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則天一怒廢中宗
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臨終前留下遺詔,讓太子李顯在自己的靈柩前登基。李顯這時已28歲了,這位志大才疏的新天子本打算幹出點名堂讓朝野看看,以壯新君之威。誰知他的母親武則天的權欲比他更強且處處不給他這個「兒皇帝」面子,為此,他常懷恨不已。
為了踢開武則天這塊「絆腳石」,唐中宗李顯決定重用他的岳父,企圖利用位高權重的國丈制約母后。於是,他在坐上龍廷不久,就敕封岳父韋玄貞做侍中。因為此前韋玄貞的官階剛擢升不久,再提升就有悖大唐官吏陞遷之條律。所以,中宗此詔遭到了中書令裴炎的強烈反對。中宗見有人竟敢在朝堂上「逆龍鱗」,他龍顏大怒,拍案而起,指著裴炎的鼻子,說:「朕就是把天下都給了國丈,又有何不可!別說一頂侍中的官帽了。」
裴炎被中宗當眾斥責一通,他嚥不下這口窩囊氣,便向攝政的武則天打了個小報告。暗中一直想抓中宗把柄的武則天喜出望外,她立馬將眾臣宣召到乾元殿,與此同時,她還命羽林將軍程務挺親率1000名御林軍闖宮,強行解除了中宗衛士的武裝,並當場宣佈了廢黜中宗的懿旨。中宗不服氣地問母親:「你擅權廢黜兒臣,兒臣何罪之有?」武則天怒斥道:「你想把大唐江山送給韋玄貞,這難道不算是彌天大罪嗎?」
李顯被廢後,降為廬陵王,遷到了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鎮),後又被貶到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縣)。這時,武則天又立自己最小的兒子李旦為帝。武後臨朝稱制,從此武則天開始了真正獨攬朝綱的時代。李顯在流放生活中,廢後韋氏與其患難與共,排解了中宗的悲愁惶懼情緒。可憐兮兮的李顯向韋氏發誓說:「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願望。」也正由於李顯在人生處於低谷時,有感而發地講了這句極其糊塗的話,為後來韋後亂政埋下了伏筆。
二、廢韋後忍辱圖大謀
武則天自從把李顯一貶再貶後,又藉機廢睿宗李旦,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定東都洛陽為京都。武則天當上女皇后,她並沒有高枕無憂,她認為兒子李顯不過像其兄弟一樣,是「小泥鰍」,興不起大風浪,可是兒媳韋氏卻不是盞省油的燈,弄不好,這盞燈就會引燃沖天大火,燒燬她苦心經營的大周錦繡江山。為了防患於未然,武則天對韋氏動了殺機。於是,武則天一紙詔書將韋氏從房州召至洛陽,她要當面接見韋氏,想從她言語中找些茬,以君前失禮之罪將其囚禁或殺害。
韋氏接到詔書後,徹夜未眠,她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個可忽悠武則天的高招。韋氏在府中作了精心安排和佈置後,才急如星火地趕往洛陽。到洛陽後,不顧鞍馬勞頓,風塵僕僕地去覲見武則天。她進入皇宮後,在東耳房靜候了兩個時辰,卻被內侍告知,皇上今天沒空見她。翌日,韋氏又聞雞起床,趕去候駕,又未能參拜聖駕。就這樣,韋氏一連十餘日,日日遭冷遇,把她好一番折騰。這天,身心俱疲的韋氏見天色已晚且暴雨如注,估計皇上今天也不會召見她了,便回館驛擁被而眠。
就在韋氏大夢正酣時,內侍突然傳旨,命她火速入宮晉見。韋氏急忙冒雨入宮面聖。當韋氏誠惶誠恐地跪在御前時,武則天半晌未發一言,韋氏若有芒刺在背。俄頃,武則天才問道:「賢媳,你平時在家做些什麼?」「臣媳平時偶爾與夫君在家談些書畫琴棋之事,有時也去後花園觀賞花卉。臣媳與夫君主要時間是用在向母皇請安……」聽到這裡,武則天打斷韋氏的話頭,說:「你這不是大白天說夢話麼?是你的魂從房州遊蕩到洛陽的麼?」「母皇容奏,事情是這樣的……」聽了韋氏一番敘說,武則天才知道,韋氏和李顯在房州府上為武則天建了座祈福長生祠,供奉著武則天的繡像,每天早晚兩次向武則天跪拜請示,並為武則天祈福。武則天對此說豈會輕信,她冷笑著叫韋氏抬起頭來,目不轉睛地逼視韋氏。但從韋氏秋水般的雙眸中,武則天看到的是忠誠和惶恐,其中似乎還夾雜著些許委屈,但卻沒有絲毫怨恨。面對眼前這楚楚可憐的兒媳,武則天實在是無法從雞蛋裡挑骨頭,她揮揮手,宣韋氏暫回館驛。
三、久蟄伏李顯終復辟
又過了些時日,武則天又召見了韋氏。在此之前,武則天派去打探韋氏在京動靜的內侍傳來密報,說是韋氏在館驛內也設了個「大周皇帝祈福長生祠」,平時深居簡出,每天早晚兩次在長生祠內向大周皇上祈禱。當韋氏再次奉旨御前晉見時,武則天眼睛一亮,她看見眼前的韋氏容光煥發,與上次召見時判若兩人。還沒等武則天開口相問,韋氏在山呼萬歲畢,便輕啟朱唇,奏道:「臣媳近日夜夜夢見一女神,這尊女神仙貌與母皇酷似。這尊女神說,她與母皇本是仙凡共體,分身於仙凡兩界,無形仙身普度下界眾生,有形凡體統治世間臣民……」武則天聽了韋氏這番話,很受用,她對韋氏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與此同時,武則天更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女皇。於是,武則天在洛陽龍門石窟按照自己相貌雕刻了一尊高達17。4米盧捨那大佛像。
