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臨終前為何要寬恕自己的情敵?

所以,武則天在臨終遺囑中善意地寬恕了以前的政敵與情敵,指定自己要與先皇合葬,不再做皇帝而要重新當李唐的皇后。

在生命最後的歲月裡,武則天的心情是蒼涼的。記得她剛當女皇時,一切都籠罩在無比神秘的氣息當中。武則天以為自己與天相通,無所不能。不知怎麼回事,史書上竟然還有武則天在晚年生出牙齒的記載,這樣一來,武則天更以為自己能超越眾生了。她稱帝時66歲,70多歲時依然容顏不改,精力旺盛。74歲時吃「長生藥」,謀求通過道家養生之法,超越世人而達到長生不老。

但武則天終究還是人。當病魔一次次降臨之後,她也不能不覺察到自己的局限,這必定使她感到惶恐。以前的價值觀在困惑中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她雖然仍在竭力地兼用佛道來謀求長生,但也不能不更加用心地安排後事。

武則天令皇太子改從武姓,並召集皇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寧等人,在明堂舉行誓言大會,昭告天地,將永遠和平共處。接著,武則天又煞費苦心地安排原來的李家與武家通婚,以便親上加親,不致於在自己死後兵戈相見。

武則天顯然是個很重情感的女子,在她身體衰弱的時候,她的兩位情人張易之、張昌宗受命主持朝政大事,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但二人都是沒有功德之人,又貪贓枉法,甚至要挾制太子,以致犯了眾怒。武則天一味包庇,使朝政出現了更大的危機。終於,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在武則天又一次病重時,朝廷中發生了政變。

癸卯日這一天,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左羽林將軍桓彥范、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作為政變的主要力量。

另遣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大將軍李湛以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王同皎等人一起到東宮迎接太子。

太子本來也是參與預謀的,但事到臨頭卻疑懼不出。王同皎勸說道:「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力,以今日誅凶豎,復李氏社稷,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符眾望。」

太子說:「凶豎誠當夷滅,然皇上身體不安,會不會驚擾了她老人家!諸公更為後圖。」

李湛憤然道:「諸將相不顧家族以殉社稷,殿下怎麼可以將他們置之於鼎鑊呢!請殿下自出止之。」意思再明顯不過,如果太子不出來,政變不能成功,則這些將兵都會死無葬身之地。這件事是不可以拖延的。

太子這才出來。王同皎扶抱太子上馬,一起到玄武門會合,然後斬關而入,直奔武則天所在的迎仙宮。見到張易之、張昌宗,張柬之二話不說,將其斬首。政變將兵到達武則天所寢的長生殿,將宮殿團團包圍。

武則天驚起,問:「亂者誰邪?」

外面回答:「張易之、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殺,恐有漏洩,所以不敢事先告知。現在率兵進宮,罪當萬死!」

武則天見到太子,有點不相信兒子有此膽量,就說:「是你嗎?小子既誅,你可返回東宮!」

太子不敢回答。

桓彥范上前一步,說:「太子怎麼可以返回!當初天皇將愛子托付陛下,如今年齡已長,久居東宮,不合情理。天意人心,均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所以奉太子誅殺賊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

武則天知道大勢已去,但仍做最後的努力,她見李義府之子李湛也在前面,就說:「你也是誅殺張易之的將軍麼?我對你父子不薄,竟然有今日!」

李湛被說得滿臉愧色,不能回答。

武則天又對崔玄暐說:「別的人都是由於他人引見而升職的。只有你是朕親自擢升,你也在他們的行列中嗎?」

崔玄暐正面回答:「此乃所以報陛下之大德。」

這句話顯然含有深意。武則天再不追問。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則天被變相地軟禁起來,她被迫傳位於太子,並移宮於上陽宮。雖然她的兒子——新皇帝仍然率群臣請安,並尊奉她為則天大聖皇帝,但武則天內心的滋味肯定非常不好受——最熱衷於權力的武則天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結果。這是對她最致命的打擊!

不過,人世間的事確實不好琢磨。就像禪宗之頓悟一樣,經過最致命的打擊後,武則天雖已氣息奄奄,但這位一生與佛有緣的女子,卻在彌留之際悟通了人生。

原來,所有的權力富貴都是空的,戲劇再輝煌也終有落幕的時候。

回首一看,自己的一生顯然多在偏執當中,所謂的「聖神皇帝」也不過是過眼煙雲。

她感覺有點累了,她想要安息,重新做回李家的媳婦。

所以,她在臨終遺囑中善意地寬恕了以前的政敵與情敵,指定自己要與先皇合葬,不再做皇帝而要重新當李唐的皇后。

很多人都詫異於武則天這一遺囑,認為這是無奈而明智的。殊不知,明智是需要感悟做後盾的。以武則天的尊貴,在大失敗後沒有做一點點的反擊,這就最能體現出她的變化。不僅如此,她還能夠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平反自己所造成的冤假錯案,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這顯然不能單純以無奈與明智來解釋。因為她即便不這樣做,也絲毫無損於她的尊貴。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想想,後世有多少王朝的領導人能有勇氣這樣做?

武則天看似平淡的遺囑,再次顯示了這位女子的不凡!

由於這一遺囑,武則天的靈柩在兒子中宗皇帝的親自護送下返回長安,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安葬儀式上宣讀的《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中,武則天被褒揚為「英才遠略,鴻業大勳,雷霆其武,日月其文」。她也因此永恆地配享李唐的太廟,受到李氏子孫的尊禮。直到唐玄宗一朝,仍加謚為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的故事》