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她的名字應該叫武照更為妥當。已經很牛了,然而武家的牛人很多,其中最牛的就是賀蘭敏之,因為他敢和武則天的老媽上床。
我們先看一下他在武氏家族的地位吧,當年武則天的父親武士擭原配妻子是相裡(複姓)女士,生了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後來又娶了楊女士,生了三個女兒:長女嫁給了越王府法曹賀蘭越石,次女就是武照,三女嫁給了郭孝慎。長婿賀蘭越石和郭孝慎及幼女都死得早,所以後來武則天當了皇后以後,就只封了母親楊女士為榮國夫人,大姐被封為韓國夫人。
由於武則天的緣故,韓國夫人和女兒賀蘭女士經常出入皇宮,因為她們兩個同樣國色天香,所以唐高宗李治本著不浪費美女資源的原則,對她們母女一同寵愛有加、大小通吃。
後來韓國夫人不久死去,李治遂加封外甥女兼小情人賀蘭女士為魏國夫人,準備將她留在宮中任職,以便隨時暗通款曲。武則天聽說後妒火中燒,對於這個年輕貌美的外甥女頓起殺機,公元666年八月武則天趁她的兩個叔伯兄弟武惟良、武懷運隨同各州刺史前往泰山朝見李治並跟隨到長安的機會,在武惟良呈現的祭品中下了毒藥,送給賀蘭女士吃掉,賀蘭女士立馬毒髮香消玉殞,武則天於是趁機迅速查出兇手武惟良、武懷運,將其斬首,以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因為這兩個人過去對武則天的母親態度惡劣,武則天早就懷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後快!
當初武則天的異母哥哥武元慶(武三思的父親)去世後,武則天上疏李治請求將她大姐韓國夫人的兒子賀蘭敏之改姓武,以充當他父親武士擭的後嗣孫子,並繼承周公爵的爵位,並任命為左散騎常侍、門下省弘文館學士,看起來春風得意前途無限。然而由於此次賀蘭女士慘死時,李治悲痛欲絕哭泣著對賀蘭敏之說:「剛才我主持朝會時她還好好的,退朝後就毒發而死,怎麼死的這麼快呢?」賀蘭敏之只是痛哭不已,始終不發一言。
武則天聽到報告後疑心頓起,認為賀蘭敏之已經懷疑到她。不過由於他年輕力壯風度翩翩,武則天的母親楊女士十分寵愛,於是與他通姦,估計是楊女士主動求歡,因為雙方的年齡實在是懸殊太大,武則天一時投鼠忌器無法下手,公元670年楊女士去世,武敏之絲毫不悲傷,不但脫下喪服,而且還召喚歌女,演奏音樂。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天生麗質有傾國傾城之貌,李治和武則天早已指定為皇太子李弘的太子妃,並且婚期已經確定,然而武敏之色膽包天,居然使用暴力將其強姦,武則天忍無可忍,李治也大怒若狂,因為賀蘭敏之和他丈母娘通姦實屬於被逼無奈,尚可忍受,而這傢伙居然敢強姦自己的兒媳婦太子妃,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可以的話,哪裡輪的到他呢?如此嚴重的強姦案如果不嚴加懲處,李唐皇室顏面何在?不過他卻完全忘記了自己娶老爸李世民的老婆武則天以及與賀蘭敏之的母親和姐姐通姦的無恥行為。公元671年6月11日,李治下令將賀蘭敏之流放雷州(今廣東省雷州市),在走到韶州(今廣東省韶關市)時,由地方官員用馬韁將其絞死。
其實賀蘭敏之的死固然罪有應得,然而在一個變態的宮廷環境中長大,又如何不心理變態呢?他的姨媽武則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卻被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封為皇后;李治本是他的姨夫,卻與他的母親和姐姐通姦;按照封建宗法制度楊女士已經是他的祖母,按照血緣關係楊女士則是他的外祖母,然而他的外祖母兼祖母卻逼她上床;唯一的親人姐姐賀蘭女士又被姨媽武則天毒死。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心理不變態才怪!他的強姦太子妃的行為與李治和武則天的禽獸行為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我們不否認武則天的傑出的政治才能,然而對她的人品實在不敢恭維,有一部電視劇《至尊紅顏》將武則天美化的無以復加,實在是令人扼腕歎息!
人物鏈接:賀蘭敏之簡介
賀蘭氏源出鮮卑。賀蘭敏之是武則天的外甥,武後親姐姐韓國夫人的兒子,魏國夫人賀蘭敏月的哥哥。
鹹亨二年(671年),楊氏過世,武後拿出一筆錢,命敏之建築一座大佛像來為楊氏祈福,沒想到敏之竟將做佛事的綢緞中飽私囊。敏之既死,武後便召回武元爽之子武承嗣,做武士擭的後嗣。
賀蘭敏之是年輕英俊、才華橫溢,出身高貴,然而很有可能是因少年亂倫陰影導致心理變態的大帥哥,《資治通鑒》稱「敏之貌美」,《舊唐書》雲其「年少色美」。
司衛少卿楊思儉之女被選為太子李弘之妃,眼看著婚期將至,敏之聽說此女甚美,竟強行與之發生關係,以致後來改選裴居道之女為太子妃。
更值得的稱奇是竟然與自己的外祖母楊氏(榮國夫人,武則天的母親)有姦情,平日也仗著楊氏的關係恃寵而驕,為人輕佻,讓武後很不高興。
外祖母楊氏的喪期還沒有過,敏之便已換下喪服,招妓奏樂享樂。當時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小女兒)年幼,前往武家人的宅邸時常有許多宮女隨行,而敏之也逼淫這些隨行的侍女。
對於敏之種種惡行,讓武後暴怒不已,便下令將他流放到雷州,並恢復他的本姓賀蘭。當他來到韶州時,以馬韁繩自縊而死。武後當時都忍了,甚至非常偏袒他這位外甥。直至多年以後,她才指出賀蘭敏之十條大罪(主要是生活作風問題,包括與外祖母通姦,強暴太平公主的侍女,強暴太子妃等等),將其流放嶺南,並將其刺殺於流放途中。在朝中曾與他友好的人,後來大都被流放到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