自武則天二次召見韋氏後,武則天決定先放韋氏回房州,讓其夫妻團聚。韋氏回房州後,每月都寫信向武則天請示、問安。武則天雖然對韋氏在一封封信中所表之忠心並不完全相信,但卻暫時打消了「修理」李顯和韋氏的念頭。後來,武則天鳳體欠安,韋氏得知後,她又趕到洛陽問安。韋氏這次還帶來了一份大禮一對神賜玉鐲。何為神賜玉鐲?韋氏對武則天說,有一天她入夢後,夢中有神仙賜其一對玉鐲,神仙說,這對來自上天的玉鐲可庇佑世人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她一覺醒來,果見枕前有對玉鐲,她不敢擅享仙物,故特護神賜玉鐲來京,孝敬母皇。
不知是武則天輕信了韋氏的「鬼話」,還是武則天別有良圖,她為了向朝中眾臣顯示這對玉鐲「來歷」非凡,竟將韋氏所奏廣而告知。武則天為了養生,她還日夜佩戴這對神賜玉鐲。誰知,事與願違,武則天自佩戴這「神賜之玉」後,健康狀況便每況愈下。後來,武則天自覺來日無多了,她開始考慮立儲問題。此時,她不知該傳位給兒子,還是傳位給侄子。如果傳位給兒子,就等於把「大周」江山歸還給「大唐」,如果傳位給侄子吧,又等於把江山送給哥哥武元爽或武元慶,而這兩人又是她最討厭的。這兩個不爭氣的兄長不但被她判了罪,而且還被她改了姓,不姓武,姓蝮。錦繡江山豈能白送給他們!但,如果既不傳位給兒子,又不傳位給侄子,究竟該傳給誰?
就在武則天被皇位傳承之事傷神之際,她突然夜得一夢。她夢見一隻鸚鵡,羽毛豐滿、漂亮,但雙翅卻折斷了。武則天覺得此夢怪異,便叫群臣占夢解析,內史狄仁傑(後官居宰相)覺得這是利用圓夢進諫的良機,他出班奏曰:「這只鸚鵡是神鳥,她象徵著陛下,因為鸚鵡的鵡與陛下的姓同音,而鸚鵡則暗合『英武』也。而雙翅折斷則隱指陛下的兩個兒子廬陵王與相王被放逐出京,若能召回,那雙翅就齊全了。」武則天深信,夢有預兆作用,這種預兆是神向人指明的人生之路,與人的凶吉禍福緊密相關。於是,武則天當即決定,立兒子廬陵王李顯為太子,此舉打破了其侄武承嗣、武三思繼承帝業的美夢。
狄仁傑為何力薦李顯為太子呢?幕後推手就是韋氏。有一年狄仁傑過生日,在韋氏授意下,粗通丹青的李顯畫了一幅畫作為賀禮向狄公祝壽。此畫作題曰《野塘春色》,畫面上有一粼粼碧波的池塘,塘的周邊是一片茂盛的樹林。狄仁傑是何等聰明!他當夜在燈下觀畫,很快就揣摩出這幅畫所隱含的深意:這池塘暗指大唐,塘周邊林木之茂盛,寓意「周邊勃勃生機」,即暗指興漢安劉之千古名臣周勃也。廬陵王李顯送他這幅畫,就是希望他不忘大唐,做重興大唐之當代「周勃」。讀懂此畫要旨的狄仁傑雖然表面不動聲色,但卻牢記於心。如今終於等來了占夢良機,於是便不失機宜地向武則天力薦李顯。
光陰荏苒,武則天步入了晚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大臣張柬之、桓彥范等朝廷重臣發動政變(斯時狄仁傑已病逝),逼武則天退位,迎李顯復位。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四、瞎折騰,韋皇后被「除名」
在唐朝第一大忽悠韋皇后幫助下,蟄伏多年的李顯復辟成功,大唐歷史從此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不過,這新的一頁不但沒出現政通人和的新氣象,反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亂象。由於中宗李顯過於昏庸,更由於「強勢」的韋氏雖是唐朝第一大忽悠,在結黨營私方面頗有權謀,卻無治國安邦之手段。所以,在韋氏毒死中宗,專權誤國期間,大唐的亂國之象,愈演愈烈,終至「國將不國」。韋氏為了使天下人相信她有女皇之命,還忽悠朝野說,她在一次打開衣箱時,驚見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雲升起;她還命畫工根據她的描述繪圖,讓文武百官觀賞。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韋後覺得時機成熟了,她開始加快在朝野佈局,欲傚法武則天,君臨天下。在這天下未定之際,臨淄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之女)經過密謀後,「橫空出世」了。他們調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後和其同黨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逼迫少帝李重茂(韋氏立的傀儡皇帝)遜位,擁立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為帝,是為睿宗(亦有史家稱「睿宗復辟」)。至此,韋後之亂,終告結束。值得一提的是,不可一世的韋皇后原本是有名字的,李隆基認為這個專橫跋扈、誤國誤民的女人的名字不值得「青史留名」,便「封殺」了她的名號,並將其追貶為庶人,稱韋庶人。所以,後人在論及這個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女強人」時,竟報不出她的名號,只能稱其為韋氏、韋庶人或韋皇后;就這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韋皇后竟成了個有姓無名的「無名皇后」,這真是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