新羅。

高麗和百濟被大唐打敗,還不服氣,百濟於是救助於倭國(就是今天的日本),倭國派大軍在朝鮮登陸,與唐軍相遇於白江口,兩軍遭遇後立即開戰,結果唐軍大勝。從此以後,日本才開始敬畏大唐,並不斷派出使者來大唐學習。

為了徹底折服高麗和百濟,高宗吸取了父皇唐太宗和當年隋煬帝的教訓,不再以唐朝的大軍征服為主要方式。高宗與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結盟,讓他們每年到高麗春種秋收的時候進行破壞,唐軍則支持和配合他們的行動。如此數年下來,高麗幾無可餐之糧,終於徹底臣服,從此不敢與大唐為敵。

高宗即位時,西突厥強大起來,經常侵擾大唐邊界。唐宗於永徽六年,派大將程知節(就是評書戲曲裡的程咬金)西擊西突厥沙缽羅可汗,並從此以後連年不停的對西域用兵,使得西突厥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樣一直打到顯慶二年(657),唐將蘇定方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被擒。西突厥滅亡。

高宗將西突厥的領土重新劃分,設置了昆陵、蒙池兩個都護府,第二年又將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至此,唐朝的版圖達到了最大。

【相關鏈接】

【武後則天】

武則天(即武媚娘)作為高宗的妻子,同時了擔負了高宗心理上的「母親」和「姐姐」,在高宗的一生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至於高宗的一生中,前面前老爸唐太宗的光芒所掩蓋,後面則被老婆武則天的光芒所掩蓋。高宗自己卻變得默默無聞了。

武則天是一個奇女子,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正統女皇。武則天在被高宗接回宮中以後,為了成為皇后,無所不用其極。據說,為了陷害王皇后,武則天甚至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第一個女兒,並因此使得高宗下定決心廢掉王皇后。武則被立為皇后之後,原來反對她的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人全部遭到貶斥,最後,長孫無忌甚至被迫自縊而死,其家族也遭到誅連。

然而高宗似乎正是利用武則天來實現打擊元老功臣,尤其是「關隴派」的目的地的,在打擊舊臣的同時,武則天又通過科考等方法,發展了一大批新的臣子,並引為己用。從而使她在朝中的勢力日益壯大。

顯慶末年,高宗因為中風而失明,無法再處理政務,就乾脆把政務都交給武則天處理。並將皇帝的稱號改為天皇,將皇后則為天後。又追封武則天的祖先為皇帝。於是,朝廷內外都把高宗和武則天合稱為「二聖」。高宗後來甚至準備讓武則天攝政,結果遭到宰相郝處使的反對而作罷。

此事之後,武則天感到宰相的權力過大,就允許百官都參與決策決議,從而將宰相的權力削弱了。這時,高宗再次下令讓武則天攝政,這一次,沒有遇到什麼阻力。

可以說,如果沒有高宗的一再扶持,協助,武則天是不可能最終成為中國的一代女皇的,武則天的軍功章,真的是有唐高宗李治的一半啊。

《